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七章《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7 22:3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件
酸雨毁坏的树木
酸雨的危害——建筑
酸雨的危害——农业
科学研究发现,在降水pH值小于4. 5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会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大片死亡。不同树种对酸雨的敏感性和生态效应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酸雨进入土壤后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如果酸雨直接作用于植物,将会破坏植物形态结构、损伤植物细胞膜、抑制植物代谢功能。此外,酸雨还影响种子的发芽率,研究表明当酸雨pH值<2.0时,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此外,由于不同农作物对酸雨敏感程度不同,农作物产量受到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由酸雨所造成的间接损失可能要比直接损失大的多。
受酸雨污染的水稻
自学课本P35“模拟探究”的部分,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是酸雨?
2、酸雨的形成原因、过程及成分
一、什么是酸雨?
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则小于5.6。
二、酸雨的形成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
1.原因
工厂燃烧含硫量高的煤
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2.过程
3.成分
水、硫酸、硝酸
探究酸雨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合作与交流(请展示你的才华)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对照实验:
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组处理:
对照组处理:
结合课本P36的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4、预期实验结果及推论:
酸雨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根据下面的提示、你能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吗?有了方案,再尝试完成它。
提 示
可以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情况。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的话,应当怎样设计?
本实验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
可以用食醋和清水配置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控制在4。
只做一组实验,实验的结果可靠吗?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
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实验步骤参考答案
采用PH=4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作为对照
在甲、乙两个花盆中栽培同样数量的植物幼苗
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两次向甲盆中喷洒定量的配制的酸雨,每天两次向乙盆中喷洒定量的清水,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一周后,分别统计两个实验装置中植物幼苗的生长高度
预期实验结果与分析:
1、如果两个装置中植物幼苗的生长没有差异,说明
2、如果用酸雨培养的植物幼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说明
3、如果用清水培养的植物幼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说明
酸雨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没有影响
酸雨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酸雨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讨论
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查查资料,酸雨含有什么成分?
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
酸雨和模拟雨的成分不同:酸雨的成分主要是水、硫酸和硝酸,模拟酸雨的成分是水和醋酸。
不一定是。这是因为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而成的,酸雨可以随大气流动而漂移,因此酸雨不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酸雨甚至可以造成跨越地域、跨国界的危害。
参考答案
进一步探究
收集当地的雨水,用pH试纸测定pH,看看是否是酸雨?如果是酸雨,你能分析其成因吗?
酸雨的危害——森林
酸雨的成因
⑴硫的液相催化反应:
2SO2 (g) +O2 (g) +2H2O (l) →H2SO4 (aq)
SO2 +O2 →SO3+O
SO3 +H2O →H2SO4 (aq)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2(点燃)=SO2 2SO2+2H2O+O2=2H2SO4
⑵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
a.NO→HNO3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H2O+3O2=4HNO3
b.NO2→HNO3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O2+2H2O+O2→4HNO3
酸雨的危害——森林
1992~1993年对马尾松针叶林和香樟常绿阔叶林进行了研究。由表看出,南山马尾松林和樟树常绿阔叶林与其他正常的林分相比树林净生产力要低得多,尤其马尾松林更甚。市内真武山马尾松针叶内积蓄S和F的量比郊区绍云山的高出2.3倍,由此可见,市区森林除了SO2外,氟化物对森林衰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酸雨的危害——建筑
酸雨首先使石灰石或石灰石质的石头(如大理石和粗陶土)受侵蚀,即使在湿度很小时也能如此。酸雨落在哪里,就腐蚀那里的建筑物、纪念碑、塑像、上下水道等。华盛顿附近的林肯纪念像自1992年以来已被酸雨侵蚀掉8毫米的大理石;法国鲁昂教堂表面受浸蚀,雕像的脸已无凹凸感,变成平脸;波兰克拉科夫币石像受到严重浸蚀,致使有的专家提出将其放入博物馆保藏。此外,又如挪威南部的下水道也已遭到酸雨的严重破坏。
酸雨的危害——农业
实 验 组
(种子用酸液浸泡1h) 对 比 组
(种子用自来水浸泡1h)
编 号 发芽率 编 号 发芽率
① 2% ④ 100%
② 8% ⑤ 94%
③ 0% ⑥ 92%
平均值 3.3% 平均值 95.3%
发芽率基本稳定时所耗用时间 近4天 发芽率基本稳定时所耗用时间 3天
结论 酸雨能使植物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
酸雨的危害——农业
实 验 组
(幼苗叶面用酸液喷洒) 对 比 组
(幼苗叶面用自来水喷洒)
编 号 第1次 第2次 增高 编 号 第1次 第2次 增高
① 3cm 3.5cm 0.5cm ④ 3cm 7cm 4cm
幼苗发黄萎缩,倾斜 幼苗嫩绿直挺
② 4cm 4.5cm 0.5cm ⑤ 3cm 7cm 4cm
幼苗发黄萎缩,倾斜 长势良好,挺直
③ 3cm 3.3cm 0.3cm ⑥ 3cm 6cm 3cm
幼苗发黄萎缩,倾斜 幼苗翠绿,挺直
平均增高 0.43cm 平均增高 3.7cm
结论 酸雨使植物幼苗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酸雨的危害——生物
一般说来,酸雨的pH是在皮肤和胃肠系统允许范围内的,对人体不产生直接危害,而是以间接的方法,将河水中有毒全属如汞、铅、铬、铝或铜通过三条途径引入食物链危害人体:
(1)酸雨使湖水或河水中的有毒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沉淀下来,留在饮水中或被鱼吸收,人通过吃鱼受害。
(2)在中和能力弱的土壤中,正常固定在土壤中的金属被酸雨洗涤,流入湖或河中,或渗入含水层,污染饮水水源。
(3)酸性强的饮用水浸蚀容器和管道的金属部分,增加饮水中的金属含量危及人体。如瑞典儿童饮用含铜量高的酸性水质而发生腹泻的症状。美国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饮水中的含铅量已超过安全标准。另外,最近在如里福尼亚州的一次pH值为1.7的酸雾,使30多个跑步者中十多个人当场昏倒。
酸雨的危害
生物
建筑
水体
农业
森林
自学课本P36最后一段及P37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废电池中含有哪些有毒物质?
2、废电池对生物有哪些危害和
影响?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37的提示,设计一个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方案,有了方案,再尝试完成它。
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毫升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天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__。该如何设置?
(1)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
(2)同种且大小相同。
(3)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且浸出液浓度越大,影响越大。
(4)需要设置对照组。增加一只鱼缸,里面放三条同样大小的三条金鱼,缸中只加清水,不加废电池浸出液,定期喂养同种饲料。
参考答案
自学课本P38,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废电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日本水俣病
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虾造成的。
患者手脚麻木、运动失灵,甚至呈疯癫状态。
日本的水俣病患者
日本曾经发生的痛痛病
患者长期食用含镉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
患者的胃和肾等器官受到严重损害,全身疼痛难忍。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除了酸雨以外,还包括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
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危害:
1、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
2、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
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层空洞
地球上的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的上层,构成了薄薄的一层臭氧层。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太阳活动异常等原因
氟利昂和含氮废气的排出
危害:
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例如,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因此而明显增多。
防治:
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为了我们的生存;
为了地球的生存;
让我们珍惜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