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步精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同步精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8 09: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酷热(kù) 耸立(s ng) 突兀(wù) 参差不齐(chā)
B.厌倦(juàn) 怦怦(pēng) 晕眩(xuán) 哄然大笑(hōng)
C.抽噎(yē) 呻吟(yīn) 恍惚(hu ng) 惊慌失措(cuò)
D.安慰(wèi) 凌乱(líng) 滑稽(jī) 小心翼翼(yì)
2.下列词语都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
A.悠闲 激动 凌乱 忙碌 B.弯曲 高尚 应该 苍白
C.纯粹 强壮 外边 抽噎 D.静谧 滚烫 恍惚 佩服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B.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
C.一脸雀斑的小内德说:“嗨!我有主意了。我们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D.“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面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道。
4.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好”“端庄”“晶莹”“沸腾”“特别”都是形容词。
B.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形容词)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D.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动词)
5.下列对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采取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
B.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个生活哲理。
C.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很担心却没有办法,由此可见父亲进退两难的处境。
D.“我”之所以去爬悬崖,一是因为怕小伙伴们嘲笑“我”是“胆小鬼”,二是“我”也确实想尝试一下。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走吧!”有人附合着。然后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xū)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B.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cēn)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C.我犹豫不决……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砰砰(pēng)地跳动。
D.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侧,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yǐn);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性学习
7.学习了课文,班级开展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发表看法】有同学认为,父亲用梯子、绳索帮助“我”走下悬崖会更安全,冒险是没必要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2)【劝慰同学】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活动,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3)【提出建议】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面对困难呢?请提一条建议。
评卷人得分
三、语言表达
8.观察漫画《人生路上》,请联系生活,说一说漫画带给你的思考和启示。
写作提示:①联系生活谈思考和启示;②80字左右。
9.仿写句子。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化难为易,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脸部麻痹的让·克雷蒂安用超出常人的付出一步步将困难化解,破茧成蝶赢得“蝴蝶总理”的美称;
;。
评卷人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对于将来的高考他甚至不敢想象。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饭菜。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道它有多高。”其时,皎洁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里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噌噌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1)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中划线的词,指出其表达效果。
①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②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3)本文与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它们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①《山就这么高》:______。
②《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80字以内)
评卷人得分
五、作文
11.作文小练笔。
课文善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很好地表达出了作者在悬崖上进退两难的恐惧感。请你也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
评卷人得分
六、填空题
12.文学常识对对碰。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1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____
(2)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____
14.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课文内容,揣摩“我”的心理变化。按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填空。
爬悬崖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到悬崖的中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下悬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差——cī;
B.眩——xuàn;
C.吟——yín;
故选D。
2.A
【解析】
【详解】
B.“应该”是助动词;
C.“外边”是方位名词,“抽噎”是动词;
D.“佩服”是动词;
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B.两数字连用表概数,数字中间不用标点符号,故应删掉顿号。故选B。
4.D
【解析】
【详解】
A.“沸腾”是动词。
B. 朦胧,形容词做动词,变的模糊了。
C.钻,嫩嫩,依次是动词、形容词。
故选D。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C项的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的信息点。
6.B
【解析】
【详解】
A. 附合——附和。
C. 砰砰——怦怦。
D. 变化莫侧——变化莫测,呻吟(yín)。
故选B。
7.(1)我认为父亲这种冒险是有价值的,如学他用梯子或绳索帮孩子下来的话,不能促进孩子能力的增长,父亲的帮助和引导是科学合理的,足以保证孩子的安全,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磨炼,增长了勇气和经验。
(2)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从失败中站起来。
(3)在人的一生中,過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这样就会把困难、失败变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解析】
【详解】
(1)“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解此类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文章的主旨;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首先表明态度,认为父亲这种冒险是有价值的,其次阐述父亲这样做的意义,孩子的路自己去走,让孩子自己下来,孩子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因为孩子始终都要靠自己,总靠别人不是长久的,必须指导孩子努力走下去,父亲恰恰是让孩子经受这种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当然代价是惨重的,对孩子不要溺爱,要科学的训练孩子使之自强自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给予指导和鼓励,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才能成长成熟起来。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同学;其次针对情况,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以安慰鼓励为主。
(3)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具有普遍性。如,要坚持,不是所有的困难都能一蹴而就,有些困难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的,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算你前期能正确的面对困难,没有被困难吓到,如果不坚持,也只会是半途而废。
8.【示例】在“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应该向第一个人学习,用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迎接生活的挑战,乐观地待人处事。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阅读。学生应该先读懂漫画在表达什么,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思考。漫画上出现了两个人物,他们在面对30米的标牌是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一个人是感叹道只剩三十米了,是比较乐观积极的,另一个人却埋怨到还有三十米啊,是比较消极懈怠的。所以学生们可以围绕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回答,有理即可。
9.“暴走妈妈”陈玉蓉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将困难化解,捐肝救子感动亿万中华儿女“魔法妈妈”J.K.罗琳用丰富的想象一步步将困难化解,奉献给世界一个奇异的魔法世界。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需要结合典型事例来仿写。
10.(1)“我”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继续读书了。
(2)①“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②“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3) 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步一步来,就能逐步解决困难
(4)文中的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须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有耐心,而且注重言传身教。
【解析】
【分析】
(1)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父亲是在“我”因成绩不“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而决定放弃的时候,“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和我一起爬山的,而他在爬山后的话是“其实山就这么高”,由此可知,他是通过爬山让孩子明白其实学习也是如此,困难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那么难。
(2)
两个词都是动词,第一个是父子两人爬山的动作,表现了山之陡与爬山之难。第二个本义指高高地站立,放到语境中指父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3)
首先要回想《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走一步再走一步》写我被困后,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步安全地回到地面的故事。可见,告诉我们困难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只要把它一步步化解即可。而《山就这么高》则是通过爬山,知道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可以说两篇文章有相似之处,但前者侧重方法指导,后者侧重心态指导。
(4)
文中的父亲“在外拼命地打工”可知是个勤劳,肯吃苦的人。“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可知,父亲是个很爱儿子的人。文章主体部分讲述的故事,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其实山就这么高”的道理,可知父亲是个教子有方的人。拟答时,要注意“简要赏析”即要结合文章内容做分析。
11.示例:我漫步着回到家,四处竟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幽香,泌人心脾,才发现桂花已悄悄绽放了。那小小的花朵,好似一张张甜美的笑脸。好香!我贪婪地嗅了几口,花香顿时在我的口鼻中漫延开来。渐渐浸润了我的心扉。我陶醉在这花香中,也沉浸在这美好的秋日里。这纯纯花语属于秋季,这幽幽花香属于秋季。秋,竟是如此美刚!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折射人物心理,还能推动情节发展。此题要求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景物描写都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的,周围的环境美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关联。人物的心情好环境就美丽,心情不好环境就暗淡。
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1、环境描写可以见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2、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情绪、感情)、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作铺垫等。3、环境描写还可以衬托人物形象或心境,或提供背景、渲染气氛、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以下的内容埋下伏笔等。
12. 美 莫顿·亨特
【解析】

13.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1)爸爸前后说的话,是语言描写;
(2)“往后移动”“感觉着岩石”“找到了”是对人的动作描写。
14.标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我”那次悬崖遇险,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二是指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把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好每一步,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不断努力,就不会被任何困难吓倒,最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分析。做本题时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明确表层含义和深层哲理。从字面来看,标题就是指爸爸指导“我”下悬崖的方法,是父亲的鼓励帮“我”脱险。结合文章结尾的主旨句来看,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有了人的生感悟,指的是在人生道路上要向困难挑战,才会战胜困难。
15. 犹豫不决 害怕 巨大的成就感、骄傲
【解析】
【详解】
揣摩“我”的心理变化。从文中提取表示心理活动的相关的词语。通读课文,分清层次,把握内容。根据题干要求找到并提取相关词语即可。如爬悬崖前可提取“犹豫不决”,爬到悬崖的中途可提取“害怕”,爬下悬崖后可提取“巨大的成就感、骄傲”作为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