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9 13:13:41

文档简介

武威市民勤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选题(50 分)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 A、B、C、D 相对应的节气,正确的一组是( )
A.夏至、冬至、春分、秋分 B.夏至、春分、冬至、秋分C.冬至、春分、夏至、秋分 D.冬至、秋分、夏至、春分
2.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在北半球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是( )
A.A B.B C.C D.D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时,则此时( )
A.南纬 23°26′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
B.南半球昼短夜长
C.地球公转速度将变慢 D.此时南半球为冬季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A 点位于 C 点的( )
A.西北 B.正西 C.东北 D.正东
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 B 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A.A B.B C.C D.D
图甲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岩浆活动的相互关系,图乙示意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转化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沉积岩层 3 与岩浆活动 1 的接触地带形成岩石 m,岩石 m 与岩浆活
动 2 的接触地带形成新的岩石 n(如图甲所示)。n 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岩石类型是( )
A.①a B.②c C.⑦a D.⑥c
7.图乙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⑤⑩ C.④⑥⑦ D.⑧⑨⑩
“和田玉”古称昆仑玉,玉石矿体一般位于海拔 3300~4600 米的昆仑
山中,大约 2.5 亿年前岩浆侵入大理岩中使其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而形成。
源于昆仑山的河流河滩中也有玉石富集。下图为和田及周边地区玉石矿点分布及昆仑山地层地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玉石矿体所属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为( ) A.沉积岩、外力作用 B.岩浆岩、变质作用
C.变质岩、变质作用 D.变质岩、冷凝作用
9.游客经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以下说法最符合的是 ( )
A.甲地捡到玉石多棱角,表面较粗糙
第1页共4页
B.乙地聚有大量多棱角的玉石,成为露天矿
C.丙地玉石呈扁球状、磨圆度好,表面光滑且有擦
D.丁地玉石矿丰富,储量大
2020 年 1 月 14 日上午 8 时,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在过去的 24 小时内,塔阿
尔火山持续喷发,喷出了 500 米高的熔岩及 2 千米高的黑灰色火山灰。下图为塔阿尔火山喷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火山喷发物来自( )
A.地壳 B.岩石圈 C.软流层 D.内核
11.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 年 11 月 17—18 日,内蒙古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中东部、黑龙江大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平均积雪深度 5-15 厘米,局部达到 20 厘米以上。下图示意 17 日 20 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
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时 A 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004 百帕 B.1008 百帕
C.1012 百帕 D.1023 百帕
13.造成 11 月 17 日夜间降雪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准静止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气压带影响地区温和多雨B.丙气压带影响地区寒冷干燥
C.B 风带与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A 风带与乙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15.下列天气现象的成因与甲地气流运动相类似的是( )
A.合肥夏季的雷阵雨 B.江淮地区的梅雨 C.我国冬季的寒潮 D.北方冬春的沙尘暴
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瞪羚等食草野生动
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迁徙。读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原因是该地区( )
A.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 D.地势的空间差异
17.野生动物从①地迁徙到②地的时间可能是( )
A.1~3 月 B.4~6 月
C.7~9 月 D.10 月~12 月
下图是根据联合国 200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
2001~2050 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8.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
第2页共4页
19.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下图为“某城市 2018 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该城市 2018 年的人口容量为( )
A.351 万 B.105.6 万 C.97.3 万 D.85.4 万
21.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市政 C.教育 D.劳动就业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展,令人关注。而作为疫情最早爆发的
中国,疫情却得到有效控制,受到普遍赞誉。在疫情蔓延之初浙江温州,远离中国疫情爆发地湖北,曾经一度排名城市确诊病例人数 TOP10。读温州累计确诊人数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22.温州成为湖北外确诊病例人数较高的地区,原因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地处沿海,对外联系便利,海外输入病例较多
B.工商业发达,湖北籍人口流入多,将病例输入
C.在鄂温州商人返温,输入病例,在“熟人社会”中传播 D.应对不及,防疫物资短缺,防疫设施更新滞后
读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多日平均借车与还车数量统计图,完
成下题。
23.下列时间,该租赁点自行车数量最少的是( )
A.8 时 B.12 时 C.16 时 D.18 时
24.推断该租赁点最可能位于 ( )
A.住宅区附近 B.公园附近 C.商场附近 D.学校附近
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进行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优化。
下图反映村落结构发展的趋势是( )
A.区位优越,布局合理 B.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C.方便出行,环境舒适 D.邻里和睦,城乡一体
二、综合题 50 分
26.读图(下图中,左图为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示意图,右图为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1)左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____,右图所示季节为南半球____。
(2)右图中 A 气压带的名称为____气压带,马来群岛终年受其控制形成____气候(类型名称), 特征为____。
第3页共4页
(3)左图中 M 城此季节季风的成因是____,此时其降水特点是____。此季节降水的气候特征 是____。
(4)B、C 气压带之间风带的名称为____带,在其影响下海水会向____(方向)流。
(5)左图中高气压是____(填气压系统名称),它切断了____(填气压带名称),使其只能保留 在海洋上,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季风。
下图为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
(1)如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功能区
对应正确的是 。(双选)
A.①-商业区 B.②-住宅区 C.③-工业区 D.④-文化区
(2)甲、乙、丙、丁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原因

(3)该市计划在 a、b、c、d 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
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 ,原因
是 。
(20 分)
材料 1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据截止 2019 年 12 月)
材料 2 “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
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 300mm,蒸发量却在 200mm 以上。1972 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1982 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
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 年 11 月 16 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
(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
(4)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
第4页共4页
、高一地理答案
ABACA DBCBC DCCCA ABBCC DCAAC
26.
(1) 冬季 夏季
(2) 赤道低 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少雨 高温干燥
(4) 西风带(中纬度西风带) 向东(东南)流
(5)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27.(1)A>B>C (1分)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2
分)
(2)D地 (1分) ①靠近文化区;②地势较高;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高;⑤交通比较便利。 (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3)河流下游,(2分)盛行风下风向(2分)
28.
(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
(2)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4)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