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 7.压力、压强、液体压强 暑假讲义(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上 7.压力、压强、液体压强 暑假讲义(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8 16:0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讲 压力、压强、液体压强
知识与技能:明确压力的概念,复习固体压强的计算,掌握液体压强的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
习惯与方法:掌握固体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基本方式,计算的解题技巧;
思维与素养:通过复习让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辩证性的学习,形成认知和重新认知的习惯。
课题一、压力压强
知识点一、压力和压强
1、固体的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力(区别压力与重力:水平放置不受外力时.F压=G)
方向: 物体表面并指向 。
示意图:
(2)压强
①定义:物体在 上受到的 叫压强.
②意义: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p=F/S(S→受力面积,如人站立时两只脚、行走时一只脚)
④单位:Pa(1Pa=1N/m2)(如:估算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3)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增大 、减小 (如:刀口很锋利)
减小压强:减小 、增大 (如:车的履带、枕木)
增大和减小压强同时具备的例子:图钉、铡刀、菜刀、订书机等.
(4)固体的压强
精熟讲授① 用120N的水平力把重30N的长方体木块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如图所示,木块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400cm2,这时木块对墙壁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
A.30N 0.75Pa B.120N 0.3Pa
C.30N 750Pa D.120N 3000Pa
高效演练1-1 如图所示,两个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A重32N,木块B重8N,物体A的底面积为10cm2,物体B的底面积为8cm2,则A对B的压强是________Pa。现对B施加一个23N的水平拉力F,A、B恰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B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N。若要使A、B恰好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撤除F的情况下,应该在B的左端施加一个大小为____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精熟讲授① 甲、乙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2:3,受力面积之比为3:5, 则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之比(  )
A.1:2 B.2:5 C.5:2 D.10:9
高效演练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并排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则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8:1 B.4:1 C.4:3 D.2:1
高效演练1-2有A、B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3:4,那么A、B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将它们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精熟讲授② 如图所示,形状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甲、乙的底面积S甲>S乙,此时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为Δp甲、Δp乙.则(  )
A.p甲Δp乙 B.p甲C.p甲>p乙,Δp甲>Δp乙 D.p甲>p乙,Δp甲<Δp乙
高效演练2-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以下做法中,有可能使两物体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做法是(  )
A.甲、乙密度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B.甲、乙密度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C.甲、乙质量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D.甲、乙质量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高效演练2-2如图,均匀正方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竖直方向均切去部分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切去的体积、和切去的质量、的关系是(  )
A.>,> B.<,>
C.<,< D.>,<
精熟讲授① 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中A的底面积为400cm2,质量之比mA:mB=1:4,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如图甲,此时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104Pa,若将A叠放在B的上面,如图乙所示,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103Pa。求:
(1)图甲中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正方体物块A的密度;
(3)若要使图甲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强减为1×104Pa,可以将物块A沿水平方向切去原来的几分之几。
高效演练1-1 如图,在水平地面上有同种材料ρ制成的正方体,它们的高度分别为2h和3h:
(1)若甲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h为0.05米时,求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
(2)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正上方,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求:乙正方体切去的厚度。
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但质量相同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液体A、B,有两个相同金属球分别浸没在A、B液体中,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取出容器中的金属小球,则A、B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和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的关系是(  )
A., B.,
C., D.,
课题二、液体压强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概念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 作用,且具有 性,所以液体对容器的 和容器 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 和容器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 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 。
(3)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 有关。
知识点二、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1.实验装置:
实验中通过观察U 形管压强计左右两端的 来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
2.研究方法: 。
3.得出结论:
(1)液体压强与所处液体_深度_和液体密度有关。
(2)同种液体,所处液体 深度 越大,压强越大;不同液体,所处液体深度相同,液体 越 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知识点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的容器.
2.实例: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
3.特点: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相平.
4.原理:
∵p左=p右,即ρgh左=ρgh右,
∴h左=h右.
知识点四、液体对底部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与固体压力、压强区分)
精熟讲授①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ρ酒精<ρ水),如图所示,A、B两点的高度相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甲:左容器中是水,右容器中是酒精
乙:A、B两点处的液体压强相等
丙: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丁: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A.甲、丙 B.乙、丁 C.甲、乙 D.丙、丁
高效演练1-1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盛有密度不同的盐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当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若甲、乙两杯盐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两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p甲=p乙 F甲=F乙 B.p甲F乙
C.p甲>p乙 F甲>F乙 D.p甲精熟讲授② 小轩同学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选择______两图;
(2)在图丙中,保持探头在盐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向______压强大小关系;
(3)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选择乙、丙两图对比、可得出液体压强与所盛液体的密度______关(选填“有”或“无”);
(4)选择丙、丁两图对比,可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关(选填“有”或“无”)。
高效演练2-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
(3)若图乙中探头的深度为10cm,则探头所在位置水产生的压强为_____Pa;(水的密度ρ=1.0×103kg/m3,g=10N/kg)
(4)接下来他又把探头分别放在酒精、植物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中,控制深度相同,发现当探头放在盐水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这说明了_____(ρ酒精<ρ植物油<ρ盐水)。
精熟讲授①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A、B,已知A液体的质量小于B液体的质量。现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入体积相同的原有液体,且均无液体溢出,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
A. FA′< FB′ pA′< pB′ B. FA′> FB′ pA′> pB′
C. FA′< FB′ pA′> pB′ D. FA′> FB′ pA′< pB′
高效演练1-1 如图所示,一个装满液体的密闭圆台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之后将此容器倒置过来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前、后两次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
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F甲C.p甲精熟讲授① 如图所示,一平底玻璃杯质量为100g,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150g的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不计玻璃杯壁的厚度)。
求:(1)水对杯底的压强和压力各是多大;
(2)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大?
高效演练1-1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如图所示,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4m,最短的木板长为0.1m,桶底内部底面积为600cm2(忽略圆桶外壁的厚度)。
(1)若空桶的质量为3kg,则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当桶装足够多的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约为多少?
(3)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约为多少?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底面积为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40cm,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通过一根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4N。(g取10N/kg)求:
(1)此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2)物块的密度;
(3)细线剪断后,物块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及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变化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