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3.1 机械运动(2课时,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3.1 机械运动(2课时,word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9 11:24:19

文档简介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1课时 运动的相对性
知识点 1 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公路上疾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翔的雄鹰,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作  , 它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研究其他运动的基础。
2.两名同学以相同的步伐同向并肩前进,若说他们在运动,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其中一人作为参照物,另一人就是    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3.棋盘上摆放有三枚棋子如图3-1-1甲所示,图乙是小宇移动了棋子后的样子。相对于棋盘,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棋子是 (  )
A.只有3 B.只有2和3
C.只有1和3 D.1、2和3
4.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
A.旁边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沿途的路灯 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5.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同学们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同学们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知识点 2 机械运动的分类
6.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城里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7.一辆做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 s内运动了1 m,第2 s 内运动了2 m,第3 s内运动了3 m ……则此汽车的运动是 (  )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前3 s内是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8.如图3-1-2所示情景,其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9.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青山 青山
B.竹排 青山
C.竹排 竹排
D.青山 竹排
10.(2020温州)如图3-1-3所示,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
A.房子的窗户 B.路边的灯杆
C.行驶的卡车 D.轿车的司机
11.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12.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一段时间后,旅游车内的小金看着旁边的卡车,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可能发生的是(  )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后运动
B.旅游车向前运动,卡车静止
C.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后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慢
13.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    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  、 丙车    。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  、 丙车      。
(4)以 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
自|我|提|升
14.[例题] 观察图3-1-4中的烟和小旗,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提示] 由图中的信息“房子的烟向左飘”可以判断出风是向左吹的,a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①      ;②      ;③向左运动,车速小于风速。因为b车旗向右飘,所以b车只能向    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速。
[变式] 在火炬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彩旗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的照片,如图3-1-5 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    (填“左”或“右”)运动。
 
答案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1课时 运动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
2.地面 静止 相对
3.D 
4.A  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小明和旁边的座位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小明和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时,小明是运动的。
5.A  同学们以地面为参照物,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看到列车向前运动;若以列车、小明或列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同学们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
6.C  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小,不能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小,不能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站在商城里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可以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的方向在不断改变,不能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7.B 8.B
9.C  “小小竹排江中游”,被研究的物体是竹排,选择青山为参照物,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竹排在运动;“魏魏青山两岸走”,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选择竹排为参照物,青山和竹排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青山是运动的;由此可知,前一句描述的运动物体是竹排,后一句所选的参照物是竹排。
10.D 11.B
12.D  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后运动,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卡车静止,旅游车向前运动,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后运动,卡车运动更快,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慢,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
13.(1)地面 (2)向北运动 静止
(3)向南运动 向南运动
(4)比乙车快且向北运动的物体
(1)以地面为参照物,三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三车以地面为参照物都向北运动。
(2)因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北运动,因为甲、丙两车快慢相同,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静止。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都向南运动。
(4)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所以以比乙车快且向北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三辆车都向南运动。
14.[例题] D
[提示] 向右运动 静止 左
[变式] 不一定 左
甲火炬火焰向左,有三种可能:一是火炬不动,风把火焰刮向左;二是火炬向右运动,风相对于火炬向左,把火焰刮向左;三是火炬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火焰刮向左。对于乙火炬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火炬的火焰向右飘,只有乙火炬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的速度大于风速;若乙火炬向左运动的速度等于风速,则火焰竖直向上(因为此时风与乙火炬相对静止);若乙火炬向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则火焰向左飘。第1节 机械运动
第2课时 速度及其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如图3-1-6所示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     
             ,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科学上采取     (填“观众”或“裁判员”)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在学校运动会中,小聪和小明的百米赛跑成绩分别为13.05 s和13.13 s,则     跑得快,科学上用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可表示为     。
知识点 2 速度
3.物体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第10 s的速度为 (  )
A.10 m/s B.20 m/s
C.2 m/s D.0.2 m/s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大
B.物体的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就越小
C.物体的运动速度v可由计算出来,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上述说法都有道理
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36 km/h=36 km/h×=10 m/s
B.36 km/h=36 km/h×=10 m/s
C.36 km/h=36×=10 m/s
D.36 km/h=36×=10 m/s
知识点 3 速度公式的应用
6.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30 min,通过的路程是27 km,则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km/h,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7.(2020台州)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2 m/s,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为10 min,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  )
A.12 m B.72 m
C.720 m D.1200 m
8.一列火车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在10 min内前进了18 km,然后以该速度完全通过一山洞,耗时30 s,已知这列火车长100 m。求:
(1)火车前进的速度。
(2)这个山洞的长度。
9.某物体的运动速度是40 km/h,它可能是 (  )
A.行人 B.卡车
C.飞机 D.人造卫星
10.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 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 m;空中飞行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 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
A.猎豹的速度最大
B.旗鱼的速度最大
C.褐海燕的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11.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关于它们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
①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
②由于兔子自认为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③科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运动的快慢的;
④科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运动的快慢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
12.如图3-1-7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
 A.不应超过10 min
B.不应超过6 min
C.不应短于10 min
D.不应短于6 min
13.如图3-1-8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 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m/s。
14.如图3-1-9所示,轿车从某地向杭州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15,当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45。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直线行驶,则从B地到达杭州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2课时 速度及其公式的应用
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观众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在科学上,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采取“观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小聪 速度 v=
3.C 4.C 
5.C  单位换算时,只将单位进行转换,即36 km/h=36×=10 m/s。
6.54 汽车1 h通过的路程是54 km
7.C  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变形公式可求出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时间t=10 min=600 s,由v=可得,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为s=vt=1.2 m/s×600 s=720 m。
8.解:(1)火车前进的速度:
v===30 m/s。
(2)列车完全通过山洞行驶的距离:
s'=vt'=30 m/s×30 s=900 m,
则山洞的长度:L山洞=s'-L车=900 m-100 m=800 m。
9.B 10.C 11.A
12.C  由警示牌知,最大车速v=120 km/h,s=20 km,
由v=得,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最短时间:
t===h=×60 min=10 min,所以不应短于10 min。
13.1500
14.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10:45-10:15=30 min=0.5 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120 km-70 km=50 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v===100 km/h。
(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直线行驶,则从B地到达杭州需要的时间:
t'===0.7 h=42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