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习作:国宝大熊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习作:国宝大熊猫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8 14: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习作指导方案
“国宝大熊猫”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资料,从大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几个方面进行习作。
教学目标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重点)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有关大熊猫的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把我们今天的客人请出来。
2.课件出示谜语: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熊猫。
3.过渡: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国宝大熊猫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大熊猫的图片)请学生谈一谈大熊猫留给自己的印象。
4.导入: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许多小朋友都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今天我们就尝试着把大熊猫介绍给别人。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图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大熊猫的形象,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资料交流,答疑解惑
1.引导交流: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疑问呢?把你的问题写下来,稍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
3.投影仪展示学生梳理出来的问题。
预设:大熊猫是猫吗?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自己通过网络、书籍来查找、搜集资料,向他人咨询,等等。)
5.过渡:搜集、整理信息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还要学会把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提取自己需要的重要信息。现在,请同学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解答小组同学的疑问。
6.小组交流如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7.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解决了哪些疑问,哪些同学还有需要解决的疑问,提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
8.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够主动搜集资料,并且提取相关信息解答他人的疑问。大家都可以称得上是大熊猫研究小专家了。
设计意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来进行解答,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环节的交流,为介绍大熊猫提供了素材。
三、回顾课文,指导方法
1.过渡:同学们对大熊猫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如何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别人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来寻找方法。
2.回顾课文内容,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
(1)在《我们奇妙的世界》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个奇妙的世界的?(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来介绍世界的奇妙。)
(2)出示《海底世界》中第2~6自然段的开头。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①引导学生回顾《海底世界》,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是从海底的环境、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海底的植物、海底的矿藏几个方面来进行介绍的。)
②第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第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总起句,全段就是围绕着总起句把内容写清楚的。)
(3)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启发学生回忆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火烧云色彩丰富、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特点。)
(4)小结:通过回顾学过的课文,我们知道了在介绍事物时,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介绍,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总起句,围绕总起句进行介绍,条理将更加清晰。
3.出示教材中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图表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介绍了大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几个方面的信息。)
4.小结:我们可以把书中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整合,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介绍。如大熊猫的外形、分布地区、生活习性等,抓住大熊猫的特点来进行介绍。
5.过渡:如何使自己的介绍更加生动、具体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方法。
(1)课件出示例子:
①“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②“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活泼生动。)
(2)小结:我们在介绍事物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会使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进行关于写作方法的指导。再现课文范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介绍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结构、相关语段中掌握方法。从而落实“从不同方面把事物写清楚,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事物”的教学目标。
四、学生习作,互评互改
1.确定内容,动笔成文。
2.自读习作,尝试修改。教师相机点拨:修改习作时,先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
3.学生交流互评,互相检查一下对问题的解答是否准确,有哪些精彩部分值得自己学习。
4.全班交流,指名将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表达的空间,使学生在习作中巩固所学方法,更好地完成习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通过自读修改、生生互改,不断完善习作。同时,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习作的快乐。
范文引路
可爱的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还是稀(xī)少濒(bīn)危动物。它属于哺乳动物,喜欢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①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大熊猫的样子很可爱,憨态可掬,它的眼睛周围是黑色的,像戴了一副太阳眼镜一样,四肢也是黑色的,还有一对毛茸(róng)茸的黑耳朵,其余地方是白色的,像穿了件乌黑盖雪的皮袍(páo)一样。胖乎乎的大熊猫走起路来懒洋洋的,摇摇摆摆,可爱极了。②
因为大熊猫的生存地带只分布在我国境内,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邀请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去做客。每到一处,前来参观的人们都对大熊猫赞不绝口。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是我们国家的骄傲!③
行文写法赏析
①开篇概括地介绍了大熊猫的一些基本信息。
②生动、细致地描述了大熊猫的外形,这也是习作的重点。
③结尾点明了“国宝大熊猫”的影响力。
总评:1.习作重点介绍了国宝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对于大熊猫所属类别、所吃食物及分布地区则一笔带过。2.习作语言生动,妙趣横生地描写了大熊猫,让读者体会到了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
教学反思
学生对大熊猫很感兴趣,为了使本课的教学效果更好,课前指导搜集信息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小组交流中,学生们的兴趣较为浓厚,结合资料,争先恐后地帮助其他同学解决疑问,学习热情较高,课堂氛围较好。在交流习作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在整合信息时,只是简单地拼凑信息,缺乏生动、形象的介绍,可以在如何把内容写生动、形象的环节再多一些细致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