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荆门期末)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玻璃杯破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牛奶变酸 D.菜刀生锈,乒乓球变瘪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玻璃杯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米饭变馊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牛奶变酸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乒乓球变瘪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2.(2021九上·峡江期末)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对划线对象变化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清]徐宗干《咏炭》)
B.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汉]魏伯阳《参同契》)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D.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黑炭燃烧成灰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农家肥的腐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2021九上·信丰期末)宁都白莲味美清香,从采摘到我们手上经过一系列步骤,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剥莲蓬 B.褪莲壳 C.挑莲心 D.炭火烘莲子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剥莲蓬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褪莲壳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挑莲心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炭火烘莲子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2021九上·仙桃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C.纸张燃烧 D.酒精挥发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食物腐烂,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5.(2021九上·方城期末)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钻木取火 B.活字印刷 C.矿石炼铁 D.火药爆炸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B.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C.矿石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D.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6.(2021九上·石首期末)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导电 B.葡萄酿酒 C.铁丝生锈 D.烟花燃放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石墨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 葡萄酿酒过程生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铁丝生锈生成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烟花燃放生成二氧化硫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7.(2021九上·钢城期末)化学是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的自然科学。下列对物质应用中,主要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
A.葡萄酿成美酒
B.海水晒得食盐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海水生产纯碱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葡萄酿成美酒生成新物质酒精,是一个化学变化;
B、海水晒得食盐没有生成新物质,是一个物理变化;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和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D、海水生产纯碱生成新物质碳酸钠,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8.(2021九上·玄武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B.乙醇用作燃料
C.活性炭用来吸附毒气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金刚石用来裁玻璃利用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
B. 乙醇用作燃料利用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C. 活性炭用来吸附毒气,利用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9.(2021九上·昆山期末)下列高锰酸钾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紫黑色固体 B.受热易分解 C.可溶于水 D.熔点较高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反应体现的,故只有受热分解属于化学性质,其它都是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0.(2021九上·南京期末)下列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
B.酒精挥发——物理性质
C.石蜡熔化——化学变化
D.木材燃烧——物理变化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是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B. 酒精挥发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C. 石蜡融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1.(2021九上·海淀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白磷用作烟雾弹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氧气用于气焊,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形成降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白磷用作烟雾弹,利用了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12.(2021九上·石景山期末)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N2不支持燃烧 B.金刚石硬度大
C.H2的密度小 D.O2不易溶于水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N2不支持燃烧,需要发生化学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
B.金刚石硬度大,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C.H2的密度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D.O2不易溶于水,水溶性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分析
13.(2021九上·霍林郭勒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于食品充气包装
C.稀有气体用于制造电光源 D.氢气用作燃料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充气包装,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电光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 氢气用作燃料,利用了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4.(2021九上·建邺期末)常温下为黄色固体的是( )
A.铜 B.碘 C.金 D.锌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铜是紫红色。
B. 碘是紫黑色。
C. 金是黄色。
D. 锌是银白色。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15.(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硬度小 B.密度小于水 C.能燃烧 D.难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石蜡硬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石蜡密度小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石蜡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石蜡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通过化学变化所表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所表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二、填空题
16.(2021九上·梅县期中)下列各句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均填序号)。
①胆矾是蓝色固体;②镁条在点燃时能燃烧;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答案】③;①;②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胆矾是蓝色固体,描述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②镁条在点燃时能燃烧,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是化学变化。
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7.(2021九上·费县月考)下列各项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冰融化成水 B 石蜡受热会熔化 C 木材燃烧 D 硫磺可以燃烧
【答案】A;C;B;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冰融化成水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木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石蜡受热会熔化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硫磺可以燃烧属于化学性质。下列各项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属于物理性质的是B;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18.(2021九上·秦都月考)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胆矾是蓝色的块状固体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C.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D.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
E.冰受热后熔化为液态的水
F.石墨能导电
【答案】E;B;ADF;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胆矾是蓝色的块状固体,是颜色、状态的描述,是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是过程,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是物质的性质,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是颜色、状态的描述,是物理性质。
E.冰受热后熔化为液态的水是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F.石墨能导电,导电性是物理性质。
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E。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DF,属于化学性质的是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9.(2021九上·平定月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⑨铁生锈
【答案】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等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⑨铁生锈等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科普阅读题
20.(2021九上·淮南期末)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酸雨是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的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中的阴离子主要是硝酸根和硫酸根离子,根据两者在酸雨样品中的浓度可以判定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如煤)的燃烧,氮氧化物主要是来自于汽车尾气等污染源。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硫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也会产生少量硝酸,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和水作用生成硝酸。酸雨对环境、工农业生产、建筑、森林植被等危害巨大,酸雨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CO2 B.NO2 C.CO D.SO2
(2)NO2的物理性质 。
(3)氮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____。
A.大理石塑像 B.铝制门窗
C.钢铁结构大桥 D.花草树木
【答案】(1)B;D
(2)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3)
(4)A;B;C;D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A、CO2排放到空气中不能形成酸雨;
B、NO2和水作用生成硝酸,二氧化氮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
C、CO排放到空气中不能形成酸雨;
D、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硫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也会产生少量硝酸,SO2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
答案:BD;
(2)NO2的物理性质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3)氮气与氧气在雷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4)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雨具有酸性,酸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酸雨对大理石塑像有损害;
B、酸和铝发生化学反应,酸雨对铝制门窗有损害;
C、酸和铁发生化学反应,酸雨对钢铁结构大桥有损害;
D、酸雨对花草树木有损害;
答案:ABCD。
【分析】(1)过量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3)氮气与氧气在雷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4)根据酸雨的危害,进行分析。
1 / 1人教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荆门期末)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玻璃杯破碎,米饭变馊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
C.蜡烛燃烧,牛奶变酸 D.菜刀生锈,乒乓球变瘪
2.(2021九上·峡江期末)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对划线对象变化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清]徐宗干《咏炭》)
B.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汉]魏伯阳《参同契》)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D.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2021九上·信丰期末)宁都白莲味美清香,从采摘到我们手上经过一系列步骤,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剥莲蓬 B.褪莲壳 C.挑莲心 D.炭火烘莲子
4.(2021九上·仙桃期末)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C.纸张燃烧 D.酒精挥发
5.(2021九上·方城期末)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钻木取火 B.活字印刷 C.矿石炼铁 D.火药爆炸
6.(2021九上·石首期末)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导电 B.葡萄酿酒 C.铁丝生锈 D.烟花燃放
7.(2021九上·钢城期末)化学是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的自然科学。下列对物质应用中,主要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
A.葡萄酿成美酒
B.海水晒得食盐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海水生产纯碱
8.(2021九上·玄武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B.乙醇用作燃料
C.活性炭用来吸附毒气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9.(2021九上·昆山期末)下列高锰酸钾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紫黑色固体 B.受热易分解 C.可溶于水 D.熔点较高
10.(2021九上·南京期末)下列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
B.酒精挥发——物理性质
C.石蜡熔化——化学变化
D.木材燃烧——物理变化
11.(2021九上·海淀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白磷用作烟雾弹
12.(2021九上·石景山期末)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N2不支持燃烧 B.金刚石硬度大
C.H2的密度小 D.O2不易溶于水
13.(2021九上·霍林郭勒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于食品充气包装
C.稀有气体用于制造电光源 D.氢气用作燃料
14.(2021九上·建邺期末)常温下为黄色固体的是( )
A.铜 B.碘 C.金 D.锌
15.(2021九上·沙河口期末)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硬度小 B.密度小于水 C.能燃烧 D.难溶于水
二、填空题
16.(2021九上·梅县期中)下列各句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均填序号)。
①胆矾是蓝色固体;②镁条在点燃时能燃烧;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17.(2021九上·费县月考)下列各项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冰融化成水 B 石蜡受热会熔化 C 木材燃烧 D 硫磺可以燃烧
18.(2021九上·秦都月考)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胆矾是蓝色的块状固体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C.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D.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
E.冰受热后熔化为液态的水
F.石墨能导电
19.(2021九上·平定月考)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⑨铁生锈
三、科普阅读题
20.(2021九上·淮南期末)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酸雨是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的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中的阴离子主要是硝酸根和硫酸根离子,根据两者在酸雨样品中的浓度可以判定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如煤)的燃烧,氮氧化物主要是来自于汽车尾气等污染源。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H2SO3),亚硫酸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硫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也会产生少量硝酸,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二氧化氮(NO2)。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和水作用生成硝酸。酸雨对环境、工农业生产、建筑、森林植被等危害巨大,酸雨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CO2 B.NO2 C.CO D.SO2
(2)NO2的物理性质 。
(3)氮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____。
A.大理石塑像 B.铝制门窗
C.钢铁结构大桥 D.花草树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玻璃杯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米饭变馊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牛奶变酸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D、菜刀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乒乓球变瘪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发生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黑炭燃烧成灰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B. 河上姹女(水银),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落红(落花)不是无情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农家肥的腐熟,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剥莲蓬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褪莲壳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挑莲心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炭火烘莲子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4.【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食物腐烂,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5.【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钻木取火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B.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C.矿石炼铁有新物质铁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D.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6.【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石墨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 葡萄酿酒过程生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铁丝生锈生成氧化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烟花燃放生成二氧化硫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7.【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葡萄酿成美酒生成新物质酒精,是一个化学变化;
B、海水晒得食盐没有生成新物质,是一个物理变化;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氢氧化钙和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D、海水生产纯碱生成新物质碳酸钠,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金刚石用来裁玻璃利用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
B. 乙醇用作燃料利用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C. 活性炭用来吸附毒气,利用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9.【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反应体现的,故只有受热分解属于化学性质,其它都是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0.【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是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B. 酒精挥发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故不符合题意;
C. 石蜡融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氧气用于气焊,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B、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形成降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D、白磷用作烟雾弹,利用了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12.【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N2不支持燃烧,需要发生化学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
B.金刚石硬度大,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C.H2的密度小,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D.O2不易溶于水,水溶性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充气包装,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电光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 氢气用作燃料,利用了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4.【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铜是紫红色。
B. 碘是紫黑色。
C. 金是黄色。
D. 锌是银白色。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15.【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石蜡硬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石蜡密度小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石蜡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石蜡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通过化学变化所表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所表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16.【答案】③;①;②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胆矾是蓝色固体,描述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
②镁条在点燃时能燃烧,在化学变化时表现出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是化学变化。
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②。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7.【答案】A;C;B;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冰融化成水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木材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石蜡受热会熔化属于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硫磺可以燃烧属于化学性质。下列各项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属于物理性质的是B;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18.【答案】E;B;ADF;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胆矾是蓝色的块状固体,是颜色、状态的描述,是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是过程,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是物质的性质,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D.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是颜色、状态的描述,是物理性质。
E.冰受热后熔化为液态的水是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
F.石墨能导电,导电性是物理性质。
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E。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DF,属于化学性质的是C。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9.【答案】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①汽油挥发 ②变瘪的乒乓球在水中煮一会儿,又恢复原状 ③灯泡通电发光 ④石蜡熔化 ⑦铁铸成铁锅 ⑧碘升华 等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⑤粮食酿酒 ⑥火药爆炸⑨铁生锈等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①②③④⑦⑧,⑤⑥⑨。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0.【答案】(1)B;D
(2)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3)
(4)A;B;C;D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1)A、CO2排放到空气中不能形成酸雨;
B、NO2和水作用生成硝酸,二氧化氮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
C、CO排放到空气中不能形成酸雨;
D、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硫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也会产生少量硝酸,SO2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
答案:BD;
(2)NO2的物理性质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3)氮气与氧气在雷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4)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雨具有酸性,酸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酸雨对大理石塑像有损害;
B、酸和铝发生化学反应,酸雨对铝制门窗有损害;
C、酸和铁发生化学反应,酸雨对钢铁结构大桥有损害;
D、酸雨对花草树木有损害;
答案:ABCD。
【分析】(1)过量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能形成酸雨。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3)氮气与氧气在雷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4)根据酸雨的危害,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