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精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精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8 09: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回忆我的母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辍(chuò) 勉强(qiáng) B.外甥(shēng) 祖籍(jì)
C.规律(lù) 溺死( nì) D.劳碌(lù) 慰勉(wè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得那时我从私熟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B.母亲那种勤劳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C.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忍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D.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周家为富不仁,老父死后,几个儿子互相残害,争夺家产。
B.家庭条件不好,他为了供儿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C.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D.我爷一生勤劳,到了老年仍是不辍劳作,七十多岁了还下地干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婪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
6.下列选项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佃农/细长 勉强/弱肉强食 要塞/阻塞
B.私塾/熟悉 啜泣/不辍劳作 溃退/匮乏
C.床铺/铺床 周济/人才济济 逃窜/撺掇
D.挑水/挑逗 姓任/任劳任怨 歼灭/纤细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就是要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力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这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读到好书,就如同和名师交谈,与伟人对话,可以让我们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⑤④③② D.③⑤④①②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
C.“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母亲的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D.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9.把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处是( )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是何等的好!
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A)一些家训和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较为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C)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让人产生了敬畏之心。(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A.A B.B C.C D.D
10.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实/结伴 勉强/弱肉强食 吓倒/倒掉
B.私塾/熟悉 啜泣/不辍劳作 劳累/累人
C.床铺/铺床 周济/人才济济 调料/调动
D.挑水/挑逗 姓任/任劳任怨 曾经/曾孙
评卷人得分
二、字词书写
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记录着激动人心的国家大事,也记录着波斓不惊的生活小事。历史记住了诺贝尔奖的首次颁发,记住了中国航母舰载机在浩瀚大海上的首次成功着舰,也记住了那位平凡母亲的劳禄身影。
(1)请将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颁发( ) 浩瀚( )
(3)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
12.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家、政治家、_______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_______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1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任劳任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3)___________: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4)和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6)节衣缩食:________________。 节,减省;缩,缩减。
(7)聊叙:________。聊,_______。
(8)_______________:不停地劳动(耕作)。辍,停。
14.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
(2)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
(3)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说理由。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2)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评卷人得分
四、基础知识综合
16.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任劳任yuàn( ) 和蔼( ) 妯娌( ) 和mù( )
(2)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_____。
评卷人得分
五、综合性学习
17.学校开展“弘扬民族精神,致敬时代英雄”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读革命英雄
开国元勋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是人民心中的英雄。请结合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课文《回忆我的母亲》,谈谈朱德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的原因。
(2)活动二:赞时代英雄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然而不同于英雄辈出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年代的伟大精神往往蕴藏在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身上,他们默默无闻、艰苦付出、不求回报,构成了新时代的英雄群像。
为挽教烧伤父亲的生命,不顾自己尚处于哺乳期,毅然选择“割皮教父”的康静;1999年至今,帮助上万山区孩子学习知识、打开眼界,“青春接力二十载”的复旦大学支教团;身残志坚,寒来暑往靠辛勤劳动,自力更生的“90后独腿独臂外卖骑手”董洪喜;面对火灾险情,冒着生命危险“四进四出”火海,将滚烫液化气钢瓶抱出来的消防员张晓明;新冠疫情中救治的医护人员、戒严的警察士兵、检疫的社区人员,还有义务接送的出租司机、主动供餐的小餐馆主、无偿捐献的菜农……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用自己平凡的力量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用“隐形的翅膀”飞越艰难与困苦,用纯朴的心灵创造出温暖社会的光和热。
请根据以上新闻内容,为新闻拟一个标题。
(3)活动三:扬英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写下你的结束语,激励同学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时代英雄。
评卷人得分
六、语言表达
18.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0多人为朱德的母亲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为领袖的母亲开追悼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毛主席也送了一副挽联,上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出下联。
评卷人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②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③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④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9.结合选文,从写法角度进行赏析。
20.结合选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评卷人得分
八、作文
21.作文小练笔
课文对母亲的形象塑造比较成功,缘自作者对母亲的深刻了解和细致体察。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个人物,写一个片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勉强(qiǎng)。B祖籍(jí)。C规律(lǜ)。
2.D
【解析】
【详解】
A.熟——塾;
B.检——俭;
C.忍——仁;
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与“不带头劳动”相矛盾。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B.正确;C.词语使用不当,把“打动”改为“拨动”或“牵动”;D.语序不当,把“读者深受喜爱”改为“深受读者喜爱”。据此,答案为B。
5.A
【解析】
【详解】
B项,并列谓语中间不用顿号,用逗号;C项,“吃大户”要加上双引号;D项,相邻的概数连用,中间不加顿号。故选A。
6.B
【解析】
【详解】
A项,“佃”读“diàn”;“细”读“xì”。第一个“强”读“qiǎng”;第二个“强”读“qiáng”;第一个“塞”读“sài”;第二个“塞”读“sè”。B项,“塾”和“熟”都读“shú”;“啜”和“辍”都读“chuò”;“溃”和“匮”都读“kuì”。C项,第一个“铺”读“pù”;第二个“铺”读“pū”。第一个“济”读“jì”;第二个“济”读“jǐ”。“窜”读“cuàn”;“撺”读“cuān”。D项,第一个“挑”读“tiāo”;第二个“挑”读“tiǎo”。第一个“任”读“rén”;第二个“任”读“rèn”。第一个“歼”读“jiān”;第二个“纤”读“xiān”。故选B。
7.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排序。
③句直接提出观点,应为首句。排除AC;①句中的“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紧承③句中的“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应为次句。④句中的“他们”紧承①句中的“学生们”,应为第三句。排除D;②句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紧承④句中的“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应为第四句。⑤句得出结论,为末句。故排序为:③①④②⑤。故选B。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D.本文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C处中的“其中”及“有的是……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已经导入了“家训”的具体内容;C处下句中“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是对提供的句子内容的评价。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A.jiē/jié,qiǎng/qiáng,dǎo/dào;
B.都读shú,都读chuò,都读lèi;
C.pù/pū,jì/jǐ,tiáo/diào;
D.tiāo/tiǎo,rén/rèn,céng/zēng;
故选B。
11.(1)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
(2)颁发bān 浩瀚hàn
(3)斓改澜 禄改碌
【解析】
【详解】
(1)要求用正楷字正确、公整、美观地书写。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比例;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不写连笔字,要一笔一划,横平竖直地写,谨慎用笔,不要漏写、多写、错写。
(2)颁发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bān fā,释义:①公布、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②发布、授予的意思。浩瀚,hào hàn,①水盛大的样子。②广大,漫无边际。
(3)波澜不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ō lán bù jīnɡ,意思是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劳碌,汉语词汇。拼音:láo lù.释义:是一种形态,指辛劳忙碌。注意根据词义识记字形。
12. 朱德 玉阶 革命 军事 缔造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朱德。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汉族,四川仪陇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13.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 宽厚仁慈 指没有战争的状态,温和 为富不仁 省吃省穿,形容节俭。 姑且谈谈 姑且 不辍劳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任劳任怨: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别人的抱怨。为富不仁: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14. (1)叙述 (2)议论 (3)描写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辨析。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1)叙述母亲早起干活,属于记叙;(2)评价母亲,属于议论;(3)描述布的颜色和形状,属于描写。
15.(1)不能删去。因为“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但这仅是主观上的一种肯定,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不能删去。事实上,作者是具备这些美德的,而这里用“如果”,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不一定具备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准确度的理解。考生应注意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以及所起到的表达效果,然后分析删去之后表达效果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发生变化,则不能删去。如:(1)“不能不”是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儿底子”的肯定,但这仅是主观上的一种肯定,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去掉后显得断然和绝对。
16. 怨 ǎi zhóu 睦 解释说明。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任劳任怨:意思是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注意“怨”的字形。和蔼:意思是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妯娌:zhóu li,已婚妇女称呼丈夫兄弟的老婆为妯娌。和睦:意思是相处融洽友好。
(2)此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其作用有:表解释说明;表转折;表声音的延长;表话题的转换。此文段中破折号后面的句子是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的解释说明。
(3)此题考查修改病句。“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无论”改为“虽然”。
17.(1)主观:朱德为了实现革命理想,长期坚持,不断学习,艰苦奋斗,不畏牺牲,勇于战胜一切困难。
客观: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母亲钟太夫人对他的教育和影响。
(2)向平凡人的英雄事迹致敬
(3)示例:英雄是民族的希望,先锋引领祖国的前途。同学们,咱们的“弘扬民族精神,致敬时代英雄”主题活动到此就要结束了,但弘扬民族精神永不止步,希望同学们要争做时代英雄,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作品人物的分析。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可知,朱德是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德同志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并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他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始终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德同志怀着“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的决心,率领抗日将士挥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他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抗战,力挽狂澜,为挺进敌后、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艰苦奋斗,无惧牺牲,勇于战胜一切困难,正是对朱德同志一生的最好评价。
再结合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可知,朱德回忆了自己母亲勤劳的一生,也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种种影响,如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生产的知识、勤劳的习惯、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母亲留给他的最宝贵的财富。还有就是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朱德同志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积极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思想。当他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终身。
据此概括原因即可。
(2)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
先仔细读懂材料,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的方法,结合新闻材料的导语和主体进行概括作答。本题结合“不同于英雄辈出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年代的伟大精神往往蕴藏在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身上,他们默默无闻、艰苦付出、不求回报,构成了新时代的英雄群像”可知,新闻的主要对象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主要事件是:默默无闻、艰苦付出、不求回报。
示例一:新时代的平凡英雄;
示例二:平凡却伟大的千千万万劳动者。
(3)本题考查活动结束语的拟写。写活动结束语要结合活动的主题来进行,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激励同学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时代英雄”。可以此融入活动结束的话语中,先为本次活动主题进行总结,再呼吁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时代英雄。
示例:同学们,咱们“弘扬民族精神,致敬时代英雄”的主题活动就要结束了。民族精神需要弘扬,时代英雄需要铭记,英雄们的精神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感悟、去学习。让我们大家积极学习时代英雄们的感人故事,积极弘扬民族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18.(示例)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分析上联的形式,紧扣对联“一一相对”的特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事迹、品德作答即可。
根据文中“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结合上联“民族英雄贤母”,概括归纳为“劳动阶级完人”;根据文中“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结合上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概括归纳为“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19.示例一:文段中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选文以记叙为主,主要记叙了母亲的勤劳能干、任劳任怨、勤俭持家和与人和睦、宽厚仁慈。比如,从早到晚的劳作、从未有过抱怨、不与人吵架、自制衣服等方面记叙了母亲的平凡事迹。但在记叙的同时又穿插了议论,第④段最后“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一句,直接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示例二:对比。把“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和“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既表现出我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敬佩、怀念。
20.质朴无华又饱含深情。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分的渲染,与朴实中见真情。“我爱我母亲”“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我应该感谢母亲”,语言朴素、亲切,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作者怀念母亲的深情及更有深意的情感。文章写道“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表明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融化在对革命、对人民的深情中。
【解析】
19.
本题考查从写法角度赏析文章内容。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悬念、照应、联想、想象、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等等。
示例:①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如:“母亲是个好劳动”总领第①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则是记叙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表现母亲的勤劳能干。
第②段“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第③段记叙了母亲聪明能干,把普通的食材做的有滋有味,亲手纺织缝制衣物;作为家庭的组织者,管理分配家庭工作。
第④段结尾句“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是对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评价。这句议论,表明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赞扬母亲。
②对比衬托写法。选文第④段要写的人物是母亲,先写祖父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再写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再写母亲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劳作。可见母亲在这个勤劳的家庭里深受祖父和祖母的影响,他们的勤劳是一致的,用祖父和祖母的勤劳衬托母亲的勤劳。
20.
考查赏析文章的特色。
选文是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于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在简明平实的叙述语言中,流露出思念母亲的真挚感情。课文没有运用很多的修辞手法,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没有抒情性很强的句子,但并不影响抒发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中。在平静的叙中,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如第②段“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中的“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第③段“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看也不看”与“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在平实如话的语言中,深切地表达了一个儿子失去母亲后的悲痛。“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21.示例: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垃圾桶。垃圾桶很臭,但是不管严寒酷暑都有一个人来打扫,他就是清洁工。有一次,清洁工还是像平常一样来扫地。迎面走过来一位年轻小伙,身穿西装,系着领带。他手中拿着一块面包,他吃完面包后把包装纸随手扔在了地上。清洁工弯下腰去捡,哪知小伙拿出纸巾擦了擦嘴巴后把纸巾扔到了清洁工的脚下,然后还视而不见地走了。可是清洁工没有半句怨言,继续扫地。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描写人物。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根据描写的对象,可分为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写人,如通过第三者的转述介绍某人,通过描写第三者来反衬某人,以写景状物来烘托某人等。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我们可以以极爱那个人物的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本题在写的时候要将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综合运用,就能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鲜活生动。
点睛: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注意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描写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必要时要适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