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学习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第二课时
内容品读。
走进第一间小屋
1. 结合文章第7、8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
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
其次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憎交织的经历;
最后用两个假设句形成对比,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
2.第一间精神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构建第一间精神小屋?
作者告诉我们: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爱应该比恨多。因为“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精神空间时,要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假如爱比恨多小屋,就会光明温暖;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会凄风苦雨,愁云惨淡,我们的精神也会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1.根据分析第一间小屋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二间小屋的。
第二间小屋:作者首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于事业的时间概念,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然后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走进第二间小屋
2.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什么?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最后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1.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三间小屋的?
走进第三间小屋
点拨: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
告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维”
“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2.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
要有一个独立的自我
3.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说的“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点拨: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
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
但我也有自己的绿色和芬芳!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但丁]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才能,也不必悲叹自己的平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魅力。---[松下幸之助]
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罗曼罗兰]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毕淑敏]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彼此间的关系。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即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其内涵侧重人之常情,这是精神世界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基础性的情感。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即规划事业生涯,寻找并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精神的小屋”装的不是精神类的东西,而是“事业”。在作者看来,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能使精神愉悦,同时也能使精神世界在事业的“濡养”下充沛、富有生命力。但是这个事业很难一下子找到,往往需要消耗半生,等人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剥去金钱、地位这些附着于事业上的光环,才能追寻得到。
所以,第二间小屋盛放事业,指向的是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可以说从精神的层次来看,这比第一间小屋的喜怒哀乐之情,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既要第一间小屋的喜怒哀乐之情,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既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这又是一个提升。
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从情感到理性的构建,逐步提高,共同构建了作者心目中的精神大厦。
2.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 “有一颗大心”,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点拨:人类的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
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渐渐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精神大厦!
3.文章结尾“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你打算在精神大厦里安放些什么呢?
如: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等,都放进我们的精神大厦,那么我们精神的宇宙,该是多么的辽阔啊!
语言赏析
读毕淑敏的作品,让人激动,令人深思。文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为我们构建了精神的三间小屋,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的具体鲜明。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品一品。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示例:“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赏析: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具体交代第一间精神小屋内存放的情感。表明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精神世界。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爱比恨多的精神小屋的美好。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2.“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针芒在身。”这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述了什么内容?
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示例: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3.请大家仿照示例,再读第二间精神小屋部分圈点勾画,做批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挟持”“人质”说明事业对人的精神濡养或腐蚀的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明确了我们对事业应有的态度。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拓展延伸
毕淑敏语录
1.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2.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3.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4.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
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毕淑敏《造心》
课堂总结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是从属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他们的维护者,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需要有点向往,有点激情,更需要点精神,否则会变得鄙陋、庸俗。
王鲁湘:我们无法诗意地生活,但是我们可以追求诗意的生活,如果我们连追求诗意生活的想法都没有了,那么我们的生活注定永远苍白甚至贫瘠。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教师寄语
精神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所不可缺少的。作为当代中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我们应该给自己的心灵适当的存放空间;对于我们在课内课外获得的信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要经常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的寓意是什么?
2.“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有什么表达效果?
(1)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2)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3)完善自我,弘扬个性。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形象地写出了小屋的幸福、美好。
3.“鸠占鹊巢”一词在文中如何理解?
4.文中写“第二间小屋”时,运用了一些数字,这有什么好处?
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三间小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鹊”指事业;“鸠”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该词在文中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取代了事业。
真实准确地分析了人生短促,应珍惜时光,干一番事业。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安放我们自身”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白自己的爱和憎,才能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作业布置
1.我的精神小屋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请根据上述材料,选取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下列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道加以写作。
精神的三间小屋
引论
结论
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本论
第一间小屋
第二间小屋
美好人性 健康人格
建筑三间小屋
扩建精神大厦
第三间小屋
撑起精神世界大厦
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盛放着我们的事业
安放我们自身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