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陋室铭》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陋室铭》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9 13: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尚书》
《陋室铭》
品读古人“陋巷之乐”美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筐饭,一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啊!”
Dān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做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象是浮云。”
gōng
唐顺宗记贞元年(805),刘禹锡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攻,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本文写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借描述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来表达自己的品格。这正是作者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的心境写照。
【背景信息】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原文再现】
复习检测:文体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体裁是 ,它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警诫自己
称述功德
2.《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哲学家 ,字 ,人称“ ”,与白居易并称“ ”。与柳宗元并称
《刘禹锡集》

刘禹锡
梦得
诗豪
刘白
“刘柳”
虚词归纳

何陋之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代词,指元方
代词,代指学习
动词,到,往
⒈有仙则名
⒉苔痕上阶绿
⒊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动词,出名,有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名词作动词,蔓延,长到。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何陋之有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主人)的德行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来这里)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平民。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有什么简陋的呢?
重点句子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显得灵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德行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杨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整体感知】
开头既用比喻起兴,以虚衬实,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运用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引出文章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扣题,“德馨”统领全篇。
中间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结尾运用类比手法,用古贤之名室类比自己的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引用孔子的话,反问点题,强调陋室不陋,再次点明主旨。
【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颂,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或:本文通过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陋室铭
设喻引题




比喻起兴(类比)
陋室
德馨
陋室不陋
居住环境(清幽宁静 景)
日常生活(超凡脱俗 事)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交往人物(高雅不俗 人)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君子之德)
板书设计
(议论)
(描写)
(抒情,类比)
你还能说出哪些安贫乐道、节操高尚的名士?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主旨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3、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4、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
5、《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当堂检测
1.统领全文的词语是“_________”。作者用“山”“水”比喻_____,“龙”“仙”比喻_____________。
德馨
陋室
品德高尚的人
考点:内容理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原文再现】
【文题解读】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扬州,地名,今属江苏。初逢,初次相逢。见赠,送给(我)。“席上见赠”是指对白居易在酒宴上所作的诗的回赠。
【背景信息】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罢苏州刺史返回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 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贬谪到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柄的人。
我如同一艘沉船,年轻一代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我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的景象。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诗歌大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炼字:一个“凄凉”,一个“弃”,把作者二十三年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表现手法:用典。诗人多年遭贬,归来人事全非。以“闻笛赋”抒发对故人已逝的伤痛(怀念);以“烂柯人”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诗歌解读】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修辞:比喻。“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一反前面的凄凉情感,诗人用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事变化,并与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哲理:写景作喻,景中蕴含哲理。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内容:回应诗题,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情感:“长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诗歌解读】
【结构图解】
感慨今昔
吟闻笛赋 似烂柯人
(用典)
沉舟侧畔 病树前头
(比喻)
慷慨抒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愤懑悲凉
(融情于叙)
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
听君一曲 暂长精神
积极豁达
(直接抒怀)
【主旨点睛】
这首酬答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积极乐观精神。
【写作特色】
沉郁中见豪放。诗人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诗人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诗中感情波澜起伏,除对赠诗的答谢之意外,在赠诗的基础上另辟新境,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的优秀之作。
考点二:名句积累
(1)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痛树前头万木春。
(2)诗中运用典故表达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诗中既是表示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诗中交代被贬官之地的荒僻和时间的漫长,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5)用典故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久,又表现了世事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诗人生疏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来暗示人事的发展变化,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顺势点明了酬赠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忍不拔的意志的诗句是: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考点全练
李恂不受馈 (南朝宋)范晔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拜兖州①刺史以清约②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③太守,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后复征拜谒者④,使持节⑤领西域副校尉。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一无所受。 (摘自《后汉书·李恂传》)
【注释】①兖(yǎn)州:州名,在今山东省。②清约:清廉节俭。③张掖(yè):郡名,在今甘肃省。④谒(yè)者:官名,皇帝的近侍官。⑤节:符节,古代使者持作凭证的物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迁张掖太守/迁客骚人
B.有威重名/声名鹊起
C.莫不修礼遗/乃重修岳阳楼
D.数遗恂奴婢/深追先帝遗诏
考点全练
B
B(名声)(A.升迁/降职或远调;C.备办/建造;D.赠送/遗留)
1.请你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
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