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8 15: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七下生物
10.1水中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 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地科 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的精神;关注我国的水生动物资源状况,培养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 的意识与行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视频材料、相关图片、动画 、鲫鱼若干条
四.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类是一种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那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课
1、探究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外形态
鱼类是如何适应水中生活的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最熟悉的鲫鱼。首先探究外部形态
观察1):认识鲫鱼的各部分名称。
观察2):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
观察3):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
观察4):看一看体表,再用手摸一摸,想想鲫鱼的体表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对照课本和水槽里的鲫鱼开始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然后一一进行检查:
(1)先找同学起来回答鲫鱼各部分的名称
(2)鲫鱼的体色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
(3)鲫鱼的体型是纺锤型,减少水的阻力。
(4)鲫鱼的体表覆盖鳞片,表面有粘液,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探究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
先尝试着做出假设
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
鲫鱼有鳃,所以能在水中呼吸
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一个一个得进行实验探究
第一组实验:用纸板和夹子分别固定鱼鳍,固定后静置1-2分钟观察,记录鱼的运动情况。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尾鳍------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向前的动力
胸鳍和腹鳍---------能保持鱼体的平衡
其余各种鳍也起着协调的作用
鱼之所以能够停留在不同的水层,是什么原因?
鱼鳔的作用
第二组实验:
用鳃呼吸(1)取红墨水在鱼口边滴一到两滴。
(2)观察鳃盖后方水的颜色的变化
得出结论:鲫鱼用鳃呼吸
第三组实验:
鲫鱼的侧线与感知水流方向有关
1)取两条活鲫鱼
2)用凡士林将一条鲫鱼的侧线全部封闭,一条不做任何处理
3)用玻璃棒搅动清水,制造水流,观察鱼的运动方向
观察鲫鱼的游动状况,得出结论:
鲫鱼的侧线与感知水流有关
(三)总结本课所学
各自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10.1 水中的动物
探究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
外部形态
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
用鳍游泳
用鳃呼吸
用侧线感知水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