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了 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 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点:领略课文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课前小任务,搜集有关圆明园的“世界之最”,我们现在一起来交流交流吧,谁来说。
生1:圆明园是世界上投入最多的皇家园林。共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
师:5亿3千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啊?
生:相当于现在的90亿人民币。
师:孩子,你带来的资料真有价值。
生2: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5200多亩,方圆20多里。
师:5200多亩,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所在的这个学校占地不到100亩,我们以100亩来计算,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学校呀?哪个数学好的孩子能来计算一下。
生:相当于52个学校。
师:圆明园真是规模宏大呀。
生3: 圆明园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长的皇家园林。它从1709年开始兴建,经历了六代清朝皇帝,历时151年才建成。
师:也就是说全世界建造时间最长、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圆明园。
师:除此之外,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圆明园世界之最的资料,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己读一读。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好,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在课前了解圆明园的世界之最的相关资料,相信同学们一定对圆明园满怀憧憬,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出示:《圆明园的毁灭》)请同学们伸出手书空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来齐读课题。(学生齐读)
师:圆明园,由康熙皇帝命名,圆代表着圆满无缺,明是代表着光明普照,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它,走进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
三、深入文本,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在作者眼中它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呢?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谁来回答这个问题?(你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你心中的圆明园,那么在作者眼中呢?)
生:举世闻名
(课件出示: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什么是举世闻名?你来说说。
生: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师: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园林。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举世闻名”这个词,就体现了圆明园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
(板书:举世闻名)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2)师:除此之外,从第二自然段中,大家还了解到了圆明园的哪些信息呢?
生1:“它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师:是的,圆明园是由三个园子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同学们看这是圆明园的平面图,这里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绮春园三十景”、“长春园十余景”,单单看这三个园子,其中的景致就已经很多了,但是“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看本段中的哪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圆明园的布局。读完后,请举手给老师示意。(生朗读)
师:请你来说,哪个词?
生:“众星拱月”
(出示:众星拱月)
师:那么,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呢?
生:星星环绕着月亮。
师:说的真好,许多星星环绕着月亮。
(边说边出示图形) 那月指的是谁?星呢?
生: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是月亮
生: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的小园是星星。
师:是的,圆明三园是月亮,周围的小园是星星。 多么巧妙的布局呀!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谁来读(指名读3)
师评价:你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瞧,这位同学读的多好呀。
你吐字咬字特别清晰。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从远处看,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十分巧妙,可当我们走近它,你会发现园内的建筑更加让人惊叹。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的前三句话,用圆圈圈出文中的“有”字,并用横线画出这三句话中分别有哪些建筑和景物?孩子们,在标注时要注意,按顺序,不遗漏。
师: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
生:有殿堂、亭台楼阁 、“买卖街”、山乡村野、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师:你回答的真全面。同学们看,在这短短三句话中就出现了七个“有”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圆明园中的建筑景物不但数量多、而且各不相同。
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么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吧!
孩子们请捧起书,和老师合作着读一读这段话。
(2)学习四组对应关系
师:(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园内有这么多风格迥异的建筑,我们不妨把脚步放慢一些,慢慢欣赏,细细品味。
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读得真好,准确、流利,还很有感情。
师:看,园中有金碧辉煌、大气磅礴的建筑,对应着就有玲珑剔透、小巧精致的建筑,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对举的写法,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内的建筑,本段中其他几个句子也运用了这种写法,比如这句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生配合读)
师: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有热闹的买卖街,也有宁静的山乡村野。
师:有热闹也有宁静,好一个动静结合。
(男女生配合读)下面男女生合作读一读这句话,男生读大气的、热闹的;女生读小巧的、宁静的。
师:我听出了不一样的建筑风格,我们往下看,谁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不同字体)
生:我发现红色的句子和黑色的句子,也用了对举的写法。第一句中红色的句子介绍的是仿造现实建造的建筑,黑色的介绍的是根据想象创造出来的建筑。
师:你真会思考。仿照各地名胜是根据现实建筑进行仿造,根据文人诗情画意是根据想象进行创造。有仿有创,真是集各种建筑风格为一体的皇家园林。往下接着看,还有吗?
生: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有民族的,也有西洋的,这叫中西合璧。
(3)视频解说
师:在这样一个园林中,大大小小的园子数不胜数、园子内的建筑更是不计其数,但是这些建筑却风格迥异,也就是说只要你是想看到的景色,都能在这座皇家园林中领略一番。
同学们,想去圆明园内畅游一番吗?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去欣赏一下吧!
(课件播放视频)
师:看完了视频,相信你对圆明园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哪位同学愿意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心中的圆明园。
生:美轮美奂 仙境一般 宏伟壮观 美不胜收
(4)漫步园内……
师:圆明园内美轮美奂、应有尽有,如果能够漫步其中,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出示:漫步园内……)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置身于幻想的境界中,走进我们的圆明园。漫步园内一二!
生齐读
师:谁愿意带领大家走进这充满幻想的园林?
生1读
师:你读得真投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2读
师:孩子,走进了圆明园,此刻你还愿意离开吗?
生2:不愿意,因为里面太迷人了。
师:你真会读书,因为你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并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师:漫步园内,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多美的圆明园呀,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当之无愧地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书:瑰宝、精华)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领略了圆明园宏伟的建筑,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圆明园中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在本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圆明园的历史价值?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一句话?
(出示: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到?哪位同学来谈一谈你的见解。
生:因为圆明园中的文物种类很多,我从“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中感受到的。
师:也就是说,圆明园内的文物,不但有——还有——?
生:不但有青铜礼器,还有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因为圆明园中的文物历史悠久,我从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中感受到。
师:是啊,上自先秦,下至晚清,中间还经历了汉隋唐宋元明如此多的朝代。还有吗?
生:我认为是因为圆明园中文物的数量很多,经历了这么多的朝代,而且有这么多的种类,数量一定也很多。
师:孩子,你太会总结了,老师发现你不光听的仔细,而且表达的也很清晰。是的,圆明园内的文物不但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而且数量也很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老师带领大家来欣赏欣赏园中珍贵的历史文物。(出示图片)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观看这些图片时,惊讶的长大了嘴巴,其实这些只是文物中很小的一部分,圆明园中的文物,比我们刚刚看到的要多上几百万倍!
师:园内的不计其数、数不胜数,所以圆明园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可惜这一切,如此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此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却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用一把火全部烧毁。
3、学习第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1860年……在园内放火。”
(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这两组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破坏时间很长,从10月6日持续到10月18日。
师:是的,从10月6日到10月18日,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破坏时间长达十几天,在这段时间里,这些强盗野蛮粗暴,将丑恶的嘴脸体现的淋漓尽致,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最能看出他们的野蛮?
师:谁来说。
生:凡是、统统、任意。
师:凡是和统统是什么意思?
生:全部都拿走,一点也不留。
师:任意破坏是怎样的破坏?
生:运不走就砸、就摔。
师:是啊,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留下;拿不走的,就毫不留情的毁掉。
(出示:1860…他们把圆明园内……毁掉。)
(2)师:同学们,这些文物是我国历经几个朝代,在小心翼翼地保存下而流传下来的珍宝,它们哪一件不是精美华丽、哪一件不是价值连城,可如今却被这些强盗随意破坏、毁掉。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感到愤怒,悲伤,痛心。
师:谁能带着你的此刻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生1读)
师: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生2:他把凡是、统统、任意这几个词语都重读了,读出了我们的愤怒和英法联军的可恶,我觉得读的很好。
师:点评的真好,说明你是个很会读书的孩子,那请你也来试试。(生2读)
(3)师:掠走了、搬去了,英法联军就此罢手了吗?他们还做了什么?
生:10月18日和19日……北京城。
师: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竟然在园内放火,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因为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最终化为了一片灰烬。(板书:化为一片灰烬、画火)。
(播放视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屈辱的历史。
(4)师:同学们,这熊熊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啊,43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圆明园的什么被烧毁了?
生:会烧毁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
生:会烧毁园内风格迥异的建筑
(4)孩子们,大火烧毁了圆明园的文物和建筑,但是这大火烧毁的仅仅是这些吗?不!它毁掉的是我国的历史文化,更是世界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所造成的损失该有多大啊!难怪作者在开篇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来评价圆明园的毁灭!
(出示对比图)
师:曾经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如今却只剩下了残垣断壁,这一切所造成的损失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谁能通过朗读来把你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
(指名读)生读第一段。
(我听出了你的痛心、愤怒;我感受到了你的愤恨。)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能完好无损的保存着,我们能去看一看,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是充满自豪、充满骄傲的,可惜它被英法联军给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孩子们,学到这里,你内心有什么疑惑吗?
生1:为什么圆明园会被英法联军毁掉?
师:是啊,他们来自英国和法国,是什么可以让他们在中国的国土上肆意妄为?
生2:为什么没有人去制止他们呢?
生3:当时的政府呢?军队呢?他们去哪了?
师:是啊,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难道就没人把守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师:哪位同学搜集到了相关资料,来帮助这些同学解决一下内心的疑惑?
生: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外一直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学习外来的先进技术,导致国家落后,才会被西方列强趁机而入。
师:你搜集的资料真有价值。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座世界上最精美的、最珍贵的皇家园林,最终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
2、师:如今的圆明园有的只是荒凉的废墟,有的只是残垣断壁。同学们,面对这一切,你想说点什么?
生1:我们应该好好读书,树报国之心,立报国之志。
生2:我们要刻苦学习,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生3:我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生3:我们应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师:你太让老师惊叹了。
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句话,我们要牢记在心,让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奋发图强!老师提议,请全体同学起立!让我们用声音向祖国以及全世界道出中国少年的心声。读!(齐读2)
4、教师总结:同学们,历史是清醒剂,也是教科书,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愤怒,更要明白只有祖国强大,才能免受欺凌,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老师相信因为有了你们,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繁荣与昌盛!
好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最后让我们看一下本节课的课后作业。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56、57页阅读链接,结合相关资料,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2、推荐阅读《雨果给巴特雷上尉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