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清朝灭亡以后,中国上上下下大都剪了辫子,但是还剩下两根著名的辫子,一根在北大,在辜鸿铭的头上,一根在清华,就在王国维的头上。王国维就拖着这根又黄又细的辫子走在清华研究院的校园里直到去世,可以看出他在政治思想上有多么保守。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去世后,清华研究院为他举办的葬礼上出现了耐人寻味的一幕:那时候中国已经实行鞠躬礼,可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走到王国维遗体前面,恭恭敬敬双膝跪地,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国学大师吴宓紧跟其后跪在地上,之后,研究院的学生们也纷纷跪下来,清华园一片痛哭声。梁启超当时不在北京,听到消息后火速赶回来,并且让自己的儿子梁思成亲自为王国维设计墓碑。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初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清华研究院开创之初的“四大导师”之一。22岁前,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却不喜欢科场诗文,科举考试时,“不终场而归”。1898年后,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学,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解决现实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国维完成了《红楼梦评论》。1908年,开始连载《人间词话》。1912年,完成《宋元戏曲史》。辛亥革命后,政治态度日趋保守。1923年,他欣然“应诏”北上,担任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文学侍从)。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王国维虽然五十一岁就去世了,虽然政治思想并不为人称道,虽然话很少也不会交往,可是,凭借着自己在文学、史学、美学、考古学、心理学、金石学等十多个学科领域中取得的一流的成就,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顶级的学术大师,成为让无数大家膜拜的对象。
《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十则
王国维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主要内容
2.学习运用王国维的理论鉴赏诗歌,提升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朗读全文,找出关键词
第二至六则,从不同角度阐述词的“境界”。
境 界
研讨话题1:“造境”与“写境”
二、合作研讨:研读文本,理解“境界”
依据注释和文本,谈谈“造境”与“写境”有何分别?
研讨话题2:“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二、合作研讨:研读文本,理解“境界”
结合课文例句,谈谈两者的特点。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物我对立)
情感外显(或喜或悲、
移情于物)
由动之静中得(宏壮)
主观性强
“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物我为一)
情感内敛(心态平和、
超然物外)
于静中得(优美)
客观性强
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
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也。……要之,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苟无锐敏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于文学之事。
王国维《文学小言》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过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你从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
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力图独辟蹊径;
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
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
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
王国维《文学小言》
小结:
(1)本文谈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境界
(2)围绕“境界”提出了哪些独到的观点?(你读到了什么?)
境界的意义
境界有“造境”与“写境”
境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境界离不开“真情”与“真景”
境界需要有表现力的文字
成功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词的境界取决于作家“心”的境界
只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才能写出有生气,有高致即有境界的作品
三、知识迁移
讨论:下面这些词句分别体现了哪种“境界”,这种“境界”是如何体现的?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三、知识迁移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点明时令,写花残春去的伤感,是“有我之境”,着一“褪”字,写出所余不多的花也一点一点褪去,使感伤之情更浓。
后两句写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抱,着一“绕”字,而境界全出,让人油然而生优美遐想,可谓“无我之境”。
最后两句,柳絮纷飞为写实,处处芳草为理想,先抑后扬,在跌宕起伏中,可见词人旷达的襟怀。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