【2022新课标】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1课时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1课时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8:11:47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新课导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今天,让我们
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
勒上尉的信》这篇课文,学过之后,
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1.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本主题思想。
2.品味文本具有想象力的语言,学习反语的修辞手法。
3.学习文本通过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第一课时
新知认知
书信的格式: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尊敬的”等。
2.问候语。如“您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也可以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5.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一至两行处右侧。另起一行在署名的正下方写日期。
新知认知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等。
走近作者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他们野蛮地洗劫了北京城的同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写作背景
本文中巴特勒上尉想借雨果的大名气好好地歌颂一下自己“赫赫的战功”,所以让雨果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可谁想雨果却这样认为“美丽的东方,有一个美丽的圆明园,有两个无耻的强盗,用无耻的手段将这美丽摧毁”,对此,雨果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
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
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
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
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
方米,有“万园之园”
之称。
资料链接
圆明三园示意图
圆明园复原图
认识圆明园珍宝
赃物   箱箧 制裁   给予  
恍若 琉璃 珐琅  绸缎
惊骇 晨曦 瞥见 劫掠
缀满 眼花缭乱
zānɡ
qiè
cái

huǎnɡ
liú li
fà lánɡ
liáo
hài

piē
jié
zhuì
chóu
字词积累
一、读一读
赃物:
箱箧:
制裁:
瞥见:
晨曦:
荡然无存:
不可名状: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子。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胡作非为。
形容原有的东西消失得一干二净,完全不复存在。
一眼看见。
早晨。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二、记一记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看课文,听朗读
朗读课文。
这是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圈画一下课文有哪些字词值得注意,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任务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信的正文写了哪些内容?
(1)赞美圆明园在人类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2)揭露英法联军的罪行。
(3)指出英法政府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2.作者在信中表达了两种鲜明的情感,分别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赞美与讽刺。
赞美圆明园:世界奇迹、幻想的某种规模的巨大典范、世间独一无二的奇迹
讽刺侵略者: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3.探究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转述巴特勒来信的观点和目的,点明写信的原因。
第二部分(2--9):作者高度赞美圆明园的灿烂辉煌,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
第一层(2--3):介绍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
第二层(4--9):愤怒谴责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犯下的滔天罪行。
第三部分(10):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控诉之情。
总评 : “世界奇迹”
分说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圆 明 园
充满赞美之情
随堂练习
1.正音辨形。
晨曦(  ) 惊骇(  ) 瞥见(  ) 制裁(  ) 箱箧(  ) 珐琅(  ) jié(  )掠 liáo(  )乱 zānɡ(  )物 zhuì(  )满 huǎnɡ(  )若 绸duàn(  )
2.据义填词。
①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②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③     :伟大的功绩。
答案:xī hài piē cái qiè fà 劫 缭 赃 缀 恍 缎
答案:①不可名状 ②眼花缭乱 ③丰功伟绩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远征中国的所谓
“胜利”捧场,作为一名爱国人士,雨果先生没有让其失
望。
B.雨果是一位正直的作家,他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在
本文中他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
和尊敬。
C.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它的被毁令雨果先生感到痛心,这表
现了雨果先生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D.本文大量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