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中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中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8 18:00:1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让F1与矮茎杂交、预测后代中高茎:矮茎=1:1”属于“假说”环节
B.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
D.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设计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也就是测交实验,A错误;
B、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B错误;
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C正确;
D、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也就是等位基因要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这是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豌豆的种皮灰色(H)对白色(h)为显性,现有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HH和Hh的种子,自然繁殖后子代种皮灰色∶白色=7∶1,则这批种子中遗传因子组成为HH与Hh的比例为(  )
A.1∶1 B.1∶2 C.1∶3 D.1∶4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现有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HH和Hh的种子,假定HH占的比例为x,则Hh为1-x,豌豆自然条件下是自交,HH自交后代全是HH,概率为x,Hh自交后代为HH:Hh:hh=1:2:1,即HH为1/4(1-x),Hh为1/2(1-x),hh为1/4(1-x),豌豆种皮灰色(H)对白色(h)为显性,因此后代中中白色hh为1/4(1-x)=1/8,解得x=1/2,因此HH为1/2,Hh为1/2,他们之间比例为1:1,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Y)对子房二室(y)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图找出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
A.RRYy、Rryy B.RrYy、RRyy C.RrYy、Rryy D.RrYY、Rryy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分析柱形图:1、红果:黄果=(6+6):(2+2)=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2、多室:二室=(6+2):(6+2)=1:1,相当于杂合子测交,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因此,亲本是基因型为RrYy×Rryy。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4.(2021高二上·哈尔滨开学考)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不遵循遗传定律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 A、因为甲、乙、丙、丁中都存在等位基因,所以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
B、丁中由于Y和D、y和d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所以它们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则自交后代中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如果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自交后代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错误;
C、如图所示甲、乙中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故不能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
D、丙中有两对等位基因,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2022高一下·兴宁月考)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哺乳动物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甲 乙细胞中都含有两个四分体
C.乙时期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D.睾丸中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答案】C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析】【解答】A、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无四分体,B错误;
C、乙细胞中同源染色联会形成四分体,在该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换,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哺乳动物为雌性,且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因此,睾丸中不能出现丙图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6.(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两个杂合子(涉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杂交,F1只有一种表型,则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是(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亲本为AaBb和AABb,对于A-a基因,子代为AA和Aa,为显性;对于B-b基因,子代为BB、Bb和bb,有显性也有隐性,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共有2种表现型因此,子代不只有一种表现型, A错误;
B、亲本组合为AaBb和Aabb,对于A-a基因,子代为AA、Aa和aa,有两种表现型;对于B-b基因,子代为Bb和bb,有两种表现型。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中有双显、两种类型的单显和双隐四种表现型,子代不只有一种表现型, B错误;
C、亲本组合为Aabb和aaBB,对于A-a基因,子代为Aa和aa,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对于B-b基因,子代均为Bb,有显性一种表现型。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共有2种表现型因此,子代不只有一种表现型,C错误;
D、亲本组合为AABb和AaBB,对于A-a基因,子代为Aa和AA,都为显性;对于B-b基因,子代为BB、Bb,只有显性一种表现型,所以子代的表现型有双显性一种类型,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7.(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一患色盲的儿子,若再生一个男孩,患色盲病的可能性为(  )
A.0 B.1/4 C.1/2 D.1
【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由以上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他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XBXB、XBXb、XBY、XbY,由此可见,若再生一个男孩,则基因型为XBY或XbY,其患病的可能性为1/2。
故答案为:C。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伴X性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个携带者,女儿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为携带者;③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期、外孙等也有可能是患者;④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8.(2017高一下·山西期中)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时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
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
D.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也可能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或者为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ABD不符合题意;F
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均能确定,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基因型为双杂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根据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108:101:32≈9:3:3:1,分离比的系数之和为16,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AaBb,表现型为黄色圆粒.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有两种情况,可能是黄色圆粒豌豆(AABB)与绿色皱粒豌豆(aabb)杂交;也可能是黄色皱粒豌豆(AAbb)与绿色圆粒豌豆(aaBB)杂交.
9.(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下列是摩尔根所做的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其中能确定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是(  )
①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②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
③杂合红眼雌果蝇×纯合红眼雄果蝇
④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①已知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则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红眼,若基因在X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红眼,不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①错误;
②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则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红眼,若基因在X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后代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②正确;
③杂合红眼雌果蝇×纯合红眼雄果蝇,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后代雌性和雄性都表现为红眼,若基因在X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后代雌性都表现红眼,后代雄性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③正确;
④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则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白眼,若基因在X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白眼,不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④错误。
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的实验组合是②③。
故答案为:B。
【分析】伴X性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个携带者,女儿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为携带者;③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期、外孙等也有可能是患者;④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10.(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颜色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4种,其花色形成的途径如图所示,花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某科研人员为研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特点,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 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 进行自交得到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B. 中出现四种花色,其中白花植株占
C. 中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的概率为
D.只能选择 中红花和紫花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才有4种花色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干信息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红花,且根据分析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A错误;
B、 中A_BB:A_Bb:A_bb:aa__=3:6:3:4,即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3:6:3:4,白花植株占4/16=1/4,B正确;
C、 中白花植株中aabb:aaBB:aaBb=1:2:1,白花植株自交中后代不会出现A_的基因型,因此后代出现红花的概率为0,C错误;
D、 中红花(AaBb)和白花(aaBb)杂交,后代植株有4种花色,F2中红花和紫花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粉红花,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11.(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用35S标记亲代噬菌体,则上清液的放射性较低
D.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一定是由于培养时间过长
【答案】A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解答】A、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较轻的噬菌体颗粒,A正确;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并未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35S标记亲代噬菌体,则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C错误;
D、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可能是由于培养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或培养时间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2、噬菌体侵染病毒实验:(1)原理:要获得被35S或32P标记噬菌体,首先要获得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即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上分别培养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中培养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注意:(1)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过长大肠杆菌细胞会裂解;保温时间不能过段,过短噬菌体侵染不充分;(2)35S的噬菌体,放射性出现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中出现沉淀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沉淀物中有少量蛋白质外壳;32P的噬菌体放射性出现在沉淀物中,若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保温时间过长是大肠杆菌裂解,也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侵染不充分。
12.(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2号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3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
D.1号和2号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答案】C
【知识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析】【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于Ⅱ4是隐性纯合体,所以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B正确;
C、3号为显性纯合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C错误;
D、由于Ⅰ1和Ⅰ2无病,都是杂合体,所以他们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3.(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四种,分别由基因Qa、Qb、Qc、Qd控制,将不同颜色的花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
杂交实验 双亲性状 性状
甲 纯种紫色×纯种红色 紫色
乙 纯种粉红色×纯种白色 粉红色
丙 F1紫色×F1粉红色 紫色:粉红色:红色=2:1:1
据表分析,Qa、Qb、Qc、Qd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
A.Qa>Qb>Qc>Qd B.Qa>Qc>Qb>Qd
C.Qa>Qb>Qd>Qc D.Qa>Qd>Qb>Qc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实验丙中F1紫色(QaQb)和F1粉红色(QcQd)杂交,子代基因型比例为QaQc:QaQd:QbQc:QbQd=1:1:1:1,对应子代性状分离比紫色:粉红色:白色=2:1:1,说明紫色Qa对粉红色Qc、白色Qd是显性,粉红色Qc对红色Qb为显性,红色Qb对白色Qd为显性,所以Qa、Qb、Qc、Qd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Qa>Qc>Qb>Qd。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2020高一下·平度月考)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两个四分体
B.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
C.丙图中①和②为同源染色体
D.该器官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2、4、8条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解:甲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图中①和②为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由C图细胞可知该动物是雄性个体,因此该器官是动物的睾丸,其中细胞所含的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2(乙)、4(甲、丙)、8条(丁),D正确。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①②表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也可以表示一个染色体组;丁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5.(2017高三上·哈尔滨月考)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
A.XDXD×XDY B.XDXD×XdY C.XDXd×XdY D.XdXd×XDY
【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X
DX
D×X
DY的杂交后代基因型一定是X
DY,虽然都是雄鱼但其肉质不理想,A不符合题意;X
DX
D×X
dY的杂交后代既有雄性也有雌性,不符合要求,B不符合题意;X
DX
d×X
dY的杂交后代也是既有雄性也有雌性,不符合要求,C不符合题意;X
dX
d×X
DY的杂交后代基因型一定是X
dY,都是雄鱼且肉质好,符合要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XDY的个体只能产生一种含Y的能受精的精子,而XdY的个体能产生两种含Y和Xd的能受精的精子.
16.(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已知绿色叶和紫色叶、缺刻叶和圆叶是某种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来研究该种植物的遗传现象,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的绿色圆叶植株与F1中的绿色圆叶植株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C.F2的紫色圆叶植株和绿色缺刻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均为1/2
D.若该种植物存在花粉不育现象,则同时含有控制紫色叶基因和圆叶基因的花粉不育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F2中的绿色圆叶植株(8A_B_)中AaBb有3份,与F1中的绿色圆叶植株(AaBb)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8,B错误;
C、F2的紫色圆叶植株(1aaBB、1aaBb)中纯合子(1aaBB)占1/2,绿色缺刻叶植株(1Aabb、1AAbb)中纯合子(1AAbb)所占比例均为1/2,C正确;
D、若该种植物存在花粉不育现象,则同时含有控制紫色叶基因和缺刻叶基因(ab)的花粉不育,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二、综合题
17.(2021高一下·大理月考)图甲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分子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乙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   ,L点→M点表示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特点。
(2)图乙中的B图为   细胞,对应图甲中的   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图甲中的   段。
(3)图乙中A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   (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关系密切。
(4)图甲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
【答案】(1)DNA复制;受精作用;流动性
(2)次级精母;IJ;GH
(3)减数分裂Ⅱ后期;D
(4)不同;GH段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数目,OP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二倍
【知识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1)图甲中AC段和FG段的核DNA含量均增倍,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L点→M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是受精作用所致,因此L点→M点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涉及到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与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2)图甲中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GI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IK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乙中的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所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由此可见,B图为次级精母细胞,对应图甲中的IJ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GH段。
(3)图乙中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基因自由组合有关,而基因自由组合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与图2的D细胞关系密切。
(4)在图甲中,GH段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其相对应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OP段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与其相对应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二倍。综上分析,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
【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1)分裂后形成的是体细胞。
(2)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产生2 个子细胞。
(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4)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无自由组合行为。 (1)分裂后形成的是生殖细胞。
(2)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产生4 个子细胞。
(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4)同源染色体有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有自由组合行为。
18.(2020·保定模拟)拟南芥生活史短,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其种皮颜色有黄色、褐色,受等位基因(A、a)控制;叶片形状有正常、卷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实验小组做了杂交实验(见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1 褐色×黄色 ① 褐色:黄色=153:51
实验2 正常×卷曲 ② 卷曲:正常=83:247
(1)若两个杂交组合的F1都只有一种性状,则①和②分别为   。
(2)现有纯合的褐色卷曲叶与黄色正常叶拟南芥植株,请设计实验来确定基因A、a和B、b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设计思路:   。
②预计结果与结论:
若   ,则基因A、a和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若   ,则基因A、a和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有证据表明,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作用。研究人员在培养液中添加5—azaC会使拟南芥的种皮颜色发生改变,并设计了实验3:
实验组:黄色(添加5—azaC) F1灰色(不添加5—azaC) F2灰色
对照组:黄色(不添加5—azaC) F1黄色(不添加5—azaC) F2黄色
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褐色、正常
(2)选多株纯合的褐色卷曲叶与黄色正常叶植株杂交得F1, 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F2中褐色卷曲叶:褐色正常叶:黄色正常叶=1:2:1;F2中褐色正常叶:褐色卷曲叶:黄色正常叶:黄色卷曲叶=9:3:3:1
(3)加入5-azaC引起拟南芥出现的新性状(种皮延伸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可知,正常为显性性状,卷曲为隐性性状。
解:(1)若两个杂交组合的F1都只有一种性状,应表现为显性性状,根据分析可知,则①表现为褐色,②表现为正常。(2)现有纯合的褐色卷曲叶AAbb与黄色正常叶aaBB拟南芥植株,为确定基因A、a和B、b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参照“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选多株纯合的褐色卷曲叶与黄色正常叶植株杂交得F1, 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与结论:若F2中褐色卷曲叶:褐色正常叶:黄色正常叶=1:2:1,则基因A、a和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F2中褐色正常叶:褐色卷曲叶:黄色正常叶:黄色卷曲叶=9:3:3:1,则基因A、a和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分析实验3过程可知:实验组黄色亲本添加5—azaC后自交所得F1表现灰色,不添加5—azaC后自交所得F2仍表现为灰色,与对照组相比可得出结论:加入5-azaC引起拟南芥出现的新性状(种皮延伸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
【分析】根据信息“拟南芥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可知自然状态下的拟南芥为纯合子。分析实验1:亲本 褐色×黄色,子二代褐色:黄色=153:51,接近3:1,可知,褐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
分析实验2:亲本正常×卷曲,子二代卷曲:正常=83:247,接近1:3,
19.(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燕麦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B、b和Y、y表示,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假设每株植物产生的后代数量一样,每粒种子都能萌发。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中黑颖个体基因型为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2)图中F2黑颖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在F2黑颖燕麦中的占   。
(3)现有一包黄颖燕麦种子,由于标签遗失无法确定其基因型,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确定这包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   ;②   。
结果预测:
a.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
b.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
【答案】(1)BByy;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黒颖:黄颖:白颖为2:1:1
(2)1/3
(3)将待测种子分别单独种植并自交,获得F1种子;播种F1种子,待长成植株后,按颖色统计植株比例;结果预测:F1种子长成的植株全为黄颖;F1种子长成的植株黄颖:白颖=3:1;bbYy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YY(黄颖)、BByy(黑颖),由于子二代比例接近12∶3∶1,所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型为BbYy,则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Yy∶Bbyy∶bbYy∶bbyy=1∶1∶1∶1,表现型为黑颖∶黄颖∶白颖=2∶1∶1。
(2)图中F2黑颖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YY∶BByy∶BBYy∶BbYY∶BbYy∶Bbyy=1∶1∶2∶2∶4∶2,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因此基因型为BBYY、BByy、BBYy的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后代表现型仍然为黑颖,占4/12=1/3。
(3)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所以黄颖植株的基因型是bbYY或bbYy。要确定黄颖种子的基因型,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是将待测种子分别单独种植并自交,获得F1种子 ,播种F1种子,然后让F1种子长成植株后,按颖色统计植株的比例。若黄颖燕麦种子基因型为bbYY,其自交后代的植株全为黄颖,若黄颖燕麦种子基因型为bbYy,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bbYY:bbYy:bbyy=1:2:1,其植株黄颖∶白颖=3∶1。因此可以预测结果为:如果F1种子长成的植株全为黄颖,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如果F1种子长成的植株黄颖∶白颖=3∶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0.(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   ,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   ,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基因在不同的染色体上,群体中个体基因型的种类不同,①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②当其只位于X染色体上时;③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以上三种情况下,基因型分别有   种。
【答案】(1)有角∶无角=3∶1;有角∶无角=1∶3
(2)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3)3、5、7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题中已知条件,交配的公羊和母羊均为杂合子,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NN :Nn:nn=l∶2 ∶1,已知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为无角,则子一代群体中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 3 :1;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则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1:3。
(2)若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二代白毛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若 M/m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XMXM、XMXm、XMY、XmY,其中白毛个体均为雄性。
(3)—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其基因型有AA、Aa、aa共3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共5种;当其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时,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种。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1.(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20),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有高茎和矮茎(由基因A、a控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用高茎感病植株和矮茎抗病植株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F1均为高茎抗病。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欲对该植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判断的依据是:   。
(3)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上述杂交结果是由于某种花粉不育导致的,可推测是含   基因的花粉不育,F2高茎抗病植株中双杂合个体占   。
(4)科研人员将某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某雄株中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为了确定基因M所在的染色体,让该植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
①若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
③若后代中   ,则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1)11
(2)正交、反交结果相同(子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
(3)遵循;AB;3/5
(4)Y;X;不论雌雄均有抗虫(不抗虫)性状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1)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20),该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欲对该植物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需测定9条常染色,X、Y两条性染色体,共11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判断的依据是:正、反交结果相同。
(3)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属于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即A_B_:A_bb:aaB_:aabb=5:3:3:1,上述杂交结果是由于某种花粉不育导致的,可推测致死的是A_B_中的基因型,而A_bb、aaB_、aabb中不存在致死基因型,进一步推测纯合子AAbb、aaBB、aabb都不致死。因此,Ab、aB、ab的花粉都可育,那么只可能是含AB基因的花粉不育,A_B_中致死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则A_B_中存活的基因型及比例是3/16AaBb,1/16AABb,1/16AaBB,则F2高茎抗病植株中双杂合个体占3/5。
(4)①若基因M位于Y染色体上,Y染色体只能传给后代雄性个体,因此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
②若基因M位于雄株中X染色体上,亲本雄株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后代雌性个体,因此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
③若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后代中不论雌雄均有抗虫和不抗虫。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让F1与矮茎杂交、预测后代中高茎:矮茎=1:1”属于“假说”环节
B.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
D.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2.(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豌豆的种皮灰色(H)对白色(h)为显性,现有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HH和Hh的种子,自然繁殖后子代种皮灰色∶白色=7∶1,则这批种子中遗传因子组成为HH与Hh的比例为(  )
A.1∶1 B.1∶2 C.1∶3 D.1∶4
3.(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Y)对子房二室(y)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图找出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
A.RRYy、Rryy B.RrYy、RRyy C.RrYy、Rryy D.RrYY、Rryy
4.(2021高二上·哈尔滨开学考)下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最多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图丙个体自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2:3:1,不遵循遗传定律
5.(2022高一下·兴宁月考)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哺乳动物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甲 乙细胞中都含有两个四分体
C.乙时期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D.睾丸中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6.(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两个杂合子(涉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杂交,F1只有一种表型,则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是(  )
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
7.(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有一患色盲的儿子,若再生一个男孩,患色盲病的可能性为(  )
A.0 B.1/4 C.1/2 D.1
8.(2017高一下·山西期中)下图表示豌豆杂交实验时F1自交产生F2的结果统计。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
B.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F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
D.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
9.(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下列是摩尔根所做的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其中能确定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是(  )
①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②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
③杂合红眼雌果蝇×纯合红眼雄果蝇
④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某二倍体植物的花瓣颜色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4种,其花色形成的途径如图所示,花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某科研人员为研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特点,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 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 进行自交得到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B. 中出现四种花色,其中白花植株占
C. 中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的概率为
D.只能选择 中红花和紫花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才有4种花色
11.(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如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用35S标记亲代噬菌体,则上清液的放射性较低
D.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一定是由于培养时间过长
12.(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枫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氨基酸代谢异常,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下图是某患者家系中部分成员的该基因带谱,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2号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3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
D.1号和2号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13.(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四种,分别由基因Qa、Qb、Qc、Qd控制,将不同颜色的花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
杂交实验 双亲性状 性状
甲 纯种紫色×纯种红色 紫色
乙 纯种粉红色×纯种白色 粉红色
丙 F1紫色×F1粉红色 紫色:粉红色:红色=2:1:1
据表分析,Qa、Qb、Qc、Qd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  )
A.Qa>Qb>Qc>Qd B.Qa>Qc>Qb>Qd
C.Qa>Qb>Qd>Qc D.Qa>Qd>Qb>Qc
14.(2020高一下·平度月考)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两个四分体
B.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
C.丙图中①和②为同源染色体
D.该器官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2、4、8条
15.(2017高三上·哈尔滨月考)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
A.XDXD×XDY B.XDXD×XdY C.XDXd×XdY D.XdXd×XDY
16.(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已知绿色叶和紫色叶、缺刻叶和圆叶是某种植物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来研究该种植物的遗传现象,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的绿色圆叶植株与F1中的绿色圆叶植株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C.F2的紫色圆叶植株和绿色缺刻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均为1/2
D.若该种植物存在花粉不育现象,则同时含有控制紫色叶基因和圆叶基因的花粉不育
二、综合题
17.(2021高一下·大理月考)图甲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分子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乙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   ,L点→M点表示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特点。
(2)图乙中的B图为   细胞,对应图甲中的   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图甲中的   段。
(3)图乙中A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   (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关系密切。
(4)图甲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
18.(2020·保定模拟)拟南芥生活史短,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其种皮颜色有黄色、褐色,受等位基因(A、a)控制;叶片形状有正常、卷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实验小组做了杂交实验(见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1 褐色×黄色 ① 褐色:黄色=153:51
实验2 正常×卷曲 ② 卷曲:正常=83:247
(1)若两个杂交组合的F1都只有一种性状,则①和②分别为   。
(2)现有纯合的褐色卷曲叶与黄色正常叶拟南芥植株,请设计实验来确定基因A、a和B、b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设计思路:   。
②预计结果与结论:
若   ,则基因A、a和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若   ,则基因A、a和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有证据表明,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作用。研究人员在培养液中添加5—azaC会使拟南芥的种皮颜色发生改变,并设计了实验3:
实验组:黄色(添加5—azaC) F1灰色(不添加5—azaC) F2灰色
对照组:黄色(不添加5—azaC) F1黄色(不添加5—azaC) F2黄色
以上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19.(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燕麦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B、b和Y、y表示,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假设每株植物产生的后代数量一样,每粒种子都能萌发。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中黑颖个体基因型为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2)图中F2黑颖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在F2黑颖燕麦中的占   。
(3)现有一包黄颖燕麦种子,由于标签遗失无法确定其基因型,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方案确定这包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   ;②   。
结果预测:
a.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
b.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
20.(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   ,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   ,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基因在不同的染色体上,群体中个体基因型的种类不同,①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②当其只位于X染色体上时;③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以上三种情况下,基因型分别有   种。
21.(2022高一下·兴宁期中)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20),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有高茎和矮茎(由基因A、a控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用高茎感病植株和矮茎抗病植株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F1均为高茎抗病。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欲对该植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判断的依据是:   。
(3)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上述杂交结果是由于某种花粉不育导致的,可推测是含   基因的花粉不育,F2高茎抗病植株中双杂合个体占   。
(4)科研人员将某抗虫蛋白基因M导入该植物某雄株中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为了确定基因M所在的染色体,让该植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
①若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M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
③若后代中   ,则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设计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也就是测交实验,A错误;
B、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B错误;
C、决定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C正确;
D、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也就是等位基因要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这是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现有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HH和Hh的种子,假定HH占的比例为x,则Hh为1-x,豌豆自然条件下是自交,HH自交后代全是HH,概率为x,Hh自交后代为HH:Hh:hh=1:2:1,即HH为1/4(1-x),Hh为1/2(1-x),hh为1/4(1-x),豌豆种皮灰色(H)对白色(h)为显性,因此后代中中白色hh为1/4(1-x)=1/8,解得x=1/2,因此HH为1/2,Hh为1/2,他们之间比例为1:1,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分析柱形图:1、红果:黄果=(6+6):(2+2)=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2、多室:二室=(6+2):(6+2)=1:1,相当于杂合子测交,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因此,亲本是基因型为RrYy×Rryy。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4.【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 A、因为甲、乙、丙、丁中都存在等位基因,所以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
B、丁中由于Y和D、y和d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所以它们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则自交后代中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如果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自交后代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错误;
C、如图所示甲、乙中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故不能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
D、丙中有两对等位基因,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答案】C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析】【解答】A、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无四分体,B错误;
C、乙细胞中同源染色联会形成四分体,在该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换,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哺乳动物为雌性,且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因此,睾丸中不能出现丙图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6.【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亲本为AaBb和AABb,对于A-a基因,子代为AA和Aa,为显性;对于B-b基因,子代为BB、Bb和bb,有显性也有隐性,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共有2种表现型因此,子代不只有一种表现型, A错误;
B、亲本组合为AaBb和Aabb,对于A-a基因,子代为AA、Aa和aa,有两种表现型;对于B-b基因,子代为Bb和bb,有两种表现型。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中有双显、两种类型的单显和双隐四种表现型,子代不只有一种表现型, B错误;
C、亲本组合为Aabb和aaBB,对于A-a基因,子代为Aa和aa,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对于B-b基因,子代均为Bb,有显性一种表现型。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共有2种表现型因此,子代不只有一种表现型,C错误;
D、亲本组合为AABb和AaBB,对于A-a基因,子代为Aa和AA,都为显性;对于B-b基因,子代为BB、Bb,只有显性一种表现型,所以子代的表现型有双显性一种类型,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7.【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由以上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他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XBXB、XBXb、XBY、XbY,由此可见,若再生一个男孩,则基因型为XBY或XbY,其患病的可能性为1/2。
故答案为:C。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伴X性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个携带者,女儿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为携带者;③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期、外孙等也有可能是患者;④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8.【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这个结果能够说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不能确定,也可能为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或者为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ABD不符合题意;F
1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均能确定,表现型为黄色圆粒,基因型为双杂合,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根据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108:101:32≈9:3:3:1,分离比的系数之和为16,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为双杂合子AaBb,表现型为黄色圆粒.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有两种情况,可能是黄色圆粒豌豆(AABB)与绿色皱粒豌豆(aabb)杂交;也可能是黄色皱粒豌豆(AAbb)与绿色圆粒豌豆(aaBB)杂交.
9.【答案】B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①已知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则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红眼,若基因在X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红眼,不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①错误;
②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则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红眼,若基因在X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Y和XaXa,后代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②正确;
③杂合红眼雌果蝇×纯合红眼雄果蝇,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后代雌性和雄性都表现为红眼,若基因在X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后代雌性都表现红眼,后代雄性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③正确;
④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则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白眼,若基因在X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白眼,不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④错误。
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的实验组合是②③。
故答案为:B。
【分析】伴X性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个携带者,女儿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为携带者;③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期、外孙等也有可能是患者;④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10.【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由题干信息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红花,且根据分析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A错误;
B、 中A_BB:A_Bb:A_bb:aa__=3:6:3:4,即粉红色:红色:紫色:白色=3:6:3:4,白花植株占4/16=1/4,B正确;
C、 中白花植株中aabb:aaBB:aaBb=1:2:1,白花植株自交中后代不会出现A_的基因型,因此后代出现红花的概率为0,C错误;
D、 中红花(AaBb)和白花(aaBb)杂交,后代植株有4种花色,F2中红花和紫花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粉红花,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11.【答案】A
【知识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解答】A、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较轻的噬菌体颗粒,A正确;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并未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
C、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35S标记亲代噬菌体,则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C错误;
D、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可能是由于培养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或培养时间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噬菌体是一种病毒,病毒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生物,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2、噬菌体侵染病毒实验:(1)原理:要获得被35S或32P标记噬菌体,首先要获得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即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上分别培养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中培养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注意:(1)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过长大肠杆菌细胞会裂解;保温时间不能过段,过短噬菌体侵染不充分;(2)35S的噬菌体,放射性出现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中出现沉淀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沉淀物中有少量蛋白质外壳;32P的噬菌体放射性出现在沉淀物中,若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保温时间过长是大肠杆菌裂解,也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侵染不充分。
12.【答案】C
【知识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析】【解答】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于Ⅱ4是隐性纯合体,所以2号携带该致病基因,B正确;
C、3号为显性纯合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C错误;
D、由于Ⅰ1和Ⅰ2无病,都是杂合体,所以他们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3.【答案】B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实验丙中F1紫色(QaQb)和F1粉红色(QcQd)杂交,子代基因型比例为QaQc:QaQd:QbQc:QbQd=1:1:1:1,对应子代性状分离比紫色:粉红色:白色=2:1:1,说明紫色Qa对粉红色Qc、白色Qd是显性,粉红色Qc对红色Qb为显性,红色Qb对白色Qd为显性,所以Qa、Qb、Qc、Qd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Qa>Qc>Qb>Qd。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答案】D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解:甲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以图中①和②为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由C图细胞可知该动物是雄性个体,因此该器官是动物的睾丸,其中细胞所含的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2(乙)、4(甲、丙)、8条(丁),D正确。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①②表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也可以表示一个染色体组;丁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15.【答案】D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X
DX
D×X
DY的杂交后代基因型一定是X
DY,虽然都是雄鱼但其肉质不理想,A不符合题意;X
DX
D×X
dY的杂交后代既有雄性也有雌性,不符合要求,B不符合题意;X
DX
d×X
dY的杂交后代也是既有雄性也有雌性,不符合要求,C不符合题意;X
dX
d×X
DY的杂交后代基因型一定是X
dY,都是雄鱼且肉质好,符合要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XDY的个体只能产生一种含Y的能受精的精子,而XdY的个体能产生两种含Y和Xd的能受精的精子.
16.【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F2中的绿色圆叶植株(8A_B_)中AaBb有3份,与F1中的绿色圆叶植株(AaBb)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8,B错误;
C、F2的紫色圆叶植株(1aaBB、1aaBb)中纯合子(1aaBB)占1/2,绿色缺刻叶植株(1Aabb、1AAbb)中纯合子(1AAbb)所占比例均为1/2,C正确;
D、若该种植物存在花粉不育现象,则同时含有控制紫色叶基因和缺刻叶基因(ab)的花粉不育,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17.【答案】(1)DNA复制;受精作用;流动性
(2)次级精母;IJ;GH
(3)减数分裂Ⅱ后期;D
(4)不同;GH段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数目,OP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二倍
【知识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解析】【解答】(1)图甲中AC段和FG段的核DNA含量均增倍,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L点→M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是受精作用所致,因此L点→M点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涉及到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与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2)图甲中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GI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IK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乙中的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所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由此可见,B图为次级精母细胞,对应图甲中的IJ段。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GH段。
(3)图乙中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基因自由组合有关,而基因自由组合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与图2的D细胞关系密切。
(4)在图甲中,GH段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其相对应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的相同;OP段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与其相对应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二倍。综上分析,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
【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1)分裂后形成的是体细胞。
(2)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产生2 个子细胞。
(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4)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无自由组合行为。 (1)分裂后形成的是生殖细胞。
(2)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产生4 个子细胞。
(3)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4)同源染色体有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体有自由组合行为。
18.【答案】(1)褐色、正常
(2)选多株纯合的褐色卷曲叶与黄色正常叶植株杂交得F1, 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F2中褐色卷曲叶:褐色正常叶:黄色正常叶=1:2:1;F2中褐色正常叶:褐色卷曲叶:黄色正常叶:黄色卷曲叶=9:3:3:1
(3)加入5-azaC引起拟南芥出现的新性状(种皮延伸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可知,正常为显性性状,卷曲为隐性性状。
解:(1)若两个杂交组合的F1都只有一种性状,应表现为显性性状,根据分析可知,则①表现为褐色,②表现为正常。(2)现有纯合的褐色卷曲叶AAbb与黄色正常叶aaBB拟南芥植株,为确定基因A、a和B、b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参照“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选多株纯合的褐色卷曲叶与黄色正常叶植株杂交得F1, F1自交得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与结论:若F2中褐色卷曲叶:褐色正常叶:黄色正常叶=1:2:1,则基因A、a和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F2中褐色正常叶:褐色卷曲叶:黄色正常叶:黄色卷曲叶=9:3:3:1,则基因A、a和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分析实验3过程可知:实验组黄色亲本添加5—azaC后自交所得F1表现灰色,不添加5—azaC后自交所得F2仍表现为灰色,与对照组相比可得出结论:加入5-azaC引起拟南芥出现的新性状(种皮延伸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
【分析】根据信息“拟南芥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可知自然状态下的拟南芥为纯合子。分析实验1:亲本 褐色×黄色,子二代褐色:黄色=153:51,接近3:1,可知,褐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
分析实验2:亲本正常×卷曲,子二代卷曲:正常=83:247,接近1:3,
19.【答案】(1)BByy;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黒颖:黄颖:白颖为2:1:1
(2)1/3
(3)将待测种子分别单独种植并自交,获得F1种子;播种F1种子,待长成植株后,按颖色统计植株比例;结果预测:F1种子长成的植株全为黄颖;F1种子长成的植株黄颖:白颖=3:1;bbYy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YY(黄颖)、BByy(黑颖),由于子二代比例接近12∶3∶1,所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型为BbYy,则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Yy∶Bbyy∶bbYy∶bbyy=1∶1∶1∶1,表现型为黑颖∶黄颖∶白颖=2∶1∶1。
(2)图中F2黑颖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YY∶BByy∶BBYy∶BbYY∶BbYy∶Bbyy=1∶1∶2∶2∶4∶2,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因此基因型为BBYY、BByy、BBYy的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后代表现型仍然为黑颖,占4/12=1/3。
(3)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所以黄颖植株的基因型是bbYY或bbYy。要确定黄颖种子的基因型,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是将待测种子分别单独种植并自交,获得F1种子 ,播种F1种子,然后让F1种子长成植株后,按颖色统计植株的比例。若黄颖燕麦种子基因型为bbYY,其自交后代的植株全为黄颖,若黄颖燕麦种子基因型为bbYy,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bbYY:bbYy:bbyy=1:2:1,其植株黄颖∶白颖=3∶1。因此可以预测结果为:如果F1种子长成的植株全为黄颖,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如果F1种子长成的植株黄颖∶白颖=3∶1,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0.【答案】(1)有角∶无角=3∶1;有角∶无角=1∶3
(2)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3)3、5、7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题中已知条件,交配的公羊和母羊均为杂合子,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NN :Nn:nn=l∶2 ∶1,已知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为无角,则子一代群体中公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 3 :1;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则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角:无角=1:3。
(2)若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二代白毛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若 M/m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二代的基因型为XMXM、XMXm、XMY、XmY,其中白毛个体均为雄性。
(3)—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其基因型有AA、Aa、aa共3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XaY共5种;当其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时,其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种。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1.【答案】(1)11
(2)正交、反交结果相同(子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
(3)遵循;AB;3/5
(4)Y;X;不论雌雄均有抗虫(不抗虫)性状
【知识点】伴性遗传
【解析】【解答】(1)某雌雄异株的植物(2n=20),该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欲对该植物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需测定9条常染色,X、Y两条性染色体,共11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判断的依据是:正、反交结果相同。
(3)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属于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抗病:高茎感病:矮茎抗病:矮茎感病=5:3:3:1,即A_B_:A_bb:aaB_:aabb=5:3:3:1,上述杂交结果是由于某种花粉不育导致的,可推测致死的是A_B_中的基因型,而A_bb、aaB_、aabb中不存在致死基因型,进一步推测纯合子AAbb、aaBB、aabb都不致死。因此,Ab、aB、ab的花粉都可育,那么只可能是含AB基因的花粉不育,A_B_中致死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则A_B_中存活的基因型及比例是3/16AaBb,1/16AABb,1/16AaBB,则F2高茎抗病植株中双杂合个体占3/5。
(4)①若基因M位于Y染色体上,Y染色体只能传给后代雄性个体,因此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
②若基因M位于雄株中X染色体上,亲本雄株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后代雌性个体,因此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
③若基因M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后代中不论雌雄均有抗虫和不抗虫。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