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两则之《稻》教案(人教版选修)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
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璀璨的文学艺术,在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也取得了累累硕果。那么,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呢?
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2)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3)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4)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5)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6)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
这些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是曾经闪耀在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历史上的“科技之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原文:第八单元《天工开物》两则。
板书课题: 八、 《天工开物》两则 宋应星
一、作家、作品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从死背经书、空谈转向对生产技术的关注,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应星,明代科学家。
《天工开物》 :
是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130多项技术。 被欧洲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二、文本探究:
学习第一则《稻》
1、问题研讨一
《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粒》。“乃粒”谷物的统称。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指 黍、稷、麦、稻、菽) 之列。作者为什么把稻列在第一篇来论述呢?
明确: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但是作者把稻列在“乃粒”之首,放在小麦、大麦、黍、稷、麻、豆前面来论述,是因为在当时全国民用的口粮中,稻米占了十分之七, 其他粮食只占十分之三,而麻、豆多作菜蔬、糕点、油脂之用。把农业冠于全书之首,表现了他重农思想和关注国计民生的可贵精神。
2、检查预习:
(1)生字正音。
不粘者 粳米 俟其生芽 水溢 殚述 潦水
撒藏 刈初禾 汲灌 偕早秧 黍
(2)释疑解惑,疏通文意。
并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把在翻译课文时遇到的疑难词句提出来,班内讨论解决。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3、问题研讨二
全班按照昨天预习的分组安排,组内合作交流。各段主要写些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钟时间讨论、整理。
第一小组
(1)、思考:此段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
写稻的种类。 粘性:不粘(粳稻);粘(糯米)
功用:为酒;为粥
形状:长芒、短芒等
色泽:雪白、牙黄等
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分类说明法
(2)假如我去超市买米,你是导购员,请向我介绍一下你们的商品。(组内派代表发言)
第二小组
(1)、思考:本此 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水稻的育种分秧 第一步湿种(春分前;清明后)
第二步播种(稻秆麦秸浸泡)
第三步分栽(洪涝干旱不宜;秧田本田比例;不违农时)
说明方法:列数字;流程顺序
你干过农活吗?请结合自身实践与下列图片内容,向大家介绍关于播种与插秧的知识。
欣赏现代插秧与收割技术。(视频)说一说观后感。
第三小组
(1)思考:此段主要介绍水稻什么内容?水稻的收获与成熟期与什么有关系?为什么?
明确:写水稻的收获和成熟期。
都因南北气候和稻种特性而有所不同都,也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的关系。
(2)请结合与水稻生长的有关因素,谈谈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组内派代表发言)
第四小组
(1)、思考:本段介绍了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有哪些特殊品种?
明确:
(2)介绍你所知道的水稻品种。(组内派代表发言)
三、小结全文
《稻》中记载了哪些先进的技术 反映了什么科学思想
技术:①水稻育秧后三十天即拔起分栽;
②一亩秧田可移栽二十五亩,比例为 1∶25;
③早秧失水即死以及农作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技术
这些技术在以前的农书中未曾提到过。
科学思想:
①、重农思想,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②、同时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秧、合理分秧等,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体现了作者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有什么感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报告还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因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关键还要靠科技,靠科技创新,靠科技进步。
结束语:
今天,通过《稻》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 品读经典,传承文明,创新科技,共享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八、《天工开物》两则
宋应星
一、 种类 重视农业
《稻》 二、育种分秧 关注民生
三、收获和成熟期。 注重实用
四、两季稻的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