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高考新动向】
1、基因工程的应用
2、蛋白质工程
【考纲全景透析】
一、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用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供体
3、基因工程药物
4、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二、蛋白质工程
1、崛起的缘由:生物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符合特定物种生存的需要,却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目标: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
3、操作手段: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
4、操作过程: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热点难点全析】
一、基因工程的应用成果
1.乳腺生物反应器与工程菌生产药物的比较
(1)概念
①乳腺生物反应器是指将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的乳腺中特异表达,利用动物的乳腺组织生产药物蛋白。
②工程菌是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
(2)两者的区别
比较项目 乳腺生物反应器 工程菌
基因结构 动物基因的结构与人类基因的结构基本相同 细菌或酵母菌等生物基因的结构与人类基因的结构有较大差异
基因表达 合成的药物蛋白与天然蛋白质相同 细菌细胞内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产生的药物蛋白可能没有活性
受体细胞 动物的受精卵 微生物细胞
导入目的基因的方式 显微注射法 感受态细胞法
生产条件 不需严格灭菌,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其影响不大 需严格灭菌,严格控制工程菌所需的温度、Ph、营养物质浓度等外界条件
药物提取 从动物乳汁中提取 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生产设备 畜牧业生产,加提取设备 工业生产、设备精良
2、基因治疗的类型比较[ ]
比较项目 体外基因治疗[ ] 体内基因治疗
成果举例 用腺苷酸脱氨酶基因治疗复合型免疫缺陷病 用正常基因治疗遗传性囊性纤维化病
过程 取患者的淋巴细胞→细胞培养→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淋巴细胞中→筛选→将导入成功的淋巴细胞转入患者体内 用经过修饰的腺病毒作载体结合正常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患者肺组织中
特点 操作复杂,成功率高一些 操作简单,成功率低
3、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干旱和抗盐碱等)以及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方面。
(1)提高抗逆性[高考资源网]
①常用抗虫基因:用于抗虫(杀虫)的基因主要是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
②常用抗病基因:a.抗病毒基因有: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病毒的复制酶基因;b.抗真菌基因有: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③其他抗逆基因:环境条件对农作物的生产会造成很大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抗逆性基因也有多种多样,如:抗盐碱和干旱的调节细胞渗透压基因、抗冻基因、抗除草剂基因等等。
(2)改良植物品质
由于人们的食品含有的营养不平衡,不能满足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这样,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植物能够合成某些本来不能合成的物质。如科学家将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或者改变这些氨基酸合成途径中某种关键酶的活性,以提高氨基酸的含量。
(3)生产药物
基因工程不但促进了传统技术的变革,也为人类提供了传统产业难以得到的许多昂贵药品,并已形成基因工程制药业的雏形。目前诸如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人脑激素、α-干扰素、乙肝疫苗、蛋白C、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等数十种基因工程药物已实现商品化。此外,还有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2、肾素、心钠素等一大批珍贵药品正处于试用或临床试验阶段。
4、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
(1)用于提高动物生长速度:由于外援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可以使转基因动物生长得更快,将这类基因导入动物体内,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如:转基因绵羊和转基因鲤鱼。
(2)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基因工程可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如:有些人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能完全消化或食用后会出现过敏、腹泻、恶心等不适症状,科学家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基因组,这样所获得的牛奶其成分不受影响,但乳糖的含量大大减低。
(3)用转基因动物做器官移植的供体:目前,人体移植器官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用其它动物的器官替代,又会出现免疫排斥现象,现在,科学家正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对一些动物的器官进行改造,培育出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的转基因克隆器官。
5、基因治疗
(1)概念: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
(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
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相关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在体外完成基因转移,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扩增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这种方法叫做体外基因治疗。
体内基因治疗:直接向人体组织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治疗方法叫做体内基因治疗。
说明:对于遗传病的治疗最根本的方法是进行基因替换或修复。基因治疗的最佳时期理论上是受精卵时期,这样可以使个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正常基因,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人人在受精卵时期进行基因检查。其次是对患者进行相关细胞的基因替换,如:对于遗传性糖尿病患者,只对胰腺的B细胞进行基因替换,该个体就能正常分泌胰岛素,糖尿病得以治疗;但这种局部细胞的基因替换,并没有改变其它部位细胞的基因,如精原细胞,其后代很大可能还会患遗传性糖尿病。
二、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关系[高考资源网 ]
[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 ] 区别 过程 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获取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实质 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或生物产品
结果 可产生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只能生产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
联系 (1)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2)基因工程中所利用的某些酶需要通过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
PAGE专题2 细胞工程
2.1 植物细胞工程
【高考新动向】
植物组织培养
【考纲全景透析】
一、细胞工程的概念
1、原理和方法: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
2、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3、工程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4、分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
1、原理:细胞的全能型
概念: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原因:生物体的任一细胞都含有包含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生物体上的细胞未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形成特定的组织器官,其原因是:细胞中的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使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完整的细胞核、脱离母体、无菌、一定的营养、激素;适宜的外部条件。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愈伤组织 ―→试管苗 ―→植物体
(3)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4)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过程:
(3)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4)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三、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特点: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高效快速的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作物脱毒:选取作物无毒组织(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的技术。
(3)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细胞产物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热点难点全析】[ ]
一、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名称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过程
注意事项 选材:选取根尖、茎尖、形成层部位、最容易诱导脱分化光照:脱分化过程不需光照,在分化过程一定要有光照[ 不同植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种细胞 酶解法去细胞壁(纤维素酶、果胶酶)人工诱导融合:物理法:离心、震动、电激 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
技术操作 脱分化、再分化等[ ] 除脱分化、再分化外,还要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用一定的方法诱导细胞融合
关系 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植物体细胞杂交所用的技术更复杂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微型繁殖有两个优点:[高考资源网 ]
①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作物脱毒
①解决的问题:无性繁殖的作物,感染的病毒在体内逐年积累,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②解决方法: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③理论基础:植物分生区附近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④成果: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已获得脱毒的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和香蕉等。[高考资源网]
(3)人工种子
①获取方法: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
②解决的问题:
a.一些植物繁殖周期长,数年后才能结出种子;
b.有些作物优良杂种的后代因发生性状分离而丧失其优良特性;
c.常规种子的生产受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并且占用大量的土地。
2、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的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成功的实例:人参、三七、紫草和银杏的细胞产物都已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PAGE选修3
专题1 基因工程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高考新动向】
1、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考纲全景透析】
一、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工程的概念: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2、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限制酶——分子手术刀
全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特点: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
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2)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类型: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可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作用:连接双链DNA片段,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脂键。
(3)载体——分子运载体
种类:通常利用质粒作为载体,另外还有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质粒:化学本质:小型环状DNA分子
特点:能自我复制
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途径
(1)目的基因: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
(2)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高考资源网 ]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通过DNA合成仪人工合成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①原理:DNA双链复制
②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
①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②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 ,位于基因的尾端。
③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生物种类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微生物细胞
常用方法 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技术 Ca2+处理法
受体细胞 体细胞 受精卵 原核细胞
转化过程 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表达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显微注射→受精卵发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Ca2+处理细胞→微生物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重组质粒与感受态细胞混合→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有无
(2)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
(3)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目的基因的翻译
(4)利用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检测鉴定重组性状的表达
【热点难点全析】
一、基因工程的工具
1、与DNA有关的酶
(1)四种酶的比较
(2)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之间的关系图示
2.载体
(1)作为载体的条件
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
②有一个至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③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2)种类
①质粒: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②λ噬菌体的衍生物。
③动植物病毒。
(3)作用
①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内;
②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 ]
(1)直接分离法: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如从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中获取。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①如果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可以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②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基因表达载体各个组成的作用
①启动子: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②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能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
③标记基因: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如抗生素抗性基因。[高考资源网]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步骤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细菌
↓氯化钙
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大
↓
重组质粒进入受体细胞[高考资源网 ]
↓
目的基因随受体细胞的繁殖而复制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检测
①导入检测:DNA分子杂交技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作探针。
②转录检测:分子杂交法,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
③翻译检测:抗原─抗体杂交法。
(2)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对转基因生物进行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以确定是否具有抗性以及抗性的程度。
PAGE2.2 动物细胞工程
【高考新动向】
1、动物细胞培养和体细胞克隆
2、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考纲全景透析】
一、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
1、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原理:细胞增殖
(3)过程:
(4)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适宜的pH和温度;气体环境[ ]
(5)应用:生物制品的生产、转基因动物的培养、检测有毒物质、医学研究。
2、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高考资源网]
项目 细胞核的移植
概念 利用一个细胞的细胞核(供体核)来取代另一个细胞中的细胞核,形成一个重建的“合子”
原理 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类型 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过程
结果 获得与供体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个体[高考资源网]
意义 ①有利于遗传疾病的治疗,优良品种的培育②对物种的优化、濒危动物的保护和转基因动物的扩群有重要意义③降低畜牧业的成本,缩短育种年限,提高生产效率
存在问题 成功率低,绝大多数克隆动物存在健康问题,对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存在争议
二、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制备
1、动物细胞融合
(1)概念: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是杂交细胞
(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增殖
(3)诱导融合的因素: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电激等。
(4)意义: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5)应用: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4、单克隆抗体:
(1)概念:单一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培养筛选后产生的专一抗体。
(2)过程
(3)主要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4)用途: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热点难点全析】
一、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不同
比较项目 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融合的方法 诱导手段[高考资源网] 用法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离心、电刺激、振动,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 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获得杂种植株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膜的流动性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除应用植物细胞杂交手段外,再加灭活的病毒诱导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
二、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1、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融合
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高考资源网 ] 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增殖
融合方法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使用的酶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没
诱导手段 物理法:离心、电激、震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 除物理法和化学法,也可用灭活得病毒诱导
结果 杂种植株 杂交细胞
意义 克服了远缘杂交成不亲和性,获得杂种植株 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