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专题——多种方法测密度

文档属性

名称 力学实验专题——多种方法测密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6-05 15: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力学实验专题——多种方法测密度
一、测固体密度:原理——,须解决两个问题:
解决质量用
解决体积用
将解决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组合后可测密度,下面以例题的形式介绍多种测量方法:
一、常规法(有量筒和天平)
1、固体
(1)不规则固体
A 仪器:天平(或测力计)+量筒+水
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
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
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可采用针压法或坠物法),读取示数
(B 仪器:天平(或测力计)+量筒+水+大头针(或牙签)
器材:蜡块、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
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蜡块的质量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
3)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可采用针压法或坠物法),读取示数
将石块系在蜡块下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取示数V3
(3)仪器:天平(或测力计)+刻度尺(物体形状规则)
用天平: 用测力计
器材:长方体木块、天平和砝码、刻度尺
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长方体木块的质量
用刻度尺测量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
计算长方体体积
计算密度
2、液体
表达式
器材:待测液体、量筒、烧杯、天平和砝码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 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
把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取示数
用天平测得烧杯中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二、等体积法:有天平无量筒
1、固体
仪器:天平(或测力计)+烧杯+水
解释:
仪器: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
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
用细线系住石块,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 液体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
2、液体
仪器:天平(或测力计)+烧杯+水
表达式
仪器: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
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
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质量为
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然后在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测得此时烧杯和液体的质量
三、 一漂一沉法:有量筒无天平
仪器:量筒+水 (以橡皮泥为例)
一)、
器材:天平、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
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取示数
(2) 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量筒示数
使试管沉底,没入水中,读取量筒示数
二)、仪器:量筒+水+小烧杯
1、固体
器材:、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石块、笔或橡皮筋
烧杯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V1
(2) 在烧杯内放入石块,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V2
(3) 取出烧杯内的石块,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放入量筒内,直到量筒内液面达到标记的高度,测得此时示数为
3、 一漂一压法: 类似一漂一沉法
仪器:量筒+水+大头针
器材:、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蜡块、笔或橡皮筋
盛有水的量筒,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V1
在量筒内放入蜡块,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V2
用探针将蜡块压人水中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V3
4、(曹冲称象法)
A a表达式
器材: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石块、笔或橡皮筋
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放入烧杯内,然后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
(2) 取出塑料盒内的固体,往里缓慢倒入水,直到量筒内液面达到标记的高度
(3) 将烧杯内水倒入量筒内,读取示数为
(4) 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示数为,然后通过细线将固体放入液体内,b、(曹冲称象法)
b/
表达式:
测得此时示数为
B、表达式
器材:量筒、待测固体、足够的水和细线、木块或塑料盒
将一木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得体积为
(2) 将待测固体放在木块上,测得量筒示数为
(3) 然后通过细线将固体也放入量筒内,此时量筒示数为液体
a、等浮力法
公式:
b、(曹冲称象法)
表达式:
四、单漂法:仪器:刻度尺+水(ρ物<ρ水且形状规则)
五、双提法:只有测力计
1、固体
仪器:测力计+水+容器
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石块
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得石块的重力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固体,将其完全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内,此时示数为
2.液体(三提法)
表达式:
六、只有刻度尺
1、土密度计法
表达式:
器材:刻度尺,烧杯、足够的水和待测液体、粗细均匀的塑料棒或木棒,足够的金属丝
取粗细均匀的木棒,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h,底部缠上足够的金属丝
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将木棒放入烧杯内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水面的高度
倒掉烧杯中的水,装入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将木棒放入烧杯内,使其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液面的高度
等压强法
表达式:
3、浮力法
表达式:
天平+浮力法
表达式:
八、密度计
总 结
1、测固体密度可以用天平或测力计很容易测出物质质量,还可以让其漂浮水面利用G=F浮=G排水计算其质量。
2、测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长度再计算)、量筒和水(排水法)、测力计和水(浮力法)。
3、另类方法,利用杠杆平衡,通过比例得到密度。综合性强,不易掌握。
4、最后利用得出结果。
二、测液体密度:(1)原理—— (2)利用等量或比例
1、等体积法:仪器:天平(或测力计)+瓶子(带盖)+水
分析:
2、双漂法:仪器:均匀的木棒(一端缠细铁丝)+刻度尺+水+烧杯 等浮力
分析:
3、三提法:仪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密度大于这两种液体的重物 等V排
分析:
4、比较另类:等压强法:仪器:玻璃管(平底薄壁)+刻度尺+水+大容器
分析:玻璃管内外液体对管底压强相等。
密度的特殊测量
一、测定液体的密度
1、3M求密度
(1)用天平测定玻璃杯的质量m1;
(2)将玻璃杯盛满水测出杯和水的质量m2,则玻璃杯的容积v杯=v水=(m2-m1)/ρ水;
(3)将杯内水倒尽盛满待测液体,则v液=v杯=v水,用天平测出杯和液体的质量m3;则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m3-m1)ρ水/(m2-m1)
2、3V求密度
(1)在量筒内盛适量的水,将空杯放入量筒内漂浮,记下此时量筒内水面到达的刻度v1;
(2)将适量待测液体倒入杯内(杯漂浮),记下此时量筒内水面到达的刻度v2;
(3)将量筒内水倒尽,再将杯内液体倒入量筒内测出体积为v液;则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v2-v1)ρ水/v液。
3、3H求密度
①在柱形容器内盛入适量的水,将大杯放入水面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容器内水面到达的高度h1;
②用小杯盛满水倒入大杯内(大杯仍漂浮),测出此时容器内水到达的高度h2,设柱体容器的底面积为s;则小杯的容积v杯=v排=s(h2-h1);
③将大杯内水倒尽,用小杯盛满待测液体;将液体倒入大杯放入柱形容器内(大杯仍漂浮)测出此时容器内水面到达的高度h3;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h3-h1)ρ水/(h2-h1)
①在平底试管中装入适量细沙使之直立浮在水中,用刻度尺量出浸入水中部分长度h1;
②取出试管擦干水使之直立浮在被测液体中,量出浸入被测液体中部分长度h2;ρ液=h1ρ水/h2。
二、测定固体物质的密度
1、有天平(或弹簧称)无量筒
(1)规则的实心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①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②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边长为a(或长方体长、宽、高:a、b、c;或用细线和刻度尺测圆柱体横截面周长c圆柱体高h);
固体密度为:ρ正=m/a3 ρ长=m/abc; ρ圆=4πm/(c2h)
(2)不规则实心几何体(能沉入水中,如小石头等)
①将细线系住小石头,用弹簧称测小石头的重G;
②在容器内盛适量水,将小石头浸没水中,此时,弹簧称示数为G’;固体密度为: ρ物=Gρ水/(G-G’)
2、有量筒、无天平
(1)只能漂浮的固体物(不吸水)
①在量筒内盛适量的水,记下此时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
②将大小合适的被测物放入量筒内水面漂浮,记下量筒内水面达到的刻度v2;
③用大头针将被测物压没水中,记下量筒内水面到达的刻度v3 。
被测物的密度:ρ物=(v2-v1)ρ水/(v3-v1)
(2)只能沉没的固体物(不吸水)
①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将杯放入水面漂浮,记下此时量筒内水面达到的刻度v1;
②将大小合适的被测物放入杯内(杯漂浮),记下量筒内水面达到的刻度v2;
③将杯从量筒中取出记下量筒内水面到达的刻度v3;
④用细线系住被测物浸没量筒内水中静止后(全部浸没),记下量筒内水面到达的刻度v4;
被测物的密度: ρ物=(v2-v1)ρ水/(v4-v3)
(3)既能漂浮又能下沉的固体物(如小酒杯)
①在量筒内盛适量的水,记下此时量筒内水面达到的刻度v1;
②将小酒杯放入量筒内水面漂浮,记下量筒内水面达到的刻度v2;
③将小酒杯沉没于量筒内水中,记下量筒内水面到达的刻度v3;
被测物的密度: ρ物=(v2-v1)ρ水/(v3-v1)
3、无量筒、无天平
(1)只能漂浮的固体物(不吸水)
①在容器内盛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达的高度h1;
②将大小合适的被测物放入容器内水面漂浮,测出容器内水面到达的高度h2;
③用大头针将被测物压没于水中,测出容器内水面到达的高度h3;
被测物的密度: ρ物=(h2-h1)ρ水/(h3-h1)
(2)只能沉没的固体物(不吸水)
①在柱形容器内放入适量的水,将杯放入水面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柱形容器内水面达到的高度h1;
②将大小合适的被测物放入杯内(杯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达的高度h2;
③将杯从柱形容器中取出,测出容器内水面到达的高度h3;
④用细线系住被测物浸没量筒内水中,测出容器内水面到达的高度为h4; 
被测物的密度: ρ物=(h2-h1)ρ水/(h4-h3)
(3)既能漂浮又能下沉的固体物(不吸水)
①在柱形容器内盛适量的水,测出此时容器内水面到达的高度h1;
②将大小合适的被测物放入柱形容器内水面漂浮,测出水面达到的高度h2;
③将被测物沉没于容器内水中,测出容器内水面到达的高度h3;
被测物的密度: ρ物=(h2-h1)ρ水/(h3-h1)
1、 比重杯法:
器材:烧杯、水、金属块、天平、
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 m1;
2)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
3)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计算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2、 浮力法(一):
器材:木块、水、细针、量筒
步骤:1)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2)将木块放入水中,漂浮,静止后读出体积 V2;
3)用细针插入木块,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为V3。
计算表达式:ρ=ρ水(V2-V1)/(V3-V1)
3、 浮力法(二):
器材:刻度尺、圆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块
步骤:1)在圆筒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杯杯口朝上轻轻放入,让其漂浮,用刻度尺
测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2;
3)将小石块从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3.
计算表达式:ρ=ρ水(h2-h1)/(h3-h1)
4、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子
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
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
计算表达:ρ=ρ水(G-G//)/(G-G/)
①物体的质量m,
①天平
②测力计
③量筒和水
漂浮:
②物体的体积V。
①刻度尺(物体形状规则)
②量筒、水、(加)大头针
③天平(测力计)、水
④测力计、水(利用浮力)
测力计
测力计
表达式
表达式
器材:小烧杯、水槽、量筒、待测液体、足够的水
在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烧杯放入一个水槽内,标记出液面高度
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
将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内,将待测液体缓慢的倒入小烧杯内,直到水槽内液面上升到标记处
将小烧杯内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
器材:量筒、足够的水、待测液体、密度较小的固体
量筒内装有体积为的水
(2) 将一密度较小的固体放入水中,测得体积为
(3) 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液体,测得体积为
(4) 再将固体放入该液体内,测得体积为
器材:小烧杯、水槽、量筒、待测液体、足够的水
在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烧杯放入一个水槽内,标记出液面高度
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
将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内,将待测液体缓慢的倒入小烧杯内,直到水槽内液面上升到标记处
将小烧杯内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
器材:弹簧测力计、待测液体、石块、烧杯、足够多的水和细线
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得金属块的重力
将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触及烧杯侧壁和底部,此时示数为
将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待测液体,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触及烧杯侧壁和底部,此时示数为
器材:玻璃管、橡皮膜和细线、烧杯、足够多的水和待测液体、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出试管的长度h,通过细线用橡皮膜将玻璃管一端密封住
玻璃管内部装有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刻度尺测量液面高度为,缓慢浸入盛有水的烧杯内,直至橡皮膜水平
测得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高度
器材: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待测固体、水槽、刻度尺
使一空烧杯悬浮在水槽内,用刻度尺测得液面的高度
将待测固体放在烧杯内,测得液面高度
将固体取出通过细线直接放入水槽内,测得液面高度。
器材:天平和砝码、待测固体、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得待测固体的质量
把盛有液体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量,此时天平示数为
用细线使待测物体浸没在水中,此时天平的示数
装满水
装满未知液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