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研究中国历史之纪传体历史
--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节选自《高祖本纪》的文段,结合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的理解来解读史实。
2、掌握文章大意,解读人物,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
二.重点难点: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梳理历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同学讲“楚汉之争”的故事,引出霸王项羽,进而引出本节核心人物形象刘邦。
结合高考进行引导,纵观历年来全国高考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一直是人物传记为主,而一篇文章中通过实词和虚词及特殊的文言句式就可以刻画一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今天我们一探究竟。
(二)出示高考真题,明确导向性信息,学生阅读节选文段。
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要求有:理解(能力层级B)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三)请根据出示的高考真题的出题角度,进行编题
反复阅读
A、设疑自探
B、解疑合探
C、质疑再探
四、拓展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 C.
2.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
1.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
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五、拓展迁移
如果让你穿越会古代,你会跟随在哪位历史人物身边大展宏图,请用简要的文言文抒写你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
六、本课作业:
请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高祖刘邦的认识,纵观其一生,抒写一篇短评,要求:500字左右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探究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研究。首先确立教学目标;其次,按照考纲要求解读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再次,通过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的这篇文章来进行探究式学习,来解读中国古代人物,了解中国历史,研究中国人物与事件,来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出示的高考真题的出题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设疑自探,根据古诗文阅读的考纲要求,参照高考出题形式编题,自主讨论,合探解疑,在探究到成果时,进行展示,由学生展示并由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质疑并解决。接着进行拓展运用,课下作业谈谈你对汉高祖刘邦的认识,纵观其一生,抒写一篇短评。最后,学科班长总结本节同学们的表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汉高祖刘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了解了更多的中国历史知识。当然,由于是探究性学习,探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