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0章 第2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9 09:4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水中的藻类植物》是201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教科书、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内容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是新课标中十个课程内容中的一个,而水中的藻类植物是水中生物的一大类,所以在整个概念系统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了解水中的藻类植物,能说出水中的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构建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概念体系的基础。
二、教法创新
水中的藻类植物是初中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好了藻类的基础上去学习地面上的植物,能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
本堂课教学安排先让学生感知身边的藻类植物,让学生发现藻类植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总结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藻类植物与环境中的花草树木的生活环境的不同从而考虑其自身的结构,从宏观上把握藻类植物与地面上植物的区别;再以单细胞藻类——小球藻和多细胞藻类——水绵为例,借助显微镜,分析藻类植物细胞的特点,最终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时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1、以多媒体为载体,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手段帮助学生认识水绵细胞的结构,阐明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促进知识的迁移。学生能说出一些常见的藻类植物,并认识到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重要性。
2、以合作探究为手段,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迁移发展。在课堂中以水绵为实验材料完成“观察水绵细胞结构”的实验,不断提高显微镜操作的熟练程度,并进一步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通过对水绵细胞结构的观察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和分析的能力,既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也能促进实验技能的迁移。
3、通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迁移发展。课堂以“赤潮”和“水华”为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恶化带来的一系列危害,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生物体基本结构”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因此,本堂课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学生平时对藻类植物的关注并不多,对于藻类也没有全面的认识,因此本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向理性的迁移,从而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⑵知道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实验进一步熟练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
⑵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四、重点、难点
重点: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藻类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借助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细胞结构。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认识藻类植物及与人类的关系 总体了解 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小结 唐 白居易《忆江南》 图片配合,导出水中大部分为藻类植物。 观看视频《海洋生态系统》,分析: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藻类植物的作用。 教师展示海带、紫菜。 藻类植物中很多也可以成为人类的食物,含哪种元素,对人类的健康有益? 视频展示藻类植物并提问: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藻类植物大部分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 展示图片:潮湿的陆地上的几种藻类,请学生总结藻类的生活环境。 藻类植物的形态 展示图片:单细胞藻类,分析单细胞藻类为什么离不开水? 展示图片:多细胞藻类,为什么多细胞藻类也必须生活在水环境中? 展示图片作为对比:高山上的松树,沙漠里的仙人掌。 同样是多细胞植物,为什么藻类必须在水环境中呢? 思考地面上的植物用来吸收、运输水的器官? 地面上的植物有跟吸收水分,输导组织输送水分,有器官和组织的分化。 活动1:观察水绵: 观察水绵的形态,找找有没有不同的器官。 请说出水绵的颜色、形状、手感。 请学生尝试说出为什么多细胞藻类必须生活在水环境中?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只有叶状体和假根,环境适应性差,因而只能生活在水环境中,是植物界最低等的类型。 形态结构决定生理功能,决定生活环境。 学生观察水中的藻类植物,思考水中的植物的作用。 提供氧气给水中的动物。也是水中动物的营养来源。 含碘,预防大脖子病。 水中,淡水和海洋中都有,或潮湿的陆地上。总之藻类植物要生活在水环境中。 有单细胞的,也有很大的藻类。 单细胞生物会失水死亡,所以必须在水环境中。 学生思考 根吸收水、茎运输水。 学生发现水绵的为绿色丝状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手感滑腻。 没有根吸收水分,也没有茎运输水分,所以必须在水环境中。 从藻类植物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入手,让学生对陌生的藻类植物产生亲切感。 拉近藻类植物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从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来分析藻类植物的结构。 让学生在思考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继续探究。 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到答案。 让学生深刻认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具体分析 水绵的细胞结构及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 小结 虽然藻类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但是它依旧是水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依赖于绿色植物一项重要的生理功能。 请学生说出光合作用的过程。 水中有藻类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和条件吗? 图片:地面上植物叶片的横切及叶绿体的形状。 这是我们身边的大部分植物的叶片及叶绿体,水绵作为藻类植物,它为什么是最低等的植物,从细胞构成来找找答案。 活动2:请大家制作水绵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水绵细胞:,并画出细胞简图。 水绵细胞组成简单,但是细胞内部结构是否也不同呢,请大家找出水绵光合作用的关键结构——叶绿体。 活动3:请学生在细胞简图上标出叶绿体。描述叶绿体的形态。 水绵的带状叶绿体的对其在水中的光合作用有何意义? 水中的藻类由于光照不足等原因,各自会有不同的特征适应水中的光合作用,如海带、紫菜的多种色素,只要有合适的光照就能光合作用。 这也是藻类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就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有光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上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水中的动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阳光也会摄入水中。 学生操作实验,画出细胞简图。发现水绵是长筒状细胞连接而成,所以是细丝状。没有细胞分化。 学生在图上标出叶绿体。 叶绿体呈现螺旋带状。 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 了解海带、紫菜的特别的颜色。 认识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性。 学生了解作为生产者的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通过比较认识到水绵丝状体结构。 通过实验,仔细观察水绵细胞的特点。 进一步认识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具体观察 衣藻和团藻的形态结构及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小结 小结 不仅多细胞藻类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各种特征,简单的单细胞藻类植物有的也具有适应特征,如衣藻,它有什么特殊的结构适应水中光合作用? 活动4:观察团藻细胞永久装片。 单细胞的藻类只能生活在水中,结构最简单,但也能光合作为也是生产者,也是水中动物生活的氧气来源,但是有时却带来一些问题。 图片赤潮、水华 赤潮、水华的产生与藻类植物尤其是某些单细胞藻类有关系,你知道原因吗? 那么什么原因会使水中出现大量N、P元素呢? 图片:生活污水的排放。 因为结构简单,藻类受环境的影响更大,一旦环境被改变,其生活就会受很大影响,生态环境也会改变。 所以人类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衣藻能靠鞭毛游动到有光照的地方。 植物生长所需的N、P在水中大量存在的话水中的藻类尤其是单细胞藻类就会快速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而导致鱼虾缺氧死亡,有些藻类也会释放一些毒素水质更坏。 人类的活动,污水排放。 学生了解单细胞藻类的适应特征。 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能够关注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与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请你说一说你现在对藻类植物的了解。 水中的藻类植物结构简单致使其生活环境受限制,只能在水环境中获得生产所需资源,生活也受环境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