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第六单元
18 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
温馨小提示
书本学具少不了,
坐姿端正勤思考,
重点内容做笔记,
集中注意学得好。
对子
云—
风和—
飞檐—
三尺剑—
人间清暑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明月松间照,
泥融飞燕子,
日丽
走壁
云—
风和—
飞檐—
三尺剑—
人间清暑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明月松间照,
泥融飞燕子,
六钧弓
天上广寒宫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泉石上流。
沙暖睡鸳鸯。
对子
雨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抓住关键词,结合诗句意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品读字词,联系旧知,了解诗句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目标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初
读
古
诗
书湖阴先生壁
题写
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
屋壁
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的屋壁上。
理
解
诗
题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边读边用“О”画出
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想象画面。
从写作顺序来看,诗歌景物描写极具
层次,前两句先写院内的 和 ,
后两句再写院外的 和 ,作者的
写作顺序是从 到 。
初
读
古
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整
体
感
知
诗歌前两句先写院内的 和 ,
后两句再写院外的 和 ,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从 到 。
茅檐
花木
一水
两山
外
内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理
解
诵
读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 。
评价表 选项 星级
1.内容完整 ☆☆☆
2.语句通顺 ☆☆☆
3.词语丰富有新意 ☆☆☆
理
解
诗
意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花木成行,品种繁多,散发着清香,都是
主人亲手栽种。一条溪流脉脉含情地将绿水来环
护着田园,两座山推开门,为我送来青葱的山色。
理
解
诗
意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句中哪些描写让你看到了“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品
词
悟
性
学生1:我通过“长扫”“净无苔”体会到湖阴先生的勤快。我们知道,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其他季节都更为有利。而今,庭院经常打扫,台阶上竟没有苔藓,异常洁净。这些都说明湖阴先生非常勤快。
品
词
悟
性
学生2:我觉得湖阴先生是个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我从“花木成畦”这个词仿佛看到庭院中的花木栽种整齐,品种繁多,而且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虽然是茅草屋,但却让人赏心悦目。
品
词
悟
性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唱
读
古
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体
会
写
法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请同学们用“ ”标出第三、四句诗的动词,思考:我从 字或(词)体会到 。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拟人
体
会
写
法
体
会
写
法
学生3 :用描写人的“护”“绕”
“排”“送”这四个动词来写“一水”和“两山”,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体
会
写
法
学生4:我从这两句诗体会到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体
会
写
法
学生5:我认为“送青”之前用上“排闼”两字,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它写出了山势若奔,兴奋而热烈的特点。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观察下面诗句的结构,你又发现了什么?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体
会
写
法
对偶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观察下面诗句的结构,你又发现了什么?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对偶
体
会
写
法
(对仗)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护田”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中的
“因置使者护田积粟”,说的是汉朝在轮台
设置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
“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的“(樊)哙乃排闼直入”,讲的是汉高祖刘邦卧病时好多天不肯见人,樊哙推门而入探望。
了
解
对
偶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典故
典故
了
解
对
偶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我想起了其他含有对偶的诗句。
◆ 诗人借景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呢?
小
结
学
法
诗人不仅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品格,还表达了自己对高雅品性的内心追求和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配
乐
诵
读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
“ ”对“ ”,
“ ”对“ ”,
“ ”对“ ”。
◆品读《书湖阴先生壁》,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
习
与
评
价
◆品读《书湖阴先生壁》,完成下面的练习。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
“ 一水 ”对“ 两山 ”,
“ 护田 ”对“ 排闼 ”,
“ 将绿绕 ”对“ 送青来 ”。
练
习
与
评
价
2.诗歌中经常使用对偶句式,使其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使诗歌充满节奏感。以下含有对偶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多选题)
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练
习
与
评
价
ABC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宋] 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注释】
楝(liàn)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
敛:收敛。
垣(yuán) :矮墙。
黄鸟:黄莺。
午梦:午睡时的梦。
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
拓
展
阅
读
课
后
作
业
1.背诵《书湖阴先生壁》。
2.课后收集含有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比一比谁积累的诗句多。
疑问一:
诗人王安石怎么可以把诗写在湖阴先生家的墙壁上呢?
甘肃凤凰山大云寺的《李叔政题壁》
题
壁
文
化
中国古代题写于墙壁、屋壁、亭壁等载体上的诗歌,我们称为题壁诗。
自唐朝开始,题诗壁上蔚然成风,宋代更是题壁诗鼎盛的时期。文人墨客每到园林客舍、酒楼茶肆以及名胜之地,他们往往会灵犀突至、诗兴临发,当即题壁挥毫。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的屋壁上。
诗人题诗于壁主要是为了抒发感情,切磋诗艺,表现人生姿态,显示自身价值和审美趣味,同时可以让诗得到较好的传播,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朋友圈”。
疑问二:
《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这三首诗都是写景诗,诗人描写景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学习路径一:边诵读古诗边思考,
你想到了哪些画面?看到了哪些颜色?
听到了哪些声音?
江南有声有色的春光,明暗色彩交相辉映。
院内景色清静洁美,
院外景色自然幽雅。
黄河裹挟黄沙,奔腾汹涌的姿态。
学习路径二:诗中景物有哪些特点?
学习路径三: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描写
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浪淘沙(其一)》
描写黄河采用夸张写法,由景色联想到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化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表现出逆流而上、
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学习路径三: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描写
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江南春》
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学习路径三: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描写
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书湖阴先生壁》
运用拟人、对偶修辞手法写景,化静为动,寓情
于景。
表现了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也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
诵读古诗,想象画面。
抓住景物,分析特点。
联系背景,体会情感。
写景诗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