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简易文言文阅读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所说的,是“五四”运动以前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简单地说,文言文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已经沿用了两三千年了。
30个字
39个字
35个字
50个字
34个字
45个字
184个字
74个字
篇目 启示或道理
《司马光》 遇事要冷静机智
《守株待兔》 勤劳务实,不要以逸待劳
《精卫填海》 矢志不渝
《王戎不取道旁李》 透过现象看本质
《囊萤夜读》 勤学苦读
《铁杵成针》 持之以恒
《少年中国说》 少年当自强
《古人谈读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语言精练
发表于1900年
春秋战国时期
年代久远
天高地阔,欲望观之
一言难尽意,三令做五申
请君莫羡解语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
吾将携汝,汝携阿堵
A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B我带上你,你带上钱
C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D主要看气质
古今汉语有继承性
简易文言文阅读
步骤1:读正确、读流利
借助注音
步骤1:读正确、读流利
借助注音
步骤1:读正确、读流利
借助注释
zhī
知道
zhì
通假字
知道
zhì
步骤1:读正确、读流利
借助注释
zhì
hào
多音字
小 故 事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人多病少财富
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死
小故事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人多病少财富
养猪头头大老鼠只只死
小故事
,
,
,
步骤1:读正确、读流利
借助标点
1
3
2
4
5
步骤1:读正确、读流利
借助注释
主语
连词
练一练
kuī
见识
shí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借助语言经验
守卫
重复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参考注释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联系上下文
默默地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联系上下文
果实压满树枝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比较异同
古今不同
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比较异同
古今不同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比较异同
古今不同
放弃学习离开了。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比较异同
曾经
古今不同
字典上的解释
①辨别味道
②曾经
③尝试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比较异同
√
古今不同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比较异同
字典上的解释
①焦躁
②匆忙
③要紧
√
古今不同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比较异同
李子
王戎
李子
一字多义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比较异同
一字多义
通假字
zhī
通假字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通假字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通假字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练一练
kuī
见识
shí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下等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练一练
kuī
见识
shí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下等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决不
篇目 主要人物 启示或道理
《司马光》 司马光 遇事要冷静机智
《守株待兔》 耕者 勤劳务实,不要以逸待劳
《精卫填海》 精卫 矢志不渝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 透过现象看本质
《囊萤夜读》 车胤 勤学苦读
《铁杵成针》 李白 持之以恒
《少年中国说》 少年 少年当自强
步骤3:读思结合,启智明理
人物形象
揭示道理
司马光好学
①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②下帷绝编,③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
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dài):等到。
练一练
司马光好学
①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②下帷绝编,③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
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曾主编过《资治通鉴》。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dài):等到。
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担忧,忧虑。
已经。
倍:通“背”,背诵。
半夜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得烂熟于心为止。(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
患记问不若人
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A严于律己
B有自知之明
C争分夺秒
D学有所成
司马光好学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勤能补拙 天道酬勤
书不可不成诵
如何阅读简易文言文
步骤1:读正确、读流利
步骤2:读明白、知大意
步骤3:读思结合、启智明理
文言文阅读,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