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段综合
讲义
一、考点落实
一、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往往是由不同的构词成分——词素形成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分析词素入手来辨析近义词的词义,将词语中不熟悉的部分拿出来扩展为比较熟悉的的词,然后把组的词代入原题看是否讲得通,即可迅速得出答案,这就是组词代入法。组词代入法又有“存异组词法” 比如“收集”和“搜集”,共同语素就是“集”,相异语素就是“收”和“搜”,而两个词的词义的侧重点的不同也就在这两个相异语素上,一个在“收”上,一个在“搜”上。“分解组词法” 对于两个语素都不相同的近义词,无法进行析异组词,这时可以采用分解组词法,将分解后得到的短语代入原文,看哪一个更适用,从而得出答案。比如:“延续”和“沿用”分别组词为“延长继续”和“沿袭使用”,将这两个短语分别代入原文,看哪个给合乎语境;“短语组词法” 在语言实践中,有些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这是约定俗成的。这也为我们辨析近义词提供了一个思路,例如比较“发扬”和“发挥”的区别。发扬—— 优点、作风、传统,发挥—— 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反义组词法”当一组近义词从正面难以区分的时候,可以逆水行舟,组出它们的反义词来加以区别,尤其是句子中有成对出现的词语暗示时,这种方法就更为有效。如“乐观”和“豁达”的区别,找出两个词各自的反义词:乐观—— 悲观;豁达——狭隘。可以看出,前者是一种态度,后者是一种品质。
二、虚词辨析
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关联词语、介词和副词方面。关联词语是用来连接句子和短语的,前后文的关系就至关紧要了,在运用时最主要的是判断句子内部结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句群的整体把握。介词的运用最主要的是判断介词之间的不同点以及介词本身的多种用法。如"关于"和"对于","和"作为介词和连词的不同点。
三、成语辨析
成语误用的类型有“语义内涵不明”“感彩失当”“使用对象失当”“似是而非”,其中“语义内涵不明”又有“望文生义”,如: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反用其义”如: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误用典故”,如: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这里也可算作“范围对象使用有误”。“自相矛盾”,如: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中的“危言危行”是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这和“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后果自相矛盾。“感彩失当”如:《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中的“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而原句说蒋干的“腐儒形象”,显然是贬义,这里褒词贬用了。“使用对象失当”如: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厂长的发言确定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似是而非”比如: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在那磋舵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中的“磋陀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牵强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中的“无可厚非”是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其义中还是有“责难”,而乐于助人是好事,本不该责难,应换为“无可非议”。
近义成语辨析三步骤
病句辨析三步骤
句子复位六关注
二、习题精练
1. 【2020济宁市济宁一中高三复习质量检测,18-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料想董华先生在写作《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正如① ,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 )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 )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 )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② 。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 )。童年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却永无止境,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熙熙融融 漫不经心 五光十色 唾手可得
B.熙熙融融 漫无目的 五风十雨 唾手可得
C.熙熙攘攘 漫无目的 五光十色 触手可及
D.熙熙攘攘 漫不经心 五风十雨 触手可及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2. 【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考试,18-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位摆弄经济学的倔老头儿,风吹别调,发出了和百家不同的声音,举国展开围剿。这老头儿正是鼎鼎大名的马寅初。战友噤声,爱莫能助;同事侧目,视若寇仇;① 。为了什么?为了一篇《新人口论》有好心人劝马寅初( ),暂时收篷转舵。马老头儿( )拒绝。他认死理:学术贵乎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岂能一遇袭击,就退避三舍,明哲保身!批判愈是升级,马寅初( )斗志昂扬;马寅初愈显轩昂,批判愈加大张旗鼓。这里,我想到思想者的三种命运。一种思想者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尽管转瞬就有可能化作( )。② ,属于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抡起大棒申斥时,已被社会前进脚步裁判为真理。一种思想者是领先百家,超越时代,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正是这种遭遇,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嫉俗,慷慨悲歌,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马寅初与他的人口理论,演绎的正是思想者的第三种命运。马寅初在望八之年遭受重厄,结局竟以百岁高龄,重新出山,赢得世人的大声惊叹,大把热泪。马寅初,是上帝赠予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一份厚礼。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销声匿迹 断然 更加 明日黄花
B.偃旗息鼓 断然 愈发 明日黄花
C.销声匿迹 毅然 愈发 时过境迁
D.偃旗息鼓 毅然 更加 时过境迁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中(3分)
A.正是这种遭遇,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嫉俗,慷慨悲歌。
B.正是这种遭遇,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嫉俗,慷慨悲歌;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
C.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嫉俗,慷慨悲歌。
D.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嫉俗,慷慨悲歌;而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
20.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公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4分)
3. 【2020青岛市高三统一质量检测,18-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那个夏日的下午,正是我异常繁忙之时,前行的车突然被堵在半路上。此时无事可做,只好定下心来,反正进退不得,又何必心烦气躁?眺望车外,两边都是树。平时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注意绿叶的,也只有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 )地欣赏起来。那一树树的叶子,繁茂而细小,在风中翻腾起伏,日光照耀下,向阳处一闪一闪,仿佛千百面小镜在争艳竞丽。平时路过多少次了,却总是视而不见。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① 。总以为凡事都是必然的,今天有的,明天会照旧有;等到刹那间失去了,才( )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
这一片绿让我想起了年少时光。② :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 )如此,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那时候,一个大杂院里住好几家人。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公用厕所旁有一棵夹竹桃,叶子尖( )长,叶面深绿叶背浅绿,在晨曦夕照中摇曳生姿,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好整以暇 察觉 虽然 却
B.怡然自得 惊觉 虽然 而
C.怡然自得 察觉 尽管 却
D.好整以暇 惊觉 尽管 而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有人养鸡,有人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4. 【2020济南市第二中学高三阶段性检测,18-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一个下午,工作之后,我执意往荷塘走去。二十年渐增的体重已使步伐沉重了,少年的意兴也不多存了,然则激奋的心情依旧。我走向荷塘间的长堤。面对这一塘荷叶荷花,扑面的芬芳,什么生命能不振奋!什么意兴能不飞扬!我在长堤中间停步,尽量把脚尖逼近水塘,弯屈膝盖,压低视线,(1) 。但见一层一层的荷叶,像叠居的都市人生,只是这里一切宁静,一切翠绿,一切婉顺着自然。
站在长堤上,面朝西方。下午的阳光从荷叶上反弹过来,翠绿跳入眼睛。凝神之际,突然一阵强风从对面吹来,千百张荷叶的一侧,被卷起,竖起,形成直角,阳光便射在翻起的叶底,(2) ,顿时转成昏亮的紫黄,低压的一半在阴暗中,则转为深黛。千百张荷叶,霎时皆成深黛托着紫黄。紫黄耀眼,碧黛深沉。风、太阳与视觉如此的偶合,闪耀出荷叶多彩而豪迈的一面。观荷人的意识几乎跃出了胸腔,跃入那一片紫黄碧黛。瞬间风过,荷叶恢复了举天而立的姿态;紫黄碧黛同时消失。我站在堤边,穿着皮鞋的脚未敢涉入塘水,公事包依旧沉重拉着我的肩膀。然而,我感谢那刹那的一刻,当阳光、荷叶、清风与人,有那瞬间的多彩的神会。
18.文中第一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反问 比喻 排比 B.比拟 反复 借代
C.反问 比拟 反复 D.比喻 借代 排比
19.文中第二段有何语言特点?请试做点评。(4分)
20.请在文中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4分)
5. 【2020潍坊市潍坊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8-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故乡的小河,是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河。小河流经之地溪草茂密,柳竹成行,小河在柳竹的庇护下仿若一条蜿蜒的银带一路向前。在河岸较窄的地方,一个石板桥横亘于小河之上。小桥长不足十米,宽不足两米,三根桥柱牢固地支撑着上面厚重的桥板,远远看去,小桥厚厚墩墩,结实无比。小桥很平常,但老辈人讲过很多皇帝下江南从此路过的故事。① ,但与这座小桥相承的石板路曾经是古驿道却是千真万确的,那桥面被时间的刀锋深深地剜出的一道道痕迹就是明证。
小桥两头岸石叠加,依岸而立,两棵参天的榕树紧紧拥抱着坚硬的岸石,使小桥有了牢固的基石与依靠。小桥一端的榕树下,有一间小房子,② ,却十分精致,青瓦粉墙,房内沿墙根修有马蹄形的石発,老辈人说那是专为路人休憩而准备的。
大小河中的流水经历一路的艰辛与洗涤,明澈而亮丽,清爽而甘甜,这是上天赐予故乡人的甘露。每到月光明亮的夏夜,小桥就会热闹起来。老人们饭后拎着马扎、摇着蒲扇来到榕树下,或是讲古,或是论今。孩童们仿佛来到了儿童乐园,他们跑着、笑着、闹着,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踢毽子,会儿又折了柳枝去逗弄水中的游鱼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比喻、拟人、对比
B.比喻、拟人、排比
C.拟人、对比、对偶
D.比喻、对比、夸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他们又跑又笑又闹,折了柳枝去逗弄水中的游鱼,又捉迷藏、踢毽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4分)
三、新题速递
一、【2019·全国Ⅰ卷,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 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 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 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 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 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 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 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C. 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 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二、【2019·全国Ⅱ卷,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 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 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 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8.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 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 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9.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 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 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三、【2019·全国Ⅲ卷,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______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20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21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 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 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 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
B.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
C. 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
D. 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B. 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
C.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D. 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四、【2018·全国Ⅰ卷,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 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并可根据需要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的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五、【2018·全国Ⅱ卷,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答案 B
六、【2018·全国Ⅲ卷,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语段综合讲义
参考答案
二、习题精练
1. 18.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熙熙融融:亲爱和睦的样子。第一空形容人群应用“熙熙攘攘”。漫无目的:完全没有目的、没有固定目标地去做某事。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第二空形容“走着”,用“漫无目的”更符合文意。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是太平盛世的吉祥征兆。第三空形容“捕鱼盛宴”,故应用“五光十色”。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根据文意,用“触手可及”更合适。
19.①综合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时的乡村景象。②色彩鲜明,意象丰富,有很强的画面感,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生机盎然的典型的乡村画面。
③语言平实而典雅,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节奏和谐,朗朗上口。(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只要合理即可酌情赋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辨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注意从修辞、意象、语言角度分析。修辞角度,夕阳如血”是比喻句,“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时的乡村景象;画面特点角度,画线句子是写景句,描绘的是黄昏时分的乡村景象,“白”“如血”色彩鲜明,选取“白帆”“夕阳”“村庄”“草房子”“水流”“小道”“炊烟”等丰富的意象,表现出乡村的清新宁静、生机盎然;语言特点角度,“白帆远去,夕阳如血”“稀疏矮小”“阡陌相连”“袅娜缠绕”等语言平实典雅,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节奏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20.①我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与享受一样②充满了乐趣/乐趣无穷。(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①处,根据上文“我料想董华先生在写作《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联系下文“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可知“我”的阅读感受与董华先生写作的感受是一样的,故应填写“我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与享受一样”之类的内容;②处,根据上文“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但是”表转折,该处的内容与生活的贫瘠相对,联系下文“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故应填写“充满了乐趣”或“乐趣无穷”之类的句子。
2. 18.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判、攻击等。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断然:坚决,果断;断乎。毅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愈发:愈加;越发;更加;表示程度进一步加深。更加: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
19.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的问题有:成分残缺,应在“一批又一批”前均加上“使”;语序不当,通过分析可知,两个分句的顺序应是先抑后扬,即先“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再“使一批又一批……慷慨悲歌”。故选C项。
20.示例:①学子声讨,不共戴天②一种思想者是超前半步(每处2分,其中内容、句式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①前面的句子“战友噤声……视若寇仇”分析,①处所写句子应与其呈并列关系,且句式与其要保持一致,如“学子声讨,不共戴天”。根据前文“一种思想者是与潮流同步”和后文“一种思想者是领先百家,超越时代”分析可知,②处应填写“一种思想者是领先半步”。据此整理作答。
3. 18.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用于形容军队,也可用于个人。怡然自得:形容高人个兴而满足的样子。语境强调的是享受闲暇的从容,而不是强调高兴、满足,故选“好整以暇”。察觉:发觉,看出来。惊觉:睡眠时容易醒来;吃惊地察觉。根据语境发现,此处应用“惊觉”。“尽管”和“虽然”都表转折,但“尽管”是让步转折,语气更委婉,其后往往搭配“还”;而“虽自然”其后搭配的是“但是”。此处后面接关联词“还”,故搭配“尽管”。
19.①也不觉得会瞬息失去②那时候物质实在太匮乏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①句前面的语境是“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构成“既又(也)”的并列结构,从句意来看,前面是士“不懂得要如何珍惜”,从后文“等到刹那间失去了”可推知应由填“也不觉得会瞬息失去”。第②句后面有一个冒号,表示后“面的内容是该句的阐述、补充说明,从文中“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可知,应是表明“那时候物质实在太匮乏了”。
20.原句运用反复手法,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放在最后,单独成句,起到强调作用。原句更能表现当时人们轻松惬意的生活状态。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原句主要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既显得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又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而改后“有大人……有人”,少了这种韵律和口语化的气息。另外,原句“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采用的是倒装句,强调的是“不知道是谁种下的”。原句比改写的句子更能表现大杂院的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温馨和谐的特点。
4. 18.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什么生命能不振奋!什么意兴能不飞扬!”运用了反问的手主法;“但见一层一层的荷叶,像叠居的都市人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这里一切宁静,一切翠绿,一切婉顺着自然”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19.①作者遣词生动形象(如“反弹”“跳入”“跃出”等)色彩浓郁急(如“紫黄”“碧黛”等);②句式变化多姿,注意整散、长短句式的灵活搭配;③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跃入那一片紫黄碧黛”“公事包依旧沉重拉着我的肩膀”等),从而使语言具有深度的艺术感染力。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段的语言特点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词语运用、句式变化、修辞手法运用等角度加以分析。如本段中“反弹”“跃入”“跃出”等动词的运用,使表达显得生动形象;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的交叉使用,使得句式灵活多变,避免了呆板生硬;“观荷人的意识几乎跃出了胸腔,跃入那一片紫黄碧黛”“公事包依旧沉重拉着我的肩膀”运用拟人的手法,使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0.(1)向荷叶间望去
(2)使得那竖起的一半
(每句2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前文面对这一塘荷叶荷花”“我在长堤中间停步,尽量把脚尖逼近水塘,弯屈膝盖,压低视线”,联系后文“但见一层一层的荷叶”,其可知(1)处应填人“向荷叶间望去”一类的句子。根据前文“千百张荷叶的一侧,被卷起,竖起,形成直角,阳光便射在翻起的叶底”,联系后文“低压的一半在阴暗中,则转为深黛”及全句的主语“阳光”,可知(2)处可填入“使得那竖起的一半”一类的句子。
5. 18.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小河在柳竹的庇护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若一条蜿蜒的银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他们跑着、笑着、闹着,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踢毽子,一会儿又折了柳枝去逗弄水中的游鱼”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9.①原文运用排比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孩童们嬉戏内容的丰富;②原文中由短句到长句,句式的长短富有节奏美。(每点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辨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该题时要抓住原句与改句的不同,分析它们之间不同的表达效果。原句“跑着、笑着、闹着”“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句式整齐,运用排比句,内容丰富,语势强烈;原句句式由短到长,富有节奏感,改句“折了柳枝去逗弄水中的游鱼,又捉迷藏、踢毽子”,由长句变短句,缺少节奏感。
20.①虽然不知道故事的真假
②房子虽然小
(每空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联系横线前后的句子来推断答案。①处,横线前提到“皇帝下江南从此路过的故事”,横线后说“但与这座小桥相承的石板路曾经是古驿道却是千真万确的”,据此可推断,横线处应填写“虽然不知道故事的真假”之类的内容。②处,横线前说“有一间小房子”,后面是“却十分精致”,所以横线处应填写“房子虽然小”之类的内容。
三、新题速递
【2019·全国Ⅰ卷,17-19】
17. D 18. D 19. C
【2019·全国Ⅱ卷,17-19】
17. B 18. B 19. A
【2019·全国Ⅲ卷,17-19】
17. D 18. C 19. A
【2018·全国Ⅰ卷,17-19】
17.B 18.C 19.B
【2018·全国Ⅱ卷,17-19】
17.C 18.C 19.B
【2018·全国Ⅲ卷,17-19】
17.B 18.B 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