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8 09:4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论语十二则
一次,孔子在东游途中,被一位童子挡住了前行的去路。孔子从车中探身出来,询问童子姓名。童子答曰:“项橐”。孔子也自报了家门。当小项橐得知面前这位老先生乃是孔子时,决定出一道题,考一考这位博学者。项橐问:“夫子可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摇头,说:“实在惭愧,我答不出来。”项橐得意地说:“我来告诉你,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孔子敬佩眼前这位童子,于是下车向他行了礼。孔子对弟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人,不论位阶有多高,学问有多大,都要时刻保持谦虚,不要因为他人年龄幼小而心存轻视。普通人需如此,管理者和成功者更需如此。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后南宋朱熹把《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姓 ,名 ,字 ,是 创始人。


仲尼
儒家学派
孔子曾受业于 ,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年,晚年修订 ,即《 》《 》《 》《 》《 》《 》。
老子
十四
六经





春秋
后南宋朱熹把《 》《 》《 》《 》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 ”之首。孔子被后人称为 。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圣人
而的用法:
1、连词,表并列,一般不译或者译作“并且”。
2、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
3、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就”“接着”“然后”。
4、连词,表递进,相当于“并且”“而且”。
5、连词,表因果,可译作“因而”。
6、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或不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指孔子
表承接,然后
按时复习
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也、也是
通‘悦’,愉悦
志同道合的人
别人不了解(我)
表转折,却
生气,发怒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自己)却不(因此)而生气,不也是很君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意为“不也......吗?”
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话讲的是交友的乐趣。这些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第三句话是为人的气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姓曾名参,曾参,字子舆
对此多次进行反省。三,泛指多次
每天

自己
谋划,商量办法
尽心竭力
表转折
真诚,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进行反省: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这一则主要讲治学的人要加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传”指受之于师,“习”指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通又,指十五岁
表顺承
立志
独立做事情
迷惑,疑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懂得
指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越过规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看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耳;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在本则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养成修养的过程。这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一个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表承接,就
复习
旧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新的知识和体会,形容词作名词
可以凭借,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
成为,做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却
通“惘”,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贤德
颜回,字子渊
简陋
忍受
以......为乐趣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这一则,孔子对颜回做了高度评价。颜回“不改其乐”,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的人
喜欢、爱好
以.......为乐趣
知道
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本则中孔子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这里应为泛指,包括学习、技艺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劣
冷水
胳膊
顺承
乐趣
道义
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而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在这一则里,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而言,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几人
在其中
他们
好的方面,优点
顺承
跟从,学习
代词:其善者
缺点,不好的地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意思是要向他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夫,不舍昼夜。”

流逝
这,指河水
舍弃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这一则讲的是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
改变
普通人
志气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被强迫改变的。”
这一则讲的是人的志向。“理想”这个词,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被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应出孔子对“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
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
并列
坚守
强记
恳切的问与自身有关的问题
仁德
姓卜,名商,字子夏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记得牢固,就与切身问题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这一则讲的是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学好问,多考虑事情。
总 结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普通人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 今义:数次,三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 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 每天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 旧的知识 、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 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 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
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知: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博学而笃志 并列
其:
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练一练
下 节 课
不 见 不 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