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9《日知录》三则》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22: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日知录》
*
*
《日知录》三则
明 顾炎武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 子张篇》
“负经世之志,著资治之书”
“别著《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
《日知录》是一部读书札记的合集,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以考据性文字居多,内容丰富,考证翔实,集中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初读感知:
一、读准字音:
  剿袭  舛漏   菑畲  
  潢潦  襟裾   摭 
二、读准句读
 
二读通文意:
文须有益于天下
1.找出疑难词句。
2.筛选信息:作者认为有益之文有哪些益处?无益之文有哪些?
3.思考:你如何事看待顾炎武所说的有益之文之益与无益之文之损也?能联系当下文风或自身写作实践说说吗?
 
凡文之不关于大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顾炎武
著书之难
1.找出疑难词句。
2.思考:著书之难,难在何处?
   作者推崇的著书原则是什么?
3.探讨:
作者认为著书要“古人之所未
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你怎么看?
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
——顾炎武
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馀年,乃成一编。盖其一生精力所注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文人之多
1.找出疑难词句。
2.思考:作者认为,作为文人不可或缺的条件
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3.探讨:作者以“人识经术,通古今”区分文人,
作者赞治经者,轻为文者,你怎么看?
  
*
三读明宗义
探究:
1.三则文段均如何体现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的?
   一、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二、著书标准: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
所不可无。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以
期有用。
三、批文风浮华,倡“识经术,能古今”
从养器识角度强调修身重要性。
2.你如何看待作者的经世致用思想?
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
——潘耒评顾炎武
精 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 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 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 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 我心无绝时。
四读悟文理
 探究:当代文坛百花齐放,学习了
顾炎武的文论思想,你来评一评,说一说。
作 业:
1.课外阅读《日知录》。
2. 结合当代文风或自身写作实践,
写一写《文须有益于天下》读后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