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长度及其测量
知识点 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下列哪个单位不是长度的单位( )
A.km B.μm
C.dm3 D. cm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就用科学记数法)
(1)1 m=________mm。
(2)30 μm=________nm。
(3)1600 mm=________dm。
(4)0.0025 dm=________km。
(5)2×10-3 km=________cm。
(6)63000 m=________km。
3.给下列长度写上合适的单位: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160________。
乒乓球的直径为40________。
操场跑道的长度为400________。
成年人一拃(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约1.8________。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度为1463________。
知识点 2 长度的测量
4.(多选)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B.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测量时,被测物体必须与刻度尺的左端对齐
5.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在如图示的各种情况中,正确的是( )
6.实验测得某同学身高为1.58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
B.测量结果准确到1 cm
C.测量结果准确到1 mm
D.最后一位数字是准确数字
7.如图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知识点 3 误差
8.测量值和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小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但不能________。
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出现的错误
B.认真测量就可以消灭误差
C.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消灭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0.[2020·广州]如图示为试卷示意图,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
A.27 m B.27 nm
C.270 cm D.270 mm
11.[2020·益阳]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1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种做法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读数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13.[2020·青岛]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14.小超为了检测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子最合适( )
A.量程为0~15 cm,分度值为0.5 mm
B.量程为0~10 m,分度值为1 dm
C.量程为0~30 cm,分度值为1 mm
D.量程为0~3 m,分度值为1 mm
15.小光同学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50.1 mm、50.1 mm、50.2 mm、48.0 mm、50.3 mm,则他的测量结果应是( )
A.50.2 mm B.49.74 mm
C.50.18 mm D.50.175 mm
1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都可能
17.如图示,根据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长颈鹿高5_______,蜡笔长85________。
18.如图示,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如果读数时按________视线读数则测量结果会偏大,按________视线读数则测量结果会偏小。
19.如图示是一把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为________;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 cm,小超测量结果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颖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三次正确测量,结果分别是17.82 cm、17.83 cm、17.82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作________,他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的。
20.如图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甲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甲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乙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使用________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21.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示,图中A是他进行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虚线为其视线方向,请指出该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 题| 展| 示
22.[2020·黔南州]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6.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
A.mm B.cm
C.m D.km
23.[2020·泰安]如图所示,所测木块长度是________cm。
答案
1.C
2.(1)1×103 (2)3×104
(3)16 (4)2.5×10-7
(5)200 (6)63
3.cm mm m dm km
4.AC
5.C 图A中被测长度的始端未与零刻度线对齐,操作错误。
图B中读数时视线未与尺面垂直,操作错误。
图C中被测长度的始端与整刻线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操作正确。
图D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操作错误。
6.B
7.1 mm 1.60
8.真实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消灭
9.D 10.D 11.C 12.B
13.D 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都可以通过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A、B和C均不符合题意;人的体温在早晚会发生变化,想要减小误差,那么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多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不能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14.D 15.A
16.B 用被拉长了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长度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皮卷尺真实长度变大,但刻度值没有变化,因此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17.m mm
18.B 5.20 A C
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则B视线正确,测量结果为5.20 cm。如果读数时按A视线读数,测量结果会偏大;按C视线读数,测量结果会偏小。
19.0~10 cm 没有估读 17.82 cm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0.3.2 cm 1 cm 3.20 cm 1 mm 乙
甲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cm,即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木块左侧与2.0 cm对齐,右侧在5 cm和6 cm之间偏向5 cm一侧,估读为5.2 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5.2 cm-2.0 cm=3.2 cm;
乙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 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木块左侧与2.00 cm对齐,右侧与5.20 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5.20 cm-2.00 cm=3.20 cm;所以使用乙刻度尺较准确。
21.(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
(2)刻度尺没有放正
(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尺面相垂直
22.B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 cm,一支铅笔的长度不大于18 cm,而如果为6.25 mm,即0.625 cm,不符合实际,则6.25 cm更符合实际。
23.2.35 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木块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35 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2.3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