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8 13:2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学案
【中考地位】 十年3考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互相勾结,镇压新生政权,直到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国内危机,政府是如何做的呢?苏联又是如何建立并建设社会主义的呢?
【预习导学】
结合课本P47第一段话,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原因、目的?
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结合课本P47填写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思考其作用(可简写)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容 作用
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工业政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3)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分析“新”在哪里?
(4)结合图表与材料,四人一组分析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影响?
(5)这个政策体现了列宁怎样的精神?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执政,然而当时的国家依然十分落后,对此斯大林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目标导学二:知道苏联的成立与工业化(12分钟)
根据材料,师徒互助分析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背景
材料: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结合课本P48—49,知道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概况,师徒互助回答以下问题
目的
开始时间
过程
重点
成果
苏联虽然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但是它的工业化是否存在问题呢?结合课本与材料,小组讨论分析苏联工业化的特点。
由于要进行工业化,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大大增加,在1927年底到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定用行政手段开展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结合课本P49-50的相关史事,独学思考以下问题。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具体措施:
实质
4、结合下面的情景,探究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情景一: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豪情万丈,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这样,就确立了斯大林的绝对威信,最终形成了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
目标导学四:苏联模式。(10分钟)
1、结合课本P50最后两段话、相关史事与所学知识 完成下表
形成标志
特点/实质
局限性
2、分析材料,评价苏联模式
材料一
材料二
【中考链接】
(2015.17)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
(2020.26)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但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
(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国防现代化迅速实现的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