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将答案写到表格内)
1.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 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2.“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在宋朝广为流传,它说明( )
A 宋朝时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B宋朝时北方战乱,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苏州、湖州
C 宋朝时,朝廷的粮食主要到苏州、湖州征集
D 宋朝时,政府主要从苏州、湖州来征收赋税
3.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
A 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B 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 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D 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B 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C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D 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经济发展
5.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
① 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② 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 ③ 饮茶之风盛行 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6 .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
A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 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
C 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D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7. 元朝时期采取的发展农业的措施不包括( )
A 多次下令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 B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
C 推广棉花种植 D 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两段运河
8. 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9.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必须用八股文答卷,其实质是为了( )
A.加强君权 B.使考试更规范、更科学
C.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D.鼓励考生独立思想
10.靖难之役的实质是( )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B.民族间的战争
C.农民起义讨伐地主政权的战争 D.地主政权之间的割据斗争
11.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七言绝句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中俄雅克萨之战
12.下列有关倭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明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我国沿海居民把经常骚扰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称之为倭寇
C.明朝中期,倭寇十分严重
D.到浙东沿海抗倭的年轻将领是戚继光
13.亚洲许都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事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14.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反抗侵略 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
15.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八股取士 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D.设立军机处
16.下列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属于清初统治者采取的有( )
①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②组织雅克萨之战③平息倭寇之患④设置伊犁将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其主要意义是( )
A.第一次把西藏和新疆地区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C.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18.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21.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 )
①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六部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④大型文字狱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22.以下关于清朝前期疆域四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到太平洋B.南到南海诸岛C.西抵葱岭的巴尔克什湖北岸D.北至西伯利亚
23.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
A.收复台湾B.组织雅克萨之战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4.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25.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③平定准葛尔叛乱④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B.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C.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D.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27.(10分)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
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3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2分)
材料四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2分)
28.(7分)( 2012湘潭)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28题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1分)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1分)
⑵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1分)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1分)
⑶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1分)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1分)
⑷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1分)
材料二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
在西藏行使主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
⑵ 为了强化对西藏地区的统治,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取得了怎样的成效?(1分)
⑶一直以来,叛逃在外的达赖喇嘛在世界各地活动,企图分裂西藏。
对此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