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30 08:5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2分)(2021·河池)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与这奏书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21教育网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2.(2分)(2021·雅安)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 21·cn·jy·com
A.张骞 B.郑成功 C.林则徐 D.关天培
3.(2分)180年前爆发的一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的独立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这场战争是(  ) www.21-cn-jy.com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分)(2020·邵阳)有同学将尾数为0的四个年份及其发生的大事归纳在一起
①185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②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③1900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④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材料中归纳错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分)(2020·湘潭)2020年5 月,圆明园遗址公园发文悼念港澳爱国人士何鸿桑,他曾两度重金购回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并转赠给国家。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分)(2021·盐城)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  )
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银4.5亿两
7.(2分)(2022·江西)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 858年4月 京师 大沽 2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000
1 859年4月 龙江 天津 1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000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8.(2分)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影响 B.爆发背景 C.性质 D.失败原因
9.(2分)(2021·镇江)下侧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0.(2分)(2022·苏州)“借来上帝结联盟,竖起军旗反满清。金殿难堪遥圣殿,北京苦恼对南京。”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 2·1·c·n·j·y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47分)
11.(10分)(2022·泰安)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人物 青少年时期的事迹 一生中的杰出贡献
①________(1528—1588) 山东烟台蓬莱人。从小喜欢军事,勤奋读书,树立了高远的志向。青年时代临危受命,训练军队,在东南沿海击退倭寇侵犯 解除了沿海地区的倭患,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1785—1850) 童年时家境贫苦,生活节俭。4岁时在私塾开始学习四书五经,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为官正直清廉,政绩显著 主张禁烟,领导②________,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③__________(1849—1894) 资质聪颖,勤奋好学。以优异成绩成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后任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持续研习海军战术,严格军事训练 在④_________中壮烈牺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
孙中山(1866—1925) 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读过私塾。14岁在檀香山教会学校学习,18岁后回国学医,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走上革新政治、反清统治的革命道路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⑤_____,建立了中华民国
⑨__________(1905—1940) 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求学时期参加革命活动,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 领导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沉重打击了日军,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1)(5分)阅读上述材料,依次填写表中空白处的内容。
(2)(5分)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概括以上杰出人物青少年时期的优秀品格,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2-1-c-n-j-y
12.(15分)(2022·重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天下为己任是儒家的传统思想观念,这一观念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有了新发展和新实践,范仲淹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为官时,政绩斐然,宠辱不惊,他身体力行并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被当时的文人朝士广泛接受并有所践行,更对后代的士大夫群体规范影响深远。他们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血脉早已深深融合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行。
——据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赵龙《忧乐系天下:范仲淹》整编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红岩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1)(5分)根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对,“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观念新发展的贡献,并归纳这一贡献的影响。
21*cnjy*com
(2)(5分)材料二所示的三位历史人物。生活在中华民族遭遇外来侵略的历史时期,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体现其图中所示豪言壮语的例事迹。
【来源:21cnj*y.co*m】
(3)(5分)红岩精神中的“浩然革命正气”,其核心是指共产党人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坚持真理,坚守正义,敢于斗争,勇于牺牲,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请结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或你所了解的一例史事加以说明。
【出处:21教育名师】
13.(20分)(2020·吉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美、法的战命,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时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救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材料三:这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21*cnjy*com
(1)(5分)写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一例。分析“遭受到”“耻辱性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5分)材料二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和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什么?写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及敌后战场由彭德怀指挥的破袭日军交通线的战役。
(3)(5分)材料三中“抗击美国侵略者”的目的是什么?写这场“正义战争”中战役一例。
(4)(5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14.(15分)(2020·长沙)中国近代史是—部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材料二: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www-2-1-cnjy-com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8月15日)
请回答:
(1)(5分)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历次反抗斗争呈现怎样的共同特点?
(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是如何促成“一个势力集中的党”出现的?“国民革命运动”取得怎样的成果?
(3)(5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民族抗战洪流”有哪些具体表现?综上所述,你对“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何认识?
15.(22分)(2021·襄阳)【屈辱历程艰难探索】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表1)
时间 序号 事件
1839年 ①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②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③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④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⑤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⑥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⑦ 戊戌变法
1900年 ⑧ 义和团运动高潮
⑨ 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⑩ 《辛丑条约》签订
(1)(1分)请你把表1中事件按表2主题进行分类(填序号,每空填1个序号)
分类表(表2)
主题 事件(序号)
列强侵略 ②、④、   、   、   
中国人民的反抗 ①、   、   
探索近代化    、   
(2)(5分)当洋务运动在中国兴起时,俄国和日本也开展了近代化的探索活动。请写出这一时期两国探索近代化的事件。
(3)(5分)结合所学知识,从④和⑤、⑥和⑦、⑧和⑨三组组合中,任选一组说明其中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4)(5分)表1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6月9日,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大学生“寻根追梦·同心同行”内地探访交流活动在静海寺纪念馆举行,双方互赠礼物,如图为静海寺纪念馆获赠礼物。
材料二:《清史稿·地理志》广州府:新安县有“九龙司”,统辖九龙半岛。清咸丰十年英国强占九龙半岛南端“岬角至尖沙咀”一带。阅读如图
材料三:“九七国耻”来源于1901年9月7日,它是所有中国人的伤痛!铭记历史,吾辈更当自强!
(1)(5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条约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它签订于哪一年?香港大学生“寻根追梦·同心同行”时选择如图礼物赠送静海寺纪念馆有什么现实意义?
(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清咸丰十年是公元哪一年?图片中①和②哪一个属“九龙司”管辖?“九龙司”一带被英国割占是什么条约的结果?
(3)(5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签订的条约是什么战争的结果?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认识?
17.(10分)(2020·邵阳)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朝的陈胜、吴广起,……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都是农民武装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战争。旧式农民战争受流寇主义、小生产的散漫性与平均主义的影响,往往不能成功。中国共产党人要取得胜利,也需要有以农民为主力军的革命战争,当然不能走旧式农民战争的老路,必须建立根据地。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经验教训进行总结,造成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
材料二: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并坚定地表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表现出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的清醒头脑和革命气魄。
——摘编自李行健《西柏坡:脱贫致富“赶考路”》
材料三:1640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但没有真正实行。1950年新中国开启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摘编自统编义务教育历史教材毛泽东进京赶考(油画)
(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①分别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建立的政权名称与“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的主要领导人。
②对下列关于“旧式农民起义往往不能成功”的原因归纳作出判断,能直接从材料一中得出的划“正确”;违背材料一所表达意思的划“错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划“未涉及”。
A.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识
B.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C.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
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辈革命家为什么能够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2)(5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④《闯王进京》图与毛泽东“进京赶考(油画)”中的“京”是指今天哪个城市?谈谈你对毛泽东同志“我们绝不当李自成"这句话的理解。
⑤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是获得土地,这个愿望和要求是如何得以实现的?
18.(20分)(2021·昆明)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约前371~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他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学说。“仁政”的核心内容就是明君必须“制民之产”,使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宅边种着桑树,家中养着家畜,吃得饱,穿得暖。他的“仁政”学说以重民思想为基础,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社稷(国家)、君三者相比,民最重要。
——据詹子庆《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土地改革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
(1)(5分)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子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5分)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5分)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次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4)(5分)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全面胜利的认识。
19.(20分)(2020·广西)在社会遭遇重大灾害时,政府的救灾措施与赈济能力充分体现出一个政府的治国能力和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八年六月,河南府谷、洛、涯三水泛涨,漂溺(淹没)居人四百余家,“遣使赈恤(救济)及助修屋宇。”……开元二十年九月,“以宋、滑、充、郓四州水,免今岁税。”……开元二十一年,“关中久雨害稼,京师饥,诏出太仓(粮仓)粟二百万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赈给之。”
——摘编自甄尽忠:《论唐代的水灾与政府赈济》
材料二: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后几年,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发生大面积连年干旱……(1851年发生的)一场绵延了十多年的内战之后,既缺乏可以用来御灾荒的存粮,也缺乏可以用来御灾荒的财力……当此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为虐之日……疆吏“祷雨”,九五之尊也祷雨。“虔诚祈祷”所表达出来的却大半都是穷匮之中的心长力拙。
——摘编自杨国强:《“丁戊奇荒”:19世纪后期中国的天灾与赈济》
材料三:2020,岁在庚子,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响应党中央号令……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迅速启动,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操着各种方言的建设者们昼夜施工,让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很短时间内拔地而起……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赞叹:“在疫情面前,中国展现出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摘编自《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新华社2020年5月10日)
请回答:
(1)(5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描述的灾情发生在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位皇帝的救灾措施。(不能照抄材料。)
(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绵延了十多年的内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认为政府赈灾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材料二是如何评价统治者的“祷雨”举动的?
(3)(5分)根据材料三归纳国家为支援武汉抗击疫情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不能照抄材料。)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疫情防控战役中能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主要原因。
(4)(5分)综合上述材料,当今中国能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三、综合题(共1题;共18分)
20.(18分)(2022·邵阳)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经过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抗争、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代表向党抒发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1)(1分)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 侵略战争 影响
1840-1842年 ①    中国逐渐沦为②   社会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1-③   年 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5分)写出一例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版权所有:21教育】
(3)(5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为使农民“富起来”,我国在农村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5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强国有我”的誓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A.据所学知识,题干材料中的“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可知,材料叙述的事件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金田起义,不符合题意;
C.义和团运动,不符合题意;
D.武昌起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题干材料,这是文言文,只要读懂材料含义,再进行理解,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C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毅然赴广东禁烟”并结合所学,林则徐上书皇帝要求禁烟,并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缉拿烟贩。1839年6月3 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符合题意, AB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的虎门销烟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A符合题意;
BCD都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180年前”,结合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百团大战;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归纳错误的一项”可知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1840年,不是1850年,①归纳错误,A项符合题意;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1900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②③④归纳都是正确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影响,掌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
5.【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联合法国发的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十二生肖丢失,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故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
鸦片战争时期我国圆明园文物还未大量流失海外,A项错误;
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始于甲午中日战争,C项错误;
圆明园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把“火热圆明园”误记为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发生的。
6.【答案】B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1861”“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所谓的“荣耀”是指火烧圆明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十二生肖兽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面对剩下的残垣断壁,它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7.【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时间“1858-186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相关史实,A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期,排除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爆发,排除C;
辛亥革命是1911年,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的时间即可作答。
8.【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这是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韦昌辉杀了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失败原因是题干范文澜分析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9.【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A:《天朝田亩制度》,符合题意;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
C:《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朝田亩制度》,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教为旗帜,矛头直指清政府, B 项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干中的“ 借来上帝结联盟 ”毫无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11.【答案】(1)①戚继光;②虎门销烟;③邓世昌;④黄海海战;⑤辛亥革命;⑥杨靖宇。
(2)优秀品格: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等。启示:磨炼自我,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善于担当奉献,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戚继光抗倭;林则徐禁烟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1939年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894年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杨靖宇壮烈牺牲。
(2)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以上杰出人物青少年时期的优秀品格: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等;给我的启示:磨炼自我,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善于担当奉献,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虎门销烟、黄海大战、辛亥革命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我们要学习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为中国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12.【答案】(1)身体力行并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激励后人宠辱不惊为国为民。
(2)林则徐,虎门销烟,不计个人得失,体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3)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智斗勇的地下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牺牲了很多好同志,但这些牺牲的同志均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精神,这就是红岩精神。
【知识点】林则徐禁烟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范仲淹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为官时,政绩斐然,宠辱不惊,他身体力行并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被当时的文人朝士广泛接受并有所践行,更对后代的士大夫群体规范影响深远。”可知,范仲淹对“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思想观念新发展的贡献是他身体力行并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这一贡献的影响是被当时的文人朝士广泛接受并有所践行,更对后代的士大夫群体规范影响深远。他们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血脉早已深深融合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激励后人宠辱不惊为国为民。
(2)材料二所示的三位历史人物,生活在中华民族遭遇外来侵略的历史时期。选择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他不计个人得失,体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红岩精神中的“浩然革命正气”,其核心是指共产党人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坚持真理,坚守正义,勇于斗争,勇于牺牲,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结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可知,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智斗勇的地下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牺牲了很多好同志,但这些牺牲的同志均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精神,这就是红岩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反抗外来侵略、红岩精神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3.【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封建专制制度(败;统治者昏腐愚味,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军备废驰等。
(2)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上甘岭战役。
(4)落后就要快打;弱国无外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性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反抗外来侵的坚强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抗美援朝;第二次鸦片战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第一次……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令,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可知,这就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可知,失败的原因有,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军备废弛等。(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可知,这就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由彭德怀指挥的破袭日军交通线的战役是百团大战。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这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可知,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著名战役是,上甘岭战役。
(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例如,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故答案为:(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军备废弛等。
(2)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上甘岭战役。
(4)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较强。
14.【答案】(1)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持续发展。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抗斗争具有自发性、持续性、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经历了由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
(2)开展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3)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国民党形成了正面战场,组织起大规模会战。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组织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各界爱国群众以各自不同的形式积极支持抗战;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民族独立是民族振兴发展的前提。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发起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九世纪中期英法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因此 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1919年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材料反映了人民的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强不屈的持续发展的反抗斗争,且经历了由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从反抗外来侵略的自发斗争向通过学习外国先进制度的自觉性转变。
(2)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是中共三大的《决议案》,中共认为由于反动实力强大,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中共暂时无力单独承担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需要一个势力集中的党。而从当前情况来看,国民党实力较强,且意愿进行国民革命,因此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国民大革命。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国民革命运动即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国民党形成了正面战场,组织起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争。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组织有效的运动战等,组织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日本侵略者陷人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列强的侵路,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斗争,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尤其是在反抗过程中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故答案为:(1)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持续发展。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抗斗争具有自发性、持续性、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经历了由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
(2)开展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3)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国民党形成了正面战场,组织起大规模会战。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组织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各界爱国群众以各自不同的形式积极支持抗战;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民族独立是民族振兴发展的前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列强入侵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国共合作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1)⑥;⑨;⑩;③;⑧;⑤;⑦
(2)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开展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任选其一即可。
(4)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的近代化历程。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属于列强侵略的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因此填⑥⑨⑩;属于中国人民反抗的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因此填③⑧;属于探索近代化的有: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因此填⑤⑦;
(2)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此时俄国掀起了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日本则是明治维新;
(3)根据所学可知,④和⑤的关系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开展了洋务运动;⑥和⑦的关系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变法;⑧和⑨的关系是:1898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任选其一即可;
(4)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的近代化历程;
故答案为:(1)
1、⑥
2、⑨
3、⑩
4、③
5、⑧
6、⑤
7、⑦
(2) 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开展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任选其一即可。
(4)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的近代化历程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回答,注意他们的不同类型;
(2)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任意选取一组回答,注意一定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观察,看看他们反映出的时代发展趋势,注意紧贴材料信息分析回答。
16.【答案】(1)鸦片战争。1842年。回顾了香港岛被割占的惨痛历史,有助于吸取历史教训;说明了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寻根同心活动表达了香港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了香港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有助于香港的稳定发展和一国两制的推行。
(2)1860年;②;《北京条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我们应拥有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意识和决心;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维护祖国统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铭记历史,落后就被挨打;少年强则国强,吾辈更当自强不息。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⑴第一问和第二问,由题干信息“南京条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三问由题干信息“寻根追梦 同心同行”,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1997年香港回归等史实进行谈实现意义。
⑵第一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咸丰”是咸丰帝的年号,其在位时间1850至1861年,可知咸丰十年为1860年;第二问和第三两问可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司给英国。
⑶第一问和第二问,由提取题干有效信息“1901年”“《辛丑条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1900年5月底,英、俄等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最终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第三问为开放性题目,可以从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清政府方面作为切入点,同时注意身份是中学生。
故答案为:⑴鸦片战争。1842年。回顾了香港岛被割占的惨痛历史,有助于吸取历史教训;说明了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寻根同心活动表达了香港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了香港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有助于香港的稳定发展和一国两制的推行。
⑵1860年;②;《北京条约》。
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我们应拥有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意识和决心;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维护祖国统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铭记历史,落后就被挨打;少年强则国强,吾辈更当自强不息。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相关史实。内容涉及了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相关史实。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17.【答案】(1)①张楚,洪秀全。②正确;未涉及;错误③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共产党人重视农民战争,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2)④北京;中国共产党能够作为执政党,承担起建设新中国的任务。⑤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五四运动;土地改革;太平天国运动;李自成起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⑴①根据所学内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他们建立的政权名称是张楚,即张大楚国。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是洪秀全。
②根据“流寇主义”、“必须建立根据地。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可知,古代农民起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古代农民起义指导思想的问题,B未涉及;古代农民起义的斗争方式便使武装斗争,所以C错误。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辈革命家之所以能够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原因应结合所学内容可从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共党人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⑵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京”指的是北京。“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意味不走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迅速腐化堕落、丧失政权的老路,而是要作为一个执政党,承担起建设新中国的任务。⑤根据“1950年新中国开启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从而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陈胜吴广起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难历程,让我们认识到: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18.【答案】(1)学派:儒家学派。内容:仁政治国;以民为本。
(2)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愿望:均田地;均贫富。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21cnjy.com
(4)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知识点】土地改革;太平天国运动;土地改革的意义;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儒家学派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是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仁政”的主要内容是仁政治国;以民为本。
(2)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均田地;均贫富愿望。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4)本题考查对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全面胜利的认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故答案为:(1)学派:儒家学派。内容:仁政治国;以民为本。
(2)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愿望:均田地;均贫富。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4)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土地改革等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学会分析材料即可作答。
19.【答案】(1)皇帝:唐玄宗。措施:帮助灾民修造房屋;减免灾民赋税;向灾民发放救济物资。(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困难:政府缺乏能用来赈灾的财力和物力。评价:统治者于穷匮之中的心长力拙。
(3)举措:为武汉增强救治力量;增加救治床位。原因:党中央(政府、国家)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4)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答出任意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贞观之治”;太平天国运动;“中国梦”
【解析】【分析】⑴皇帝:根据“ 开元八年六月”可知是唐玄宗在位期间。措施:根据“遣使赈恤(救济)及助修屋宇”得出帮助灾民修造房屋;根据“以宋、滑、充、郓四州水,免今岁税”得出减免灾民赋税;根据“关中久雨害稼,京师饥,诏出太仓(粮仓)粟二百万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赈给之”得出向灾民发放救济物资。
⑵事件:根据“(1851年发生的)一场绵延了十多年的内战之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困难:根据“既缺乏可以用来御灾荒的存粮,也缺乏可以用来御灾荒的财力”得出政府缺乏能用来赈灾的财力和物力。评价:根据“所表达出来的却大半都是穷匮之中的心长力拙”得出统治者于穷匮之中的心长力拙。
⑶举措: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迅速启动,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得出为武汉增强救治力量;根据“让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很短时间内拔地而起”得出增加救治床位。原因结合“中国展现出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和所学可知是党中央(政府、国家)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⑷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当今中国能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前提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皇帝:唐玄宗。措施:帮助灾民修造房屋;减免灾民赋税;向灾民发放救济物资。(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⑵事件:太平天国运动。困难:政府缺乏能用来赈灾的财力和物力。评价:统治者于穷匮之中的心长力拙。
⑶举措:为武汉增强救治力量;增加救治床位。原因:党中央(政府、国家)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
⑷前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答出任意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以“ 在社会遭遇重大灾害时,政府的救灾措施与赈济能力充分体现出一个政府的治国能力和政治智慧。 ”为主线,考查了开元盛世、太平天国运动、中国新冠疫情的防控等相关史实。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20.【答案】(1)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1945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农民运动;三民主义。
(3)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连,立志报效祖国;增强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的胜利;义和团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1抗日战争爆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农民运动。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20世纪80年代,为使农民“富起来”,我国在农村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结合所学知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为实现“强国有我”的誓言,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连,立志报效祖国;增强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培养亲社会行为,奉献社会;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三民主义、新中国的成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85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10.8%)
主观题(占比) 165.0(89.2%)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0.0%)
主观题(占比) 10(5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材料分析题 9(45.0%) 147.0(79.5%)
综合题 1(5.0%) 18.0(9.7%)
单选题 10(50.0%) 20.0(10.8%)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90.0%)
2 容易 (5.0%)
3 困难 (5.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第一次国共合作 15.0(8.1%) 14
2 义和团运动 42.0(22.7%) 4,15,20
3 台儿庄战役 20.0(10.8%) 13
4 太平天国运动 96.0(51.9%) 8,9,10,15,17,18,19,20
5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22.0(11.9%) 15
6 戚继光抗倭 10.0(5.4%) 11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0(5.4%) 17
8 “贞观之治” 20.0(10.8%) 19
9 林则徐禁烟运动 51.0(27.6%) 1,2,11,12,15
10 五四运动 10.0(5.4%) 17
11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0(8.1%) 14
1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0.0(10.8%) 13
13 “中国梦” 20.0(10.8%) 19
14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10.0(5.4%) 17
15 洋务运动 22.0(11.9%) 15
16 百团大战 22.0(11.9%) 4,13
17 火烧圆明园 2.0(1.1%) 6
18 抗日战争的胜利 18.0(9.7%) 20
19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94.0(50.8%) 3,4,13,14,15,16,20
20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52.0(28.1%) 11,13,15
21 第二次鸦片战争 78.0(42.2%) 4,5,7,13,14,15,16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0(9.7%) 20
23 李自成起义 10.0(5.4%) 17
24 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10.0(5.4%) 11
25 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37.0(20.0%) 15,16
26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20.0(10.8%) 18
27 土地改革的意义 20.0(10.8%) 18
28 土地改革 30.0(16.2%) 17,18
2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0(9.7%) 20
30 戊戌变法 22.0(11.9%) 15
31 日本明治维新 22.0(11.9%) 15
32 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 22.0(11.9%) 15
33 抗美援朝 20.0(10.8%) 13
34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8.0(9.7%) 2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