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满井游记
备课人:刘春娟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整理常见实词,积累文言词语。
2.品位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欣赏文章的写作技法,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
二、作者简介: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他师事李贽,推崇徐渭。提出与复古派针锋相对的文学主张,反对厚古薄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较多作品着意抒发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活泼。所作游记、小品最为人称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三、写作背景: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四、知识卡片:“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①反对承袭,主张通变。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③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公安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一扫复古派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后人评论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理论意义超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是为公允之论。
[课前预习]
一、基础识记
1.给加点字注音
燕( )地寒 花朝( )节 飞砂走砾( ) 廿( )二日
百步辄( )返 偕( )数友 脱笼之鹄( ) 倩( )女
靧( )面 浅鬣( ) 罍( )而歌者 红装而蹇( )者
汗出浃( )背 呷( )浪之鳞 曝( )沙之鸟
2.解释加点的词语。
冻风时作( ) 飞沙走砾( ) 天稍和( ) 如镜之新开( )娟然如拭( ) 泉而茗者( ) ( )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 )
呷浪之鳞( ) 毛羽鳞鬣( )
二、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课堂探究,问题导向]
一、翻译句子。
1.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2.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4.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5.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二、体会作者未出游的心情。
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作者是在 时节出行游玩的,这时燕地的气候特征是“ ”、“ ”、“ ”。作者心情很 ,同时暗示作者 的心情,从“ 。”等句中可看出。
三、品读第二段,赏析满井美景,学习写景方法。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篇游记写满井的初春景象,描写了哪些景物?
2、归纳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1)写景方法一:
如:“ ”,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一个“ ”,一个“ ”,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突出了初春的特点,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写出了初春柳枝初展的神韵;“ ”,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 ”,“ ”准确而生动。
(2)写景方法二:
先写全景:“ ”,然后再分别描写“ ”、“ ”、“ ”、“ ”、“ ”、“ ”、“ ”等种种景物,采用空间顺序,由面到点,由远及近。
(3)写景方法三:
a白描: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 ”,写柳条“ ”。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b拟人:作者写山,用 作喻,写鱼鸟,说它们 ,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增加了景物的动感和灵气,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
c比喻: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 ”;写水波“ ”,以新开明镜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4) 写景方法四:
作者在写景中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由“ ”、“
”等句可看出。
3、结合以往所学课文,补充写景方法。
(1)
(2)
(3)
★★★四、品评佳句。举两处阐述(方法: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1.
2.
五、读第二段最后一句,体会作者感情。
六、品读第三段,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的内涵。
七、作者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叙事为线索: → → → 。以写景为重点:依次描写了 、 、 、 、 、 、 、 、 、 等景物。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 → → → 。
八、【阅读拓展,鉴赏比较】
本单元的几篇散文都属游记,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本文与其他散文的不同。
[提升训练,选作题] 西湖游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⑴今岁春雪甚盛 ( ) ⑵梅花为寒所勒( )
⑶与杏桃相次开发( ) ⑷竟不忍去湖上( )
★★★2.翻译句子(4分)
⑴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
⑵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作者与杭人游湖的审美情趣有什么差异?(4分)
答:
【小组评价 师生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