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21:4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人的选择
——《梦游天姥吟留别》《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夜归鹿门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古代文人的出路问题。
2.能运用课文提示及必修部分所学知识自学鉴赏课文词句,并能由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挖掘其相同的心态。
3.引导学生在遇到同类作品时能合理探求文人的选择与归宿,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典型语段的分析,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疏通与重点词句的理解。
2.采用教师引导及学生讨论,共同探讨文人的出路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篇文章的赏析,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将两篇文章联系对照,感知文人在当时社会选择的无奈。
【教学重点】
掌握重要词句的意思,理解文人于社会无奈的终极选择。
【教学设想】
1.教材中已对重要字词作了详细说明,加之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中没有必要再一字一句重复教材的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两篇文章中寻求共同之处,或是由另一篇文章找寻答案,感知文人思想。将阅读欣赏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将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结合起来,体现选修课程的教学特征。
2.文言文教学,不应是空泛的技法指导,而应是实在的语言及思想的理解。因此,由学生为主体,让学体在逐步深入理解的过程中把握教学的核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人生是美好的,它充满了很多让我们新奇的东西;人生又是不幸的,我们并不能每一次都得偿所愿,尤其是处于让人无奈的境地。然而,面对不幸、不能遂愿,人们的处理方式或许也会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从一场奇幻的梦游来看文人的终极选择。
不羁之思——感知《梦游天姥吟留别》入梦缘由
文章为何从“瀛洲”谈起?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且勾起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借天姥山这一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高大巍峨。先将天姥山与天、五岳、附近的名山赤城相比,后拿“四万八千丈”的天台衬托天姥山的高大。表达对天姥山景仰向往之情。
不妨入梦——感知《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历程
课文第二段,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
明确: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月夜渡湖——幽雅别致
著屐登山——壮观雄奇
山中奇景——光怪陆离
仙人登场——和穆富丽)
2、诗人徜徉其间,心情如何?
明确:“心神”解放,无忧无虑,“心颜”大开,快乐无比。
不如归去——感知《梦游天姥吟留别》梦醒,结合赏析《夜归鹿门歌》
诗人梦醒后的感慨是什么?
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明确:梦中仙境是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仙境的向往正是表明自己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歌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现,后半部分直抒胸臆:与其摧眉折腰不开心,不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诗人目睹了现实的黑暗,在政治上饱受打击之后(结合注释1),他没有低头,没有委曲求全。相反,他做出自己最正确的选择,以一种更为骄傲昂扬的姿态立于世间。
结合《夜归鹿门歌》
有着类似遭遇的孟夫子,在面对这样的处境时,也毅然做出了类似选择。
明确: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世人回家,自己归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一个“归”字尽显隐逸志趣。孟浩然禀性孤高狷洁,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屈从,这一点与诗人李白非常相似。玄宗的一句“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直接宣判了孟浩然的“死刑”。在孟浩然看来,谋仕不遇不如退而结网;趋承逢迎不如洁身自好落个自在;无力改变现实不如顺从本心。“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最终,他选择了自然,哪怕孤独一人,哪怕与世隔绝。或许这正是他想要的。
在那样的封建社会,文人往往欲登高位而不屑同流合污,因而官场是让他们爱恨交织的地方。与其屈了心意含垢忍辱,不如选择投身自然,恢复悠游自在。
不约而同——拓展延伸
其实,对于中国很多文人来说,为官虽能解家中无米之急,然往往违背心志。陶渊明、苏轼等文人,常常做出与李白、孟浩然一样的抉择。官场,于他们是“误入尘网”“久在樊笼”;自然,于他们是“复得返自然”。真正徜徉于自然的惬意,官场生活是给不了文人的。因而,或许于文人来说,这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师生讨论探究,可结合陶渊明等人,还可从不同角度谈个别如屈原的选择。)
作业
背诵两篇课文,将课堂讨论结果作一小结,
总结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对于曾经岁月里的那些文人,他们是苦难的也是幸运的。有生之年,他们在自然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了悟了人生真谛。或许,这,就是他们最正确的选择!
板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摧眉折腰
——不如归去 复返自然
夜归鹿门歌 ——沙岸江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