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阶段综合练习: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单元测试(Word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阶段综合练习: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单元测试(Word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29 12:1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 B.课间,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
C.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 D.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
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判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事先选定参照物
B.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D.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为参照物
3.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由于楚人没有弄清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后人笑话。实际上落入江底的剑相对于船和江岸的运动情况分别是(  )
A.运动、静止 B.运动、运动
C.静止、运动 D.静止、静止
4.一个无风的早晨,小明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在快速行驶的途中觉得有风迎面吹来,此时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公路两旁的房屋
C.小明他自己 D.公路两旁的树
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
6.由速度的概念及公式v=可知(  )
A.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长
B.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短
C.运动相同的路程,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短
D.运动时间相同,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短
7.如图示,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 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 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8.有三个物体在运动,甲在30 min内前进了1.75 km,乙在1 h内前进了3780 m,丙在10 s内前进了10 m,那么甲、乙、丙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
A.v甲>v乙>v丙 B.v甲<v乙<v丙
C.v乙>v甲>v丙 D.v乙>v丙>v甲
9.关于能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能量是跟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B.能量有多种形式
C.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D.龙卷风摧毁房屋,说明人类不能利用能量
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图像如图示,分析图像可知(  )
A.甲车的速度最大,丙车的速度最小
B.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C.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
D.甲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则乙车和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 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  )
A.所用时间为2.4 h
B.所用时间为2.6 h
C.平均速度为48 km/h
D.平均速度为50 km/h
1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示,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0~15 s内的平均速度v甲>v乙
C.两物体在15 s末速度相等
D.在20 s末甲乙两物体相距40 m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3.如图示,司机回答乘客的话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而公路旁小朋友的赞叹又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14.如图示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四次的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是0.02 s,从频闪照片可以判断出,该木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15.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
(1)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2)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 cm,则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速度为________m/s。
16.星期天,小强一家驾车去旅游。汽车即将进入六盘山隧道时,小强从入口处的标示牌得知隧道全长2380 m,他观察了汽车速度计,如图示,当时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km/h,以这个车速通过隧道需用时间为________s。
17.小明乘坐高铁从上海到南京,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站名 上海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 7:25 7:42 7:58 8:38
发车时间 7:00 7:27 7:44 7:59 ——
里程/km 0 84 126 165 301
由运行时刻表可知,从常州到南京的里程为________km,列车从上海到苏州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h。
18.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 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 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 m,则经过________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 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__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________(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
19.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保持在37 ℃左右,食物也可以说是一种“燃料”,营养成分在人体细胞里与氧结合,提供维持人体体温所需的能量,这些能量是由食物的________能转化而来的。
三、实验探究题(共17分)
20.(7分)如图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设计实验:在此实验中,我们研究的是________(选填“玻璃管”“水柱”或“气泡”)的运动情况,所需要的测量器材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________,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
(4)若测得气泡从管子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1.(10分)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如下实验。

路段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AB 40.0 2 ______
BC ______ ______ ______
AC 90.0 3 ______
(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表中的数据。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__________(选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这样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斜面的坡度不能过大,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过小,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7分)
22.(8分)港珠澳大桥,至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 km,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1)开通前测试:一辆汽车通过大桥的时间约为0.5 h,则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正式开通后,一辆观光大巴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通过大桥要用多少分钟?(保留1位小数)
23.(9分)“十一”期间,小强一家开车到大连市旅游,接近大连市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此后驾车用1 min匀速通过一段长为600 m的路段。求:
(1)汽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汽车在该路段是否超速行驶。
(3)请写出一句相关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要按交通法规安全驾驶。
答案
1.C  桃树上结出桃子是植物的生长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课间,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是声音的传播,不属于机械运动。
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苹果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探照灯光射向天空,探照灯的位置没有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2.C 3.A
4.C  小明觉得有风迎面吹来,风相对于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他自己。
5.A 6.C
7.D  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 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是300 m、300 m、300 m、300 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在每个10 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是200 m、250 m、300 m、450 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故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由图示可知,在30~40 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由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
由图示可知,在20~30 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由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由图示可知,在0~40 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 m,由v=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8.D  s甲=1.75 km=1750 m,t甲=30 min=1800 s,
甲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甲≈0.97 m/s。
s乙=3780 m,t乙=1 h=3600 s,
乙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乙=1.05 m/s;
s丙=10 m,t丙=10 s,
丙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丙=1 m/s。
所以v乙>v丙>v甲。
9.D  能量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关,从宏观到微观,物质运动形态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故A、B正确;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故C正确;龙卷风尽管能摧毁房屋,但是人类依旧可以利用能量,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帆船利用风能前进等,故D错误。
10.C
11.C  (1)由v=得,前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1===1 h;
后半段路程用的时间:
t2===1.5 h;
总时间:t=t1+t2=1 h+1.5 h=2.5 h,故A、B错。
(2)全程的平均速度:v===48 km/h,故C正确、D错。
12.D
13.汽车(司机自己) 地面
14.匀速 1.80 0.9  由图知,每间隔0.02 s,木块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距离为3.80 cm-2.00 cm=1.80 cm。
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时,频闪3次,所以时间t=0.02 s×3=0.06 s,木块运动的距离:s=7.40 cm-2.00 cm=5.40 cm=0.054 m,
则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
v===0.9 m/s。
15.(1)先变大后不变 (2)0.107
16.90 95.2  观察速度计可知v=90 km/h=25 m/s。由公式v= 变形可得,需要的时间为t===95.2 s。
17.136 201.6  列车从常州到南京的距离:s=301 km-165 km=136 km;列车在上海的发车时间是7:00,到苏州的时间是7:25,所以列车从上海到苏州的时间:t′=7:25-7:00=25 min= h。列车从上海到苏州的路程:s′=84 km,平均速度是:v′===201.6 km/h。
18.8 0.7 变慢
(1)反应时间是0.4 s,72 km/h=20 m/s,所以反应过程汽车运动的距离是s=vt=20 m/s×0.4 s=8 m,则经过8 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据(1)可知,司机反应后刹车的距离是s=33 m-8 m=25 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反应过程汽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 m-25 m=14 m,根据v=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0.7 s;
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
19.化学
20.(1)气泡 刻度尺 停表 
(2)运动
(3)时间 慢 
(4)0.08
(1)“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要研究的是气泡的运动情况,需要测出气泡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所需要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和停表。
(2)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得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4)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 m,时间t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平均速度:v===0.08 m/s。
21.(1)0.2 50.0 1 0.5 0.3
越来越大
(2)v= (3)便于测量时间
(4)小车运动时间太短,不好测量时间
小车静止不动
22.(1)由题意可知,大桥的长度s=55 km,汽车运动的时间t1=0.5 h,则汽车的速度:v1===110 km/h。
(2)观光大巴的速度:v2=20 m/s=72 km/h,
根据v=可得,汽车过桥需要的时间:
t2=== h=45.8 min。
23.(1)汽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v===10 m/s=36 km/h。
(2)根据标志牌上的数据可知,该路段限速60 km/h>36 km/h,因此汽车没有超速行驶。
(3)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不要超速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