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
一、水的物态变化与温度
1.水的三态: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
(1)定义:物体的____________叫做温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标。②生活中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____。摄氏温标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沸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某地气温-3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的结构、原理
(1)温度计的构造:下有__________,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
__________;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感温液的__________性质进行工作。
(3)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20 ℃ -30~50 ℃ 35~42 ℃
分度值 1 ℃ 1 ℃ 0.1 ℃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无 感温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温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使用前要甩几下,可离开人体读数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它的________,判断其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计的感温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感温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________________相平。
5.体温计感温泡的上方有一个________,这个构造使体温计在温度升高时水银可以通过它上升到上面的玻璃毛细管里,当温度下降时,水银就在这个位置断开,而不能回到感温泡里,因此体温计______离开人体读数。
二、熔化和凝固
6.熔化
(1)定义: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叫做熔化。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3)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____,此温度叫________;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____。
7.凝固
(1)定义: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叫做凝固。
(2)液体凝固过程的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热,温度______________,此温度叫凝固点;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热,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汽化和液化
8.汽化
(1)定义: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都要________热。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9.液化
(1)定义: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________热。
(2)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四、地球上的水循环
10.升华: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________热。
11.凝华: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________热。
12.水的循环: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__________升到高空,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这样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________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1.晶体与非晶体
分类 晶体 非晶体
熔化特点 熔化时吸热,温度________ 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特点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时放热,温度________
有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
常见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各种金属、食盐、萘等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
2.蒸发与沸腾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必须达到沸点,并且继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缓慢的汽化现象 剧烈的汽化现象
相同点 (1)都是一种汽化现象;(2)都要吸收热量
命题点 水的物态变化
如图示为水的物态变化示意图。在水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
实验一 探究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1)如图示,用水浴法加热试管中的碎冰、碎蜂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熔化,便于观察熔化的特点。
(2)本实验需要观察记录两种固体熔化时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
(3)实验结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
实验二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如图示,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温水,用酒精灯加热。当水温接近90 ℃后,每隔30 s记录一次水温,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________
变化、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并听声音的响度变化。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如下结论:水在沸腾前温度________,在沸腾时温度________;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上升时________,在沸腾过程中上升时________;水在沸腾前响度________,在沸腾时响度________。
(3)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可见沸腾过程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实验三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1)如图示,将密封的碘锤浸没于开水中,发现碘锤中碘颗粒消失,产生很多紫红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发现紫红色的碘蒸气消失,碘锤中又出现碘颗粒。在整个过程中,________看到液态的碘,物态变化过程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2)加热时产生碘蒸气,停止加热,碘蒸气消失,碘锤中又出现碘颗粒,说明升华________热,凝华________热。
类型一 物态变化与吸、放热
1.[2020·淮安]如图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2.[2020·广州]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3.[2020·随州]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
B.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
C.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
D.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
4.[2020·通辽]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5.[2020·黔东南州]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6.[2020·株洲]如图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一层水雾,影响视线。这些水雾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理现象( )
A.升华 B.凝华
C.液化 D.汽化
7.[2020·临沂]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如图示水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8.[2020·河北]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汽化、升华 B.液化、凝华
C.凝固、凝华 D.升华、熔化
9.[2020·枣庄]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10.[2020·济宁]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表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________。
金属 铁 铜 银 金 钨 铝
熔点t熔/℃ 152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t沸/℃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
类型二 物态变化中的实验探究问题
11.[2020·阜新]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计 ②石棉网 ③装水的烧杯 ④酒精灯
⑤装有海波的试管
(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________(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的海波进行实验。
(3)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5)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48 ℃时,其状态是________。
A.固态
B.固液共存态
C.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12.[2020·黔东南州]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 min 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读数是______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图________(选填“A”或“B”)。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
类型三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及其应用
13.[2020·深圳]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
A.图甲: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
B.图乙:把鱼埋在冰粒中利用了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图丙: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
D.图丁: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渠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14.[2020·黔西南州]阅读下面的短文: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仿照示例,指出短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示例]二氧化碳气体凝华,放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核心要点突破】
1.冰 水 水蒸气
2.(1)冷热程度
(2)②摄氏度(℃) 0 ℃ 100 ℃
零下3摄氏度 负3摄氏度
3.(1)感温泡 水银、煤油或酒精 玻璃毛细管
(2)热胀冷缩
4.(1)量程 分度值
(2)容器底或容器壁 液柱的上表面
5.缩口 能(可以)
6.(1)固 液
(3)①吸收 保持不变 熔点
②吸收 不断上升
7.(1)液 固 (2)①保持不变 ②不断降低
8.(1)液 气 (2)蒸发 沸腾 吸
(3)①液体的表面积 ②液体的温度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4)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热
9.(1)气 液 放 10.固 气 吸
11.气 固 放
12.水蒸气 液化 凝华 熔化
【教材知识纵横】
1.不变 降低 2.表面 吸收热量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 熔化、汽化、升华 凝固、液化、凝华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一 (1)使冰和蜂蜡受热均匀 (2)状态 温度
(3)保持不变 吸热 不断升高 吸热
实验二 (1)水温 气泡 (2)不断上升
保持不变 越来越小 越来越大 较大 较小 (3)需要
实验三 (1)没有 升华 凝华 (2)吸 放
【中考真题链接】
1.D 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2.C 由于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热,故A和D均不符合题意;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于固体不具有流动性,故B不符合题意;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由于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所以可以判断这种物态变化为液化,故C符合题意。
3.A 夏天,在景区喷雾,液态小水滴蒸发为气态水蒸气,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吸收热量,可达到降温的目的,故A正确;夏天,空调房间内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窗玻璃的外侧,形成水雾,故B错误;下雪时,水蒸气凝华形成雪,凝华放热,当雪熔化时固态的雪变为液态的水,熔化吸热,所以化雪时气温更低,故C错误;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4.C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故A错误;地面上的水消失是由于发生了汽化,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二者形成原理不同,故B错误;樟脑丸变小过程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C正确;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放热,所以下雪不冷化雪冷,故D错误。
5.B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正确。“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6.C 护目镜上起了一层水雾,是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护目镜,发生液化形成的。
7.A
8.B 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或者固态,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为凝华,所以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液化与凝华。
9.C 由图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变为乙,乙吸热变为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错误,C正确。
10.熔化 钨 合金在常温下是固态,是由不同种金属经过熔化再冷却后得到的。有的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原因是该金属熔点过高。
11.(1)④②③⑤① (2)小颗粒
(3)42 (4)BC (5)C
12.(1)96 B (2)98
(3)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液化
13.C 自制简易冰箱是通过水的蒸发吸热来使食物处于低温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把鱼埋在冰粒中,一是利用了冰温度较低的特点,二是冰熔化会吸热,从而保持鱼新鲜,故B不符合题意;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来保存蔬菜的,故C符合题意;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少水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14.(1)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属于升华现象,吸热
(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