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中依希可见,wǎn 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惊骇( ) 瞥见( ) 晨xī( ) wǎn( )如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不可名状”中“名”的意思是 ( )(2分)
A.名字;名称 B.名声;名誉 C.出名的 D.说出;描述
(4)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2.从感彩变化的角度看,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个商店里眼花缭乱的商品,吸引了很多顾客。
B.在数字阅读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享受之时,传统阅读留给人们的文化韵味和思想深度是否会荡然无存
C.她今天晚上要穿着这件富丽堂皇的礼服去参加宴会。
D.我们班能发生如此巨变,与班主任在平时不辞劳苦反复做思想工作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4.下面复句中的关联词,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当一名志愿者的想法并不是心血来潮,也是源于自己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和对社会的使命感。②即使少了一部分休息时间,我不觉得疲惫,反而每次离开的时候,看到被我们打扫得一尘不染的图书馆,我会感到愉悦和满足。③闲暇时,我之所以经常与校园内的读者交流,是因为能结识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④志愿者工作,不仅增长了我的学识,使我收获了友谊,又增强了我的自律意识,为我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
A.将第①句( 转折复句 )中的关联词“也是”改为“而是”。
B.在第②句( 假设复句 )中的“不觉得”前面加上“也”。
C.将第③句( 因果复句 )中的关联词“因为”改为“为了”。
D.将第④句( 递进复句 )中的关联词“又”改为“还”。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般书信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
B.本文以“赞誉”一词统领全文。
C.“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指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D.本文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6.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交代了写信的缘由,然后谴责了英法联军洗劫、焚毁圆明园的野蛮行径,最后热情赞颂了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
B.文章结尾“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照应了开头“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做到了首尾呼应。
C.这是一封义正词严、感情强烈的回信,从中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有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D.本文运用感情激越、对比鲜明的语句给读者以强大的阅读冲击力,赞美圆明园极尽渲染之能事,谴责英法强盗则用入木三分的讽刺语言。
7.学了本课后,你班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3分)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不少于3项)(3分)
(2)班委会要组织全班同学于10月15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观看纪录片《圆明园》,16日上午9点去省博物馆参观,当日上午8点在校门口集合,乘车前往。请你拟写一则通知。(4分)
通 知
(3)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写下的感想,请你按要求答题。(6分)
[A]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正因为这样,[B]他们才赢得我们的崇高敬意。[C]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物理学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不仅仅有对自己专业的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并且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①A处画线句成分残缺,可在“ ”后加上“ ”。
②C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应将“ ”和“ ”互换位置。
③将B处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26分)
(一)比较阅读(13分)
(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住,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节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1.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为什么将它写得这样美?(2分)
2.甲乙两文感情基调、语言风格有何不同?(4分)
3.“对着这一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为什么说“历史”是“凝固的”? (4分)
4.乙文多有对残存事物的描写,从主旨角度理解这样写的用意。(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①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作家米兰 昆德拉说过,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慢下来”首先要有耐心。
②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③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如果没有耐心,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专注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有无耐心。
④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⑤耐心成就意志之美。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⑥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人民日根》2018年1月9目,作者徐文秀,有删改)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耐心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
B.第③段中两次写到“在相当意义上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
C.第④、③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论证思路也相同。
D.最后一段给出了修炼耐心的方法,是对前面论述的进一步深化。
2.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2分)
3.简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4.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
材料一:胜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像山间小径一样,这条路有时先折回来,然后伸向前去;像山间小径一样,走这条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尼克松
材料二:人的全部本领不过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
参考答案:
一、
1.(1)hài piē 曦 宛
(2)依希 依稀
(3)D
(4)排比
2.B “丰功伟绩”“战利品”“漂亮”都是褒义词贬用,感彩发生了变化,而“奇迹”仍是原来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
3.B
4.C
5.C【解析】“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6. A[解析] 应是先热情赞颂圆明园,然后是谴责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
7.(1)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回顾帝国主义列强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断壁残垣;④表达对圆明园未来的期望。
(2)示例:
通 知
全班同学于10月15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观看纪录片《圆明园》,16日上午8点在校门口集合,9点乘车去省博物馆参观。
班委会
2021年10月13日
(3)①圆明园 的罪恶行径(的暴行)
②人格精神上 文学上、物理学上
③他们怎能不赢得我们的崇高敬意
二、(一)
1.【答案】表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贪婪无耻。
【解析】富丽堂皇是圆明园的特点,作者这样写点明了事物的本来特征;体味写作手法,这样写是反衬手法,以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来揭露侵略者的贪婪无耻;结合全文主旨理解这样写表达的思想感情。
2.【答案】甲文带有热情赞美,极力渲染,语言富于想像,辞语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乙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解析】甲文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引导读者想像圆明园这一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语言优美,想象丰富,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语言上短句很多,用了大理石、玉石、青铜、琉璃等词语,典雅、形象、生动,增强了表达效果。乙文融入一些长句,多有“灰蓝色”色彩,“覆没”“停滞”等词语,再加上作者渲染人物心理,更有凝重深沉之感。
3.【答案】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一直若无其事地、悠闲地停泊在那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它又永远象征着那段与它有关的历史,所以作者说历史在这里凝固了。
【解析】回答这个题目与仔细阅读上下文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前文的语句,后文对“我并没有凝固”的描写,都可以起到提示作用。
4.【答案】对这些残存的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只有深刻意识到中国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析】仔细体味在对残存事物的描写中所流露的作者感情,再就是结合作者议论、抒情,如“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我们应有的担当。
(二)
1.C
2.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3.首先列举生活现象引出论题“耐心”;阐释“耐心”的内涵和影响然后从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指出修炼养成耐心的方法,点明中心论点。
4.材料一:第5段,这则材料突出胜利的道路曲折,需要耐心和毅力,突出了意志品质的重要,可放在“耐心成就意志之美”这分论点后,顺承引出“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的论述。材料二:第③段,这则材料突出人的本领需要耐心和时间,与第③段雕塑大师的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专注做事这一事实一致,是对“耐心成就成功之美的阐释、可作为本段论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