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5节 遗传与环境
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 ·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导入新课
白色人种
为什么不同人种的肤色的表现型不同
因为不同人种的肤色的基因组成不同。
黄色人种
棕色人种
黑色人种
结论: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不同。
一、导入新课
为什么同一棵白菜外面的叶子和里面的叶子颜色的表现型不同?
二、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而长期浸没水中的叶片深裂成丝状。
二、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喜马拉雅家兔
喜马拦雅白色家兔,在30℃以上的环境条件下,全身长出白毛,在25℃环境条件下,四肢、尾巴、耳朵、鼻尖等体温较低的部位长出黑毛,其余部位长出白毛。而普通白色家兔无论在25℃还是30℃条件下,全身皆为白毛。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物的表现型取决于什么?
三、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可遗传的变异
Aa
Aa
aa
基因型的改变,
引起表现型不同。
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三、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不可遗传的变异
仅仅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
三、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这些体态优美、颜色艳丽的金鱼是人工选择鲫鱼的变异逐渐形成的。
这“一家子”狗的毛色各不相同,是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导致的。
无籽西瓜是由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引起的。
番茄幼苗的长势不同是由土壤条件不同造成的。
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四、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太空中的射线引起普通甜椒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种子播种后经人工选育可得到新品种。
诱变育种
四、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人工选择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进行杂交,经选择后,杂交后代同时具有了抗倒伏的基因和高产的基因,并且这两种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能显现。
杂交育种
四、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并进行繁育,后代还可能出现变异,再从中选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而且产奶量还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人工选择育种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大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之一,全球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食。若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无疑是对国家和世界的重大贡献。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的是袁隆平院士,他被国内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先生是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之后一直从事农作物育种研究。他与助手们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培育出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增加了农民税收。2011年9月,由他指导的第三期高产攻关(目标亩产900千克)获得成功。
近90岁的袁隆平院士,如今依然活跃在实验室和希望的田野上,为培育更优良的“超级水稻”而努力。
五、课堂反馈
1.普通西红柿和樱桃西红柿属于同种植物,但它们果实的大小差异很大,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
2.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_________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叫做__________的变异。
3.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叫做__________的变异。
变异
可遗传
不可遗传
遗传
五、课堂反馈
B
4.下列变异不可以遗传给后代的是( )
A.一对夫妇中,丈夫对红绿色不能识别
B.某人常在野外工作,皮肤变黑
C.一对夫妇正常,但小孩长到几岁后被诊断有先天愚型
D.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女儿是单眼皮
5.下列不属于生物变异的是( )
A.玉米果穗的颜色上的差异
B.安康羊的后代比其父母矮许多
C.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头部
D.未成熟的小苹果与成熟的大苹果
D
五、课堂反馈
A
D
6.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可遗传变异的是( )
A.加强水肥管理,使农作物健壮
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C.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
D.挑选牛群中肉质较佳的进行繁殖
7.同卵双生的兄弟俩胖瘦相差很大,其原因是( )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D.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
六、课堂小结
变异
环境条件
可遗传变异
基因型
表现型
不可遗传变异
包括
包括
其改变引起
其改变引起
可能改变
决定
影响
其改变称为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