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导入新课
你心目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学过的词句来回答。
豪放、豁达、才华横溢……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来体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简介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在才俊辈出的宋代, 他在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唐宋八大家 ” ——散文
“苏 黄” ——诗
“苏 辛” ——词
“宋 四 家” ——书法
墨竹枯木怪石,重神似—— 绘画
写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乙卯”年指的是熙宁八年(1075),当时苏东坡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这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诵读感知
听读
跟读
自读
把握感情基调:
凄婉哀伤。
诵读指导
“十年”读得悠长而凝重;“两茫茫” 读出迷茫的感觉,且“茫茫”的境界是阔大的, 尽量把声调压低,拉长; “生死” 音调要拔高,“思量”读轻音、“难忘”应读重音。
“孤坟”,非常凄清冷寂的意象,要读出孤寂感; “干里”要用语音的悠长来表现其距离感;“无处”读出无奈与无助, “话”字可重读;“凄凉” 一定要悲戚,最好能带出颤音。
“纵使”读长, “尘满面,如霜”短促。
表现出梦中相见时的复杂情感:惊喜和痛苦的交加。“相顾无言”开始,要读得悲伤;“唯有泪千行”语带颤音;“肠断处”要读出特别伤痛的感觉。
“料得”推测之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明月夜,短松冈”是短句,却是长节奏朗读法。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品读赏析
标题“记梦”,上阕没写梦,是否可以删除?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记梦”为贯穿全词的线索,全词按梦前、梦中、梦后可划分为三个层次,请找出来。
品读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如何理解“两茫茫” 传达了怎样的情思?
“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
“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
品读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不思量 自难忘”是否矛盾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
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 (李清照《一剪梅》 )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
品读赏析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的。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品读赏析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品读赏析
上阕小结
写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主要手法:直抒胸臆;想象。
上片主要是梦前,写尽了相思之苦,下片即转入写梦。
品读赏析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忽”字好在哪里?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忽”是指梦境的恍惚迷离,悲中寓喜。亲切、熟悉,使梦境更具真实感,足见上阕“思量”“难忘”之言真实不虚。
虚实结合,白描。
从这里,才入题 “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这是白描的手法。小轩窗,是梳妆的环境、背景,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梳妆,是王弗做的事情,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
品读赏析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久别重逢,没有出现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怎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此时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可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四目相视,两心相映,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更显凄凉之情,呼应上阕“无处话凄凉”。
品读赏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短松冈”指什么地方?“年年”指什么?“肠断处”指何处?
“短松冈”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冈,承上片“千里孤坟”,指亡妻的坟墓。
“年年”既指已经过去的漫长的十年,亦指未来无尽的岁月。
“肠断处”指孤坟。
品读赏析
下阕小结
下片“记梦”,表达沉痛之情。
主要表现手法:白描;虚实结合。
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 :
虚幻世界和梦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本词……
想象和回忆。如《虞美人》……
设想之境。如柳永的《雨霖玲》……
课堂小结
本词以“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虚实结合,感情深挚,充满了凄婉哀伤的调子。
用一副对联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妻已逝,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
人归去,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