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下第六单元第2课时《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课件(共24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三下第六单元第2课时《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课件(共24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6-28 17:08: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音版三下第六单元第2课时
《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课题 《小放牛》《孤独的牧羊人》 单元 6 学科 音乐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唢呐,并记住其音色,听辨出村姑和牧童对答的形象。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初步尝试了解歌曲“约德尔调”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唢呐音色的变化,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唢呐丰富而奇妙的音色,增强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及音色听辨的能力。通过听一听、唱一唱、拍一拍、看一看等方式,从节奏、音程、旋律、唱法等,层层递进,逐渐感受有趣的“约德尔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乐曲《小放牛》,感受唢呐及民族乐器、民歌的魅力,体会它们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感受歌曲中牧羊人的歌声所表达的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的情感,用歌唱和音乐的方法表现美好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重点 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并记住唢呐及其音色,感受音乐中所表现的不同形象。
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切分节奏,前半拍休止,一字多音的地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唢呐图片并介绍: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你认识这个乐器吗?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小放牛》 1、作品介绍:教师播放全曲并对作品进行介绍——此曲原为民间歌舞《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问她时的风趣情景。旋律质朴流畅,活泼轻快。这首歌曲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2、作品赏析:教师分别播放三段音乐,指导学生赏析。(1) 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唢呐的音色特点。第一个段落为稍慢的速度,主题旋律完整地由唢呐吹奏出来,好似村姑与牧童这两个角色出现在听众面前。(2)聆听第二段音乐,体会唢呐塑造的不同角色。唢呐以不同的音色模仿两个角色的腔调,表现了他们一问一答的情景。音色时而高亢明亮,时而低沉沙哑。聆听第三段音乐:第三个段落速度更快,并把主题旋律加以展开,节奏收紧,句幅缩短,仿佛两人的问答越来越快,气氛也更为热烈。最后速度放慢,唢呐与乐队齐奏,表示对话结束,皆大欢喜。3、教师播放完整乐曲并总结这首乐曲的特点:风趣、幽默、活泼。 学生欣赏全曲并听老师对作品进行介绍,识记相关知识。学生分别对三段音乐进行赏析。第一段的速度怎样?主题旋律的音色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角色出现?这段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唢呐音色上又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听到唢呐表现的“牧童”时男生模仿做吹奏动作,听到唢呐表现的“村姑”时女生模仿做吹奏动作。学生欣赏第三段音乐并回答:这一段旋律和前两段是否相同 你听到了几种不同的音色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复听全曲,说说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感觉 1、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作品的特点。2、培养学生的赏析音乐作品能力。(1)感受唢呐的音色特点。体验不同音色变化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听辩能力。3、再次欣赏加深主题印象。
讲授新课《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电影《音乐之声》:《音乐之声》是美国好莱坞的一部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教师播放歌曲演唱视频并讲解:歌曲的情绪:轻快、活泼歌曲的曲调特点:诙谐、幽默(衬词、真假声结合)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勤劳可爱的牧羊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复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并讲解——这首歌曲多次出现“来咿噢都”这样的衬词,“来咿噢都”是牧羊人所唱的歌声。约德尔唱法:约德尔是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山里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达各种信息。约德尔唱法在本首歌曲中的特点“来、伊、噢……”无意义歌词:表达内心的自由与快乐音调忽高忽低、音程跨度大:八度、九度音程频繁出现真假声迅速交替演唱:带有装饰的作用。教师出示歌词,播放歌曲音频指导学生试着跟着唱一唱。拍节奏,在演唱到衬词的地方时候给歌曲伴奏。 学生听老师对电影进行介绍,了解其内容和影响。学生欣赏歌曲视频并回答:这首歌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这首歌曲的曲调特点?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学生复听歌曲并回答:说说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这首歌哪些地方与我们平时听的歌曲不同 这样的衬词这首歌曲中多次出现的衬词“来咿噢都”是谁的歌声 4、学生听老师讲解约德尔唱法,并体会这种唱法的特点。学生体会约德尔唱法在本首歌曲中的特点。学生跟着歌曲音频试着唱,尝试用约德尔唱法。学生边唱边在衬词处击掌伴奏。 了解背景有助于对歌曲内涵的理解。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再次欣赏,加深印象。积累约德尔唱法相关知识。体会约德尔唱法和其特点。感受歌曲特点,加深旋律印象。丰富课堂,把课堂推向高潮。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的民族乐器唢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这些乐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今天我们还知道了《孤独的牧羊人》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还了解了约德尔唱法,在这首歌曲中牧羊人用他美妙的歌声把快乐传递给了很多人,让我们也像牧羊人一样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吧! 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在总结本课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小放牛
孤独的牧羊人
人音版 三年级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唢呐,并记住其音色,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唢呐音色的变化,了解唢呐的音色。从节奏、音程、旋律、唱法逐渐感受有趣的“约德尔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用歌唱和音乐的方法表现美好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新知导入
你认识这个乐器吗?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唢 呐
新知讲解
唢 呐
哨片
唢呐杆
碗儿
新知讲解
此曲原为民间歌舞《小放牛》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牧童故意考问她时的风趣情景。旋律质朴流畅,活泼轻快。这首歌曲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
新知讲解
聆听第一段音乐,感受唢呐的音色特点
第一个段落为稍慢的速度,主题旋律完整地由唢呐吹奏出来,好似村姑与牧童这两个角色出现在听众面前。
新知讲解
聆听第二段音乐,体会唢呐塑造的不同角色。
这段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唢呐音色上又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唢呐以不同的音色模仿两个角色的腔调,表现了他们一问一答的情景。音色时而高亢明亮,时而低沉沙哑。
新知讲解
聆听第二段音乐,体会唢呐塑造的不同角色。
听到唢呐表现的“牧童”时男生模仿做吹奏动作,听到唢呐表现的“村姑”时女生模仿做吹奏动作。
新知讲解
第三个段落速度更快,并把主题旋律加以展开,节奏收紧,句幅缩短,仿佛两人的问答越来越快,气氛也更为热烈。最后速度放慢,唢呐与乐队齐奏,表示对话结束,皆大欢喜。
聆听第三段音乐
这一段旋律和前两段是否相同 你听到了几种不同的音色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复听全曲,说说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感觉
风趣幽默、活泼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音乐之声》是美国好莱坞的一部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了男主人公的爱情。此后,他们一家组成家庭合唱团,在被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奥地利,以巡回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
新知讲解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音响。
新知讲解
这首歌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轻快、活泼
这首歌曲的曲调特点?
诙谐、幽默(衬词、真假声结合)
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勤劳可爱的牧羊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新知讲解
说说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这首歌哪些地方与我们平时听的歌曲不同
出现“来咿噢都”这样的衬词
这首歌曲中多次出现的衬词“来咿噢都”是谁的歌声
牧羊人所唱的歌声
新知讲解
约德尔是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山里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达各种信息。久而久之,竟发展出一种十分有趣而又令人惊叹的曲调。它基本上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如“依”和“哦”等,运用真、假声两种唱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一种有趣的、令人惊讶的奇妙效果。
约德尔唱法
新知讲解
约德尔唱法
“来、伊、噢……”
无意义歌词
音调忽高忽低、音程跨度大
真假声迅速交替演唱
呼唤牛羊
传递信息
表达内心的自由与快乐
八度、九度音程频繁出现
带有装饰的作用
新知讲解
王子在城边的桥上听到,
挑担的农夫在路上听到,
在餐桌旁边的人们听到,
正在喝啤酒的男人们听到。
孤独的牧羊人在山顶上,
孤独的牧羊人歌声嘹亮,
城里的人们在远处听到,
牧羊人清晰活泼的歌声。
穿粉红衣服的小姑娘听到,
她用那歌声回答牧羊人,
姑娘的妈妈愉快的听到,
二重唱歌声是多么美妙。
新知讲解
当听到来伊噢都 时 ,拍节奏
× × 0× ×0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的民族乐器唢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这些乐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今天我们还知道了《孤独的牧羊人》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还了解了约德尔唱法,在这首歌曲中牧羊人用他美妙的歌声把快乐传递给了很多人,让我们也像牧羊人一样把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吧!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看一看原版的 《音乐之声》,体验一下片中的音乐。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