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协作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抚顺协作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28 16:3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辽宁抚顺协作六校高二(下)期末模拟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讲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酱油蛋是布朗运动的结果
B.图中的水黾可以停在水面,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
C.图中两种材料上的酱油滴,从形状可以看出酱油与左边材料不浸润,与右边材料浸润
D.图中电冰箱能把热量从低温的箱内传到高温的箱外,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2.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两物体在t=6s时相遇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小
3.a、b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车在a车前方s0处,在0~t1时间内,b车的位移为s,则(  )
A.若a、b在t1时刻相遇,则s0=3s
B.若a、b在时刻相遇,则s0=s
C.若a、b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t1
D.若a、b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a车速度为
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干涉现象
B.图中光照射不透明的圆盘,在圆盘的阴影中心出现了一个亮斑是光的折射现象
C.图中肥皂膜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衍射现象
D.图中佩戴特殊眼镜观看立体电影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
5.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最后停在D点,如图所示。已知AB=9m,BC=5m,从A点运动到B点和从B点运动到C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为2.5m/s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2s
D.A、D两点间的距离为15.125m
6.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汽缸内有两个活塞分别用一根硬杆相连,上活塞上放有一小木块,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整个系统处于平衡.活塞与缸壁间无摩擦且不漏气.下列做法中能使两活塞相对汽缸向下移动的是(  )
A.给气缸内气体缓慢降温 B.上活塞再加一个小木块
C.让整个装置自由下落 D.大气压变大
7.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结合图象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大于v0的入射光不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v0
C.若用频率是3v0的光照射该金属,则遏止电压为
D.遏止电压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减小
8.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自由下落运动的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B.如果物体在相等位移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如果物体在相等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则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多选)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B.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C.激光雷达能根据多普勒效应测出目标的运动速度,从而对目标进行跟踪
D.某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则在该玻璃中传播速度a光大于b光
(多选)10.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论,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B.图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裂变,产生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图丙: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13.06eV的光子并发生跃迁
D.图丁: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
(多选)11.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管中,右边直管内有一部分空气被一段水银柱与外界隔开,温度保持不变,若向右管口注入一些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银面高度差h增大 B.水银面高度差h减小
C.被封闭气柱长度增加 D.被封闭气柱长度减小
(多选)12.如图所示,a、b为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上下表面足够大、对a、b两种光的折射率均大于1.5),直线OO'与玻璃砖上表面垂直且与其交于N点,入射点A、B到N点的距离相等,经玻璃砖上表面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
B.若b光从水面射出时能发生全反射,a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C.同时增大入射角,则有可能在玻璃砖下表面看不见亮光
D.只要入射角相同,a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始终小于b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3.(1)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该同学按打点先后顺序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1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用刻度尺量得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由此可知,纸带做   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   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2)另一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测定导轨上滑块运动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A、B,配套的数字毫秒计(图中未画出)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A的时间为△t1,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表达式为vA=   .若已知滑块通过两光电门速度分别为vA、vB,两个光电门A、B间距离为L,则滑块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   .(用vA、vB和L表示)
14.西大附中物理实验队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一定质量的空气等温变化的规律。
(1)实验中需保证两个前提,简要说明为保证两个前提需实施的手段;
①   ;
②   ;
(2)为求测量更精确,实验队改进了测量器材,利用    传感器代替压力表测量压强,将柱塞、橡胶套、刻度尺等撤下,利用    进行替代并测量体积;
(3)采用新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过程无误,但根据测得的数据做出图像不过坐标原点,如图2所示,图像不过原点的可能原因为:   。
15.在“用双缝干涉测光波长”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x1=2.320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2中手轮上的示数x6=   mm;
(2)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式λ=   ,可得所测红光波长为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要求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公式、计算过程、规范作图和明确的结论。
16.假设在发生山体滑坡时,山坡的底部B处正有一小孩逗留,如图所示,山坡A处有一圆形石头正以v0=1m/s的速度、a1=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小孩发现圆形石头到开始逃跑的反应时间为△t=1s,然后立即以a=0.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跑离坡底,小孩跑动的最大速度为vm=3m/s,石头滑到B处前后速度大小不变,但开始以a2=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且小孩的运动与圆形石头的运动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圆形石头滑到坡度B处时,小孩前进的位移为22.5m,试求:
(1)山坡A处与坡底B处的距离s0为多少?
(2)若小孩若能脱离危险,请计算石头与小孩均在水平面上时二者间的最小距离;若不能脱离危险,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17.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A→B、B→C、C→A三个变化过程,设状态A的温度为TA=280K,整个过程对外界放出180J热量,求,
①C状态的温度;
②A→B过程中对外界所做的功。
18.太阳的能量来自下面的反应:四个质子(氢核)聚变成一个粒子,同时发射两个正电子,若质子H、氦核He、正电子e的质量分别为mp、ma、me,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
(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2)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E。
19.一列波以60°的入射角入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反射波刚好与折射波垂直,反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B; 2.B; 3.B; 4.D; 5.D; 6.B; 7.B; 8.D; 9.AC; 10.ABC; 11.AD; 12.AD;
二、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3.0.1;匀加速;0.25;0.4;;; 14.保证柱塞和橡胶套气密性良好,不漏气;活塞移动要缓慢进行且不能用手长时间摸空气柱;气体压强;计算机传感系统;实验时未考虑注射器前端与橡皮帽连接处的气体; 15.13.870;;6.6×10﹣7;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要求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公式、计算过程、规范作图和明确的结论。
16.(1)山坡A处与坡底B处的距离s0为80m
(2)小孩能脱离危险,石头与小孩均在水平面上时二者间的最小距离为80m。
17.①C状态的温度为1120K;
②A→B过程中对外界所做的功为420J。
18.1)核反应方程式为4→He+2e;
(2)核反应所释放的能量△E为(4mP﹣mα﹣2me)c2。
19.反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60°和3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