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三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研读《朱子语类》三则中的第一则,讨论并把握朱熹关于读书的方法问题
研读《朱子语类》三则中的第二则,讨论并把握朱熹在天理和人欲问题的思想。
导语: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屈原洞中苦读,梁代刘绮燃荻读书,汉末李密牛角挂书,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司马光警枕励志,陆游书巢勤学,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位儒学大师,领悟他关于读书方法、为人处世、天理与人欲问题的一些精辟教诲
作者介绍:
朱熹,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对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猎或有著述,被人誉为继孔子后最博学儒家代表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
教学过程:
迎接挑战(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
第一则实词
1、数过:
2、略晓:
3、厌:
4、着意:
5、得趣:
6、愦愦:
第二则实词
1、芜秽:
2、交战之机:
3、战战兢兢:
4、仁:
5、自家:
6、大段:
7、以为:
二、合作探究第一则:
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
明确:精读,反复读,深思,不贪多,要勤奋。
只有通过精读,才能掌握书中的义理,即真味。从反复诵读入手,才能真正把书读通、读透。
还特别指出不好的读书习惯,“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读得不深不透,也就是说没有弄懂书中的真趣。
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哪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
三、合作探究第二则:
1、文中的“大路、小路”各喻代什么?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
(用原文回答,并作简要解释)
2、圣人、贤人、普通人在天理人欲之间各是怎样选择的?
3、本段引用曾子的话,有何目的?
四、理学的发展概况
五、拓展训练
阅读这则新闻,谈谈在当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朱子的“天理”“人欲”?
7月17日报道 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2226万元,昨日在该市第二中级法院上堂受审。
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成为“重庆第一贪”;而其妻则因帮助洗钱,同时走上了被告席,成为因亲属贪污受贿被指控"洗钱罪"的全国第一人。该案将择期判决。
六、作业
根据下则材料,从天理人欲的角度,写一篇小论文
昆明市西山区富善村的普通村民张正祥40多年来,为保护滇池,经常在滇池边巡查、拍摄、写材料、反映污染情况,为此他花掉了所有的积蓄,还变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离开了他,非法矿主见他就打,右眼瞎了,右手折了,他始终没有放弃保卫滇池的孤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