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 课件(共6份 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同步练习 课件(共6份 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8 21:13:44

文档简介

(共5张PPT)
ABD
C
C
C D A B
D
其乐无穷
一鸣惊人
随心所欲
默默无闻




(答案略)
一、选择题。
1.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哪几种?(
)(多选)
A.查找图书
B.网络搜索
C.自己展开想象
D.请教别人
2.龙一鸣要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汉字的故事,他应该检索的关键词是(
)。
A.故事
B.汉字
C.汉字故事
D.语言文字
3.苹苹要找辛弃疾的词集《稼轩长短句》,她应该到(
)的书柜上找。
A.外国诗歌
B.中国现代诗歌
C.中国古代诗词
D.哲学理论
4.研究报告可以这样写:(
)→(
)(
)>(
)。
A.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B.研究结论
C.问题的提出
D.研究方法
5.如何整理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整理资料时,要特别注意筛选和分类。
B.对于内容上有冲突的资料,可根据出处的权威性进行筛选,一般来说,专业书籍和正规网站
上的资料更加权威。
二、参加下面使用规范汉字的活动,完成练习。
五(1)班的同学调查了使用汉字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儿类。
1.下面一段话中有1处标点错误,2个错别字,请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采虹!”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能喻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2.许多街头广告语用字很不规范,请照样子,改一改。
例:某药品广告
“咳”不容缓(刻不容缓)
(1)某自行车广告“骑”乐无穷(
(2)某眼镜广告
一“明”惊人(
)
(3)某热水器广告
随心所“浴”(
)
(4)某蚊香液广告
默默无“蚊”(
)
三、学写研究报告。
调查同学的练习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网络媒体等,围绕生活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展
开研究,然后写一份研究报告。
关于“
”的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1.
研究方法
2.
类别
内容
资料整理
研究结论(共6张PPT)
B
B
C
A
C
C
B
C
A
楷书
草书
行草
B
一、选择题。
1.下面图片的汉字艺术形式是()。
国I華情乳
A.剪纸
B.匾额
C.扇面
D.印章
2.根据图片,猜一猜“北、并、从”这三个字最初的意思。
(
A.跟随
B.相背
C.并立
3.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的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B.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C.战国晚期以后就有了楷书。
D.“楷书”中“楷”的意思是规矩、楷模。
5.爷爷得了一块名贵的印章石,若要在上面雕刻上爷爷的别号,你认为用哪种字体最合适?
)。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6.“小人之交甘若醴()”,根据形声字的造字规律,我猜“醴”字的意思与(
)有关。
A.大豆
B.大米
C.酒水
D.肉食
7.展览室的墙壁上贴有不同字体书写的“科学”一词,按字体演变过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科學祈学科學孙學秩鬻





A.⑤④②③①
B.⑤②①④③
C.③⑤②④①
D.③②⑤①④
二、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后面的练习。
誠陽雲腾政雨露结為霜
英辰宿列张寒乘醫注
富结君君多生爱水更
歲伴子的的雲稻放面
云归秋烟之藏问浴成
长树
图1
图2
图3
1.填一填。图1的《千字文》(局部)是
(字体),图2的《千字文》(局部)是
(字体),图3的《千字文》(局部)是
(字体)。
2.下面一段话是对以上三幅作品其中一幅的评价,说的应该是()。
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
成,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但法度俱备。
A.图1
B.图2
C.图3(共7张PPT)

x
x


AC
ABC
B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同意。印章蕴含了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
王荆公的。
批注。
像这样。
才。
总共像这样改了约十个字,才定为“绿”字。表现了王荆公注重锤炼字句,作诗认真严肃、
追求完美的态度。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
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
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人们欣赏和赞叹。
摘编自《中国印章的发展史》
【材料四】
勇齧農
图1
图2
3.印章的作用有哪些?(
)(多选)
A.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
B.证明社会身份
C.作为一种契约和凭证来使用
D.将小篆定为通用字体
4.材料四中的印章上面的字是什么字体?(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5.阅读材料四,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填空。
(1)含有图1印章中文字的诗句是:
(2)含有图2印章中文字的诗句是:
6.“印章既是工具,也是工艺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联系材料谈一谈。
二、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荆公改字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
中士人①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⑧圈去而改为
“入”,旋①改为“满”。凡⑤如是十许⑥字,始定为“绿”。
①士人:读书人。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这里指初稿、底稿)。③复:再。④旋:不久。⑤凡:总共。
注释
⑥许:表示约数。
1.联系上下文,说说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2)注曰“不好”
(3)凡如是十许字
(4)始定为“绿”
2.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并说一说这个句子表现了王荆公什么样的
态度。(共8张PPT)
止戈为武
羊大为美
太阳从小河那边升起
太阳落到丛林之中


×
×
止戈为武,爱好和平;与人交往,仁爱为先;向往美好,热爱生命,中正平和;等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汉字的故事
要说文化遗产,汉字应该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没有汉字,很难想象中国文化会发
展成今天这样博大而精深。有的人说: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二道长城”,这话说得一点儿也不
过分。
一、文字崇拜
旧时中国有“敬惜字纸”的习俗,写过字的纸不能乱丢,要放在一个竹编的篓子里,这个篓子
叫作“惜字篓”。聚集起来的字纸要集中焚烧,焚烧时,人们围着火礼拜;或者直接将字纸埋起来,
埋字纸的地方叫作“惜字冢”。
中国人有崇拜汉字的传统,即使到今天,这个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汉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
老寿星,它至少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早在商代之前,中国就有成熟的文字系统,我们通过商代的甲
骨文就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导图。
人言为信


太阳在密林中升起

汉字的故事



2.结合文章内容及你对汉字的认知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汉字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2)通过研究汉字符号,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念、生命活动、哲学思想和朴素的情
感等。
(3)从文中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字都是表意的象形文字。
(4)旧时中国就有的“敬惜字纸”的习俗是我们文化中的迷信,现在应该槟弃掉。
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资料,说说汉字的文化意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品质。
【资料】“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
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
和平。”
—摘自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共6张PPT)


寿



B
C
141
岩为山下石







一、“剪”出来的字。在括号里写出下面图片的规范字。
3.
二、“秀”出来的字。连一连。






四、读下面的对联及故事,回答问题。
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此联来历】乾隆五十大寿时,在乾清宫设千叟宴,赴宴者有位十分高寿的老人,乾隆以这位
老人的年龄为题出上联,纪晓岚对以下联。
1.对联中的“花甲”是指(
),“古稀”是指()。
A.50岁
B.60岁
C.70岁
2.根据对联,我能猜出这位老人的年龄是

五、阅读下面的故事,回答问题。
拆字巧对
潘家的公子娶了何家小姐,几个秀才去贺喜。忽然天空中飞过一只大鸟,一个秀才若有所思
说:“我出个上联,大家来对对,如何?”
大家齐声道好。只见那个秀才指着天上的飞鸟说:
“鸿为江边鸟。”
一位年长的秀才说:“这是个拆字联,这个‘鸿’字,左边一个‘江’,右边一个‘鸟’,这便是这个
上联的妙趣所在。”一会儿,一个年轻的秀才指着桑树叶说:(共6张PPT)











三人(众) 三木(森)
有日好出游,有水见鱼虾,有言来做客。(青)






民众、百姓
谐音字混淆了捐官的视听
王羲之
因为“入木三分”最先表示的是书法笔力劲健,典故与木头有关。“入目三分”完全是误用。
第三单元
汉字真有趣(一)
一、猜字谜。
1.手足并用。()
2.他去也,怎把心放下。()
3.平地盖起三层楼。()
36
5×2
二、读故事,猜谜语。
运动员们在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
作,让记者自己猜。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
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旁;围棋运动员检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
请你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篮球运动员()
跳高运动员()
武术运动员()
围棋运动员()
六、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吓人的“入目三分”
某报刊上曾有这样一段文字:“《潜伏》播了一大半,很多观众对孙红雷的形象大跌眼镜,经常
以强势男人形象出现的他,这次却将一个外表木讷迟钝、实则心中有大丘壑的人物刻画得入目三
分。”“入目三分”没听说过,只知道有个成语叫“入木三分”。唐朝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记载: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笔力雄健,相传他写的祝版(书写祝文的木版、纸版等,祭祀时用),工人事后削
去时,见上面墨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来便用“入木三分”比喻书法笔力劲健,也比喻见解、观
点深刻。若是“入目三分”,那眼睛还不被戳烂了?
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与晋代书法家
有关。
2.为什么“入木三分”不能写成“入目三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