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阶段综合练习:第三章 声 单元测试(Word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阶段综合练习:第三章 声 单元测试(Word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29 12: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A.探测敌方潜艇的声呐
B.黑夜中飞行的蝙蝠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振动的手臂
2.如图示的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3.图,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4.如图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5.“鹏鹏,该吃饭了!”听见声音,正在做作业的鹏鹏不用抬头看就知道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在声源处 B.在传播过程中
C.在人耳处 D.在声源和人耳处
7.下列事件中,你认为可能的是(  )
A.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应用了超声波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有些小动物可以预感地震是听到了地震产生的超声波
D.在相同温度和介质的情况下,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大于次声波
8.图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响度
9.下列关于如图示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太空中宇航员间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能传声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D.医生用B超检查人体内脏是借助超声波获得人体内脏的图像信息
11.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大
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
C.广场舞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高
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3.定向发射超声波可以用来测量距离。海洋科考工作者向海底发射定向超声波,4 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此处海底的深度为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形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小孩子的声音,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变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从而使音调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5.小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由自己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__不同;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的音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________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________不同。
16.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数字58.60,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噪声监测设备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
17.现代科学家已研制成功一种叫做“水母耳”的海上警报器,用来接收________声波,从而预报海上风暴;科研人员还设计制造了一种模仿蝙蝠发出的________声波的声音,放在农田或粮仓里播放,老鼠听到后就惊恐不安,纷纷逃遁,甚至发疯相残。
18.如图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小明在音乐厅里弹钢琴,琴声传到距离他17 m远的观众耳中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19.拿一个滴答作响的小闹钟,先把它放在硬桌子面上,再把它放在空木盒或空纸盒上,两次在距离闹钟相同的位置听闹钟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第二次听到的声音常常比第一次更__________(选填“大声”或“小声”)。根据上面的实践,我知道了,加个空盒会增加声音的__________(填声音的特征)。这个空盒子也叫“共鸣箱”,你所知道的有共鸣箱的乐器: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乐器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
20.(6分)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_______。
21.(16分)如图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________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2)仍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的__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实验中,用到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22. (8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______。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外,可能还有材料的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四、计算题(共12分)
23.(4分)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出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 s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再经过0.2 s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24.(8分)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该列火车运行速度是20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司机鸣笛后2 s 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1)2 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2)2 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答案
1.C
2.A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活动的目的,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面颊能够感觉到振动,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是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和慢划,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C 
4.A
5.C  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人。
6.A 7.A 
8.B
9.A  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即液体能传声,故A正确;演奏古筝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改变了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10.D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A错误;太空中宇航员间是通过无线电通话的,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错误;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从传播过程中阻碍噪声的传播,C错误;超声波穿透能力强,可以借助超声波获得人体内脏的图像信息,D正确。
11.D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
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12.B  本题考查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水和空气这两种物质中,声音在水中传播得快,在空气中传播得慢,故A错误;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广场舞噪声扰民是因为广场舞响度太大,故C错误;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故D错误。
13.3000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频率 高
15.响度 音调 音色  调节录音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大小;声音没有跑调,说明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所以播放出来声音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是因为音色不同。
16.分贝(dB) 增大 不能
17.次 超  风暴会产生次声,人们利用次声的接收预报风暴。
蝙蝠可以发出超声,老鼠听到后会有反常举动。
18.甲、乙 0.05
19.大声 响度 吉他(或二胡、小提琴)
20.(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2)变小 真空
(3)传声
21.(1)振幅 慢 低 频率(快慢) 
(2)振幅 响度
(3)发出声音的音调低于20 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4)控制变量法
(1)拨动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的快慢有关: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的振幅相同。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拨动尺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尺子振动的幅度有关: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小,尺子的振幅越小,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由此可得出结论: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幅有关。
(3)因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但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20 Hz,属于次声波,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使人听不到声音。
22.(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2)吸音性能 
(3)聚酯棉 
(4)厚度
(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的声音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
(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映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因此仅从吸音性能角度考虑,最适合用于隔音墙装修。
(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外,可能还有材料的厚度等有关。
23.根据v=可得:
喊话处距离右面山崖的距离为
s右=s声右===51 m,
声音从喊话处到达左面山崖再返回所用时间:
t左=0.3 s+0.2 s=0.5 s,
喊话处距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
s左=s声左===85 m,
山谷宽度:s=s右+t左=51 m+85 m=136 m。
24.(1)由v=可得,2 s内火车运动的路程:
s1=v1t=20 m/s×2 s=40 m。
(2)2 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s2=v声t=340 m/s×2 s=680 m。
(3)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和火车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火车鸣笛时与隧道口距离的2倍,所以,火车鸣笛时与隧道口的距离:s===36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