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8 17: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 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 D.其真无马邪(yé)
2.(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译文: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C.策之不以其道。译文:拿着册子也看不懂驱使千里马的方法。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祇”(只),只、仅]
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
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
D.执策而临之(面对)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的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正确的。
B.本文作者韩愈,宋代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C.“伯乐相马”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讲的是战国时期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 更是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无情嘲讽。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的《马说》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用的是借物寓意的手法。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D.《马说》是一篇论说文,以千里马寓人才,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二、句子默写
6.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汗血马的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故在中国,两千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全世界汗血马的总数量非常稀少:一共只有2000匹左右,产于土库曼斯坦,并当做国宝赠送他国。因此被土库曼斯坦奉为国宝,并将汗血马的形象绘制在国徽和货币上。
【材料二】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材料三】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刘备凭的卢马脱险,被传诵为义马救主。后一般以“的卢马”形容快马。辛弃疾《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材料四】关羽从曹操那儿得到赤兔马。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地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1)将上述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________。
(2)这些马与普通的马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①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②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③(qūn)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④和壁,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赢,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节选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注】①闇(àn):同“暗”。②眄:斜视。③轮囷:屈曲的样子。④随珠:即明月之珠。
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素无根柢之容 素: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几句运用排比手法,深刻地再现了“食马者”愚妄浅薄的丑态,斥责了“食马者”的“不知马”。
B.在无人给千里马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他英雄无用武之地,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自然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特异功能,待遇也就比不上“常马”。
C.作者频频更换主语来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笔锋情调随之变化,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表现出希望统治者能发现人才的想法。
D.语段乙“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中的“布衣”是“平民”的代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节选自《九方皋相马》)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母马。④牡:公马。⑤骊:纯黑色马。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以千里称也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三月而反
(4)穆公不说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不知马也
B.虽有千里之能 臣之子皆下才也
C.而伯乐不常有 三月而反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有九方皋,其于马
1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14.【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魏武(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现。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堕枳棘中。绍不能动,帝复大叫:“偷儿今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魏武又尝云:“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幸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必心动,便戮汝。汝但勿言,当后相报。”侍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15.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遂以俱免 俱:________ ②因语所幸小人曰 语:________
③汝怀刃密来 密:________ ④汝但勿言 但:________
16.翻译句子。
①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
②人欲危己,己辄心动。
17.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魏武(曹操)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一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释〕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1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天下之疾犬也 疾:_________②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恐: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_________
19.简要概括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0.(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朱世英闻晦堂“君子小有过失就被人责难,而小人终日为恶人们为何不以为然?”晦堂说:“君子之德,比美玉焉,有瑕生内,必见于外,故见者称异;小人者,日日所作,无非过恶,又安用言之?”
其实,换一个思路,一切有了答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以“换一个思路”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C. “食”应读“sì”,同“饲”,喂养。故选C。
2.【答案】C
【解析】
C.策,动词,鞭打,驾驭。正确的翻译是: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故选C。
3.【答案】C
【解析】
C.“策”,马鞭子,名词活用作动词,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A.节奏划分错误。正确的朗读节奏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韩愈是唐代人;
C.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因此这个传说发生在春秋时期;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C.有误,韩愈,字退之。
故选C。
6.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1)一、三、四、二(或一、四、三、二)(2)它们都为主人的伟大成就立下了汗马功劳。(意思对即可)
8. 同“(衹)只”,只,仅。 平素,从来。
9.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0.C
11.(1)著称。(2)有时。(3)同“返”,返回。(4)同“悦”,高兴。
12.B
13.(1)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2)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
14.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意对即可)
15. 俱:全,都 语:告诉,对……说 密:暗中,偷偷地 但:只,只要
16.①魏武帝(曹操)年轻的时候,曾经和袁绍喜欢做游手好闲的人。
②有人想要害我(的时候),我就会内心惊动。
17.狡诈多智,虚伪狠毒。
18. 快 担心 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19.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
参考译文: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20.【答案】有位老太太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 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铀漆匠取出账单,老太太发现在原来谈妥的价钱的基础上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 ”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情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些钱,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儿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槺慨的油漆匠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充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在现实生活中,失意总是不期而至。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换一个思路看待问题。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对待这件事情。相同的事物,经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其结论也就不同了。换一个思路去看待人生,去面对人生,也是一种乐趣,一种收获。此题可以围绕“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生活中的一切都就会变得美好”进行立意。
点睛: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二、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