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院士谈做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院士谈做人》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21:5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院士谈做人
一、导语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而且,习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这是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的深度,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待、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所有这些似乎都在暗示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传统文化的精髓何在?今天,我们谈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下面我们首先来阅读这里的两则短文。
二、研习文本:阅读文本内容,抓取关键词句。
1.这两则短文不难理解,我们先来谈谈标题。题目是“院士谈做人”,由题目出发,本文的内容可以说一目了然,它的中心话题就是“谈做人”,并且选用的是两位院士的话。提到这个“院士”,我想到一个词,出自《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样的人学问高,修养好,成就突出,令人仰视,我们可以把他们类比于古代的君子。
那么,这两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在谈论做人时,给出了自己怎样的看法呢?
明确:都认为做人对治学而言非常重要。都认为做人是我们治学或者说做任何事的根本。
2.具体的看,两位院士认为在治学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抓关键句,提取关键词)实事求是,爱国,自律,专心致志,胸怀,自强不息……这些都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或者我们称之为“君子人格”(学问、修养、情怀、担当……)
3.小结:
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得出两点:一是院士们所看重的优秀的品质,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建立和培养起来的优秀品格,换言之,这是我们的先贤致全力去建立并推崇的品格;二是所有这些优秀品质实际上都在强调做人的内在修养。
三、拓展延伸:品析文化经典,感悟做人之道。
1.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是中国众多的文化经典探求的主要命题。
我们先看一看,课本里《大学》的节选内容,“修身”是最基本的内容。
2.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诸多启示。
(1)价值的引导
其实呢,解决一个做人的问题,就是大家都要思考,到底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去做。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时代给我们的选择太多了,但是怎么说呢,选择越多,价值体系越繁杂,有时反而更容易产生困惑、迷茫,这时需要我们能够明辨是非。
做什么样的人,除了衣食住行那些物质上的问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要解决三观的问题,就要学会处理两个关系: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另一个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这又就需要回到传统文化中去寻求解决途径。我们求诸传统,但不是复古,这是两码事,必须要分清楚。
蔡元培先生的就职北大的演讲,说起来很简单,但深究起来,其中的思想不简单,是高瞻远瞩,是切中肯綮。站在北大长远发展的高度,蔡先生说首先得抱定宗旨,其实我们想,求学也好,做学问也好,做其他任何事情也好,都需要抱定宗旨,宗旨是纲领,是方向。中国自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所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是我们做人的宗旨。
比如常说的家国情怀,其实就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做抉择中始终将国家的利益置于首位,这在西方的价值体系里表现并不突出,但在中国文化里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实际上涉及群体如何与个体相融合的问题。中国古代一直都在强调,个人要放在群体之中,对此,古代先贤有大量的相关言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凡此等等。传统文化允许个人的存在,但要求我们必须把群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所以,以天下为己任,这是我们中国人最核心的东西。
(2)行为的规范
(3)历史的经验
(4)智慧的点拨
小结: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文化根深叶茂,文化体系众多,思想开放兼容,不是我们三言两语便能陈述的。
四、探求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建立理想人格。
提问:学习传统文化,建立理想人格,有其现实的意义或价值吗?
(学生联系自身学习实际,谈谈传统文化对自我成长的帮助)
1.确立文化的自信
2.构建社会的和谐
3.遇见更好的自己
4.成就富足的人生
这里的富足,不单指经济上的,物质上的,更是精神的,心灵的。指如何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他们不单单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大慈善家。所以,追求利益不是一个人的全部生活,一个人还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还需要有家国情怀,学会为他人着想。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联想反思。
1.课堂练习。(见学案)
2.课后练习。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17年初,共享单车成了最热门的话题。在不少大中城市相继都出现了“小黄车”。共享单车价格优惠,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还有利于减少城市的废气排放。但眼下,共享单车使用过程却不尽人意:故意损坏的有,乱停乱放的有,记住密码占为己用的有,这些给人们带来很大困惑。
这种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六、结束语。
秉持优秀文化精神,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儒家的根本问题,最后都会落实到“人”的身上,都是要解决一个“人”的问题。所以,做人是最根本的,正所谓根深叶茂,“人”做好了,做事自然游刃有余。正如《大学》中所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PAGE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