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李煜
读
入情入境:
愁
往事之叹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入情入境: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宋太宗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卞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作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1、知人论事
入情入境:
愁
2、直接表达感情的词语
入情入境:
3、意象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月明、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入情入境: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寄崔侍御 李白
惜双双· 溪桥寄意 张先
城上层楼天边路,残照里、平芜绿树。伤远更惜春暮,有人还高高处。
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弦寄语。相望恨不相遇,倚桥临水谁家住。
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选取一种,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如何
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
变式:某一句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常式:
讨论要求:
1、这首词在表达感情时用了哪几种手法?
2、选取一种,小组生成答案。
高考要求:1、卷面清爽。考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2、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3、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或者分层,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4、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水喻愁。 春水初融,水势湍急,汪洋恣肆,如愁思的强烈;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大胆的抒发了亡国之恨。
比喻
1、明确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结:
1、背默《虞美人》。
2、掌握“找情”的三种“秘密武器”。
3、掌握“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这类题的答题方向和答题步骤。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8.解析: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
牛刀小试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②乞祭余骄妾妇,士③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诗人一生政治上坎坷,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人: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③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试选取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试题立意】【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②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2、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 变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
【解题透析】写景抒情,一般为间接抒情。主要有乐景写乐情的正衬和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此诗显然用的是后者。
[参考答案]本诗首联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答题规律] 答此类题目清楚景是什么样的景,情是什么样的情,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明确作答了。
(2)【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透析】
【答案】典故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个典故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尾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人生无论贤愚的确最后虽然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4、讨论: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提示:从前六句中的三组对比入手: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宇宙永恒不变)
往事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短暂无常)
“改”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这首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如何抒发的?
望江南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古人说
愁
1、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 时雨。 贺铸
4、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6、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
这些诗句正是因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才使得无形之愁那么可感可知。大家在生活中有愁吗?你们也试着用一种修辞将你的愁情表现出来
愁味深切,伴随着漫天飞舞的鹅毛雪花,凉在手中,痛在心头。
愁情如同一粒突然落入水中的石子,激起湖面层层涟漪。
猜谜语 谜目:打一人物
2、身份特殊,先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后沦为阶下囚。
谜面:1、其作品被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誉为“真所谓以血书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