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答案(选修)
选择题
1-5 ABDBB 6-10 BCCAD 11-15 ACDBB
16-20 BDABD 21-25 DDCCB 26-30 DBDCA
简析
1. 由图可知,海拔0~200米的范围内集中了56.2%的人口,因此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平原。
2. 热带多雨地区低地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而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3. 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
4.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相较于图中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更适宜人类居住,人口分布比较集中,B项正确。
5.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由材料中的“开发区”,以及图示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可推知,该地区人口由南向北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北部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B项正确。
6.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或是因一个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人们难以生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三江之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是因三江之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有的迁入城镇,所以属于生态移民,B正确;而三峡库区居民外迁,是因三峡大坝的修建及蓄水,使上游部分地区淹没而引起的,A错误;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是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错误;地震区灾民是因地质灾害的影响而迁移,D错误。
7. 本题考查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的意义,三峡移民和当地居民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杂居”在一起,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C正确;;而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只是受到影响,但难以改变,A错误;“杂居”就是与当地居民接触,这不是意义的体现,B错误;移民分散在当地居民中,不便于对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D错误。
8.本题考查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城镇的原因,就近迁入城镇,自然环境变化不大,便于移民适应自然,①正确;距离近,风俗习惯差别不大,便于移民适应风俗,③正确;而移民的迁入是长期行为,所以交通不是主要考虑因素,②错误;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方式不同,其原有的生活方式,难以改变,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9.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大量外籍劳工进入阿联酋,可以缓解国内劳动力紧张状况,A项正确;可以减缓阿联酋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B项错误;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国家收入,C、D项错误。
10. 本题考查区域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美国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重大,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福利待遇好,D项正确。
11.本题考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资源环境承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由于它只考虑生存条件,因此表示一个极限值即最大值,故①A项正确,BCD项错误。
1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是在不同的消费水平下得到的环境人口容量,这证明人口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二者呈负相关,C正确,ABD项错误。
13.本题考查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其他因素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所以D对,ABC错。
14.本题考查没有生态赤字的省区,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区,就不存在生态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故B正确,ACD错误。
15.本题考查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衡量生态承载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故B正确,ACD错误。
16.本题考查“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正确理解,“水土”指的是资源和环境,不仅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还应包括其他可供人们开发利用的一切资源;“养不起一方人”是指当地资源和环境不能满足人口生存需要,A错,B对;“养不起”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人口容量小,C错;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不仅有经济水平,还有资源、技术等,其中资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D错。
17.D 【解析】本题考查易地扶贫搬迁对安置区的主要影响,迁入安置区的人口增多,会加大安置区资源、环境的压力,D对;安置区不一定是城市,多为资源和环境条件较好的农村、牧区等,安置区不一定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A、C错;迁入人口引起的安置地人口数量增长属于机械增长,B错。
18.对两幅图进行准确定位,根据河流名称及铁路、山脉、矿产等周边地理事物可确定①城市为太原市,②城市为天津市。太原市地处汾河河谷平原,东、西、北三面均为山地,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所以地形和河流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铁路、公路交通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天津地处滨海平原,地势平坦、临近渤海且有海河流经,水陆交通便利,过去是作为北京的海上门户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选A。
19.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与其近海的地理位置有关,可以发展为天津市乃至整个京津唐工业区的港口职能服务区;港口作业要有大面积的土地,这里有土地的优势;该地还有国家政策支持。选B。
20.D 21.D
22. 高级住宅区主要建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多位于位于地势较高和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且靠近文教区,D正确。
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业区地租最高,其次是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最低是工业区,C正确。
24.地坑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墙体厚,冬暖夏凉,C正确。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这不是地坑院修建的基本条件,D错误。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条件对建筑风格影响较小,AB错误。
25.地坑院墙体厚,冬暖夏凉,抗震性好。就地取材,消耗的资金相对较小,但因位于地下,通风采光条件差,综上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所以选B。
26.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位于安徽江西等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河流众多,无结冰期,ABD错,C正确。
27.该地房屋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一旦着危及四邻,马头墙利于防火;马头墙房屋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有祈福之用;马头墙本身就是隔风、防风;该地降水丰富,马头墙并不能防水,D正确。
28.与长江中下游棉区相比,新疆棉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有利于优质棉花的生长,A错,D正确;长江中下游棉区属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新疆棉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低平是长江中下游棉区的特征,故B错;新疆棉区以沙质土壤为主,黑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故C错。故选D。
29.新疆气候干旱,灌溉水源是制约棉花种植的主要因素。由图可知,新疆棉花主要种植区位于山麓冲积扇,利用高山冰雪融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故C项正确;新疆山麓冲积扇区,地形平坦,有利于耕种,但耕种的基础也是由于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所以地形不是影响新疆棉花种植区分布的主要直接因素,故A项错;新疆山麓冲积扇区与其它地势较低的盆地相比,热量条件的优势也不明显,所以热量不是影响新疆棉花种植区分布的主要直接因素,B错;新疆人口分布同样与水源关系密切,所以人口分布不属于影响棉花种植的直接因素,故排除D项。故选C。
30.新疆棉花产量大,棉花收获季节需要依靠大量的外来劳动力。近年来,机械化采棉模式大规模推广,提高了棉花的采收效率,可节省大量劳动力,节省成本,致“拾花客”数量明显减少,A正确;近年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没有大幅减少,B错;高产品种的大规模种植,对“拾花客”数量的需求有可能提高,C错;“拾花客”主要来自河南、湖北等我国中部省区,前往新疆的“拾花客”数量明显减少,与东部人口老龄化严重无关,D错。故选A。
问答题
1.(1)人口分布不均,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
(2)甲地地处亚马孙平原,地势低平,且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潮湿闷热,不适宜人类生存。
2.(1)X:商业区 Y:住宅区 Z:工业区
(2)c 理由:大型仓储超市占地面积大,该地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3.(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4.(1)牧场以自然而富于创意的牧场景观等项目为特色,为游客营造了一处宁静、舒适、创意、自然、美丽而又欢乐的休闲娱乐场所。所以支撑文创农业得以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文化创意。
(2)台湾飞牛牧场建设通过文创牧场形式发展旅游业,根本目的是通过创造价值,提高单位面积产值,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武威市民勤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选修)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下图为人口分布比重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 1-3 题。1.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形是()
A. 平原 B. 高原 C. 山地 D. 丘陵
2.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原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交通
3.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影响人口分布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A. 宗教信仰 B. 生产活动方式
C. 交通运输条件 D. 生产力发展水平
下图为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该地区是俄罗斯的重要开发区。据此回答 4-5 题。
4. 该区域人口南多北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气温 C. 水源 D. 交通
20 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人口呈现由南向北
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 人口密度低 B. 资源开发 C. 交通条件改善 D. 市场广阔
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样,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主要因保护生态而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阿联酋位于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是世界主要石油
生产国,大量外籍劳工进入阿联酋,使其成为世界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目的国。下图示意阿联酋和美国移民人口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题。
大量外籍劳工进入阿联酋,对其影响主要是()
A. 缓解国内劳动力紧张状况 B. 加重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
C. 降低该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D. 导致社会财富严重外流
美国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重大,其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温暖,交通发达 B. 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C. 政策支持,社会保障完善 D.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下表示意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据此完成 11~13 题。
第 1 页 共 4 页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 16 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 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 亿人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 亿~9 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 亿人之内
11.表中数据中,能代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表中②、③、④数据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 )
A.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相关 B.人均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人均消费水平无关
13.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有( )
①发现新的自然资源 ②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③改变自然资源的分布 ④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往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
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下图示意我国新疆、西藏、山西、河北四省区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据此完成 14~15 题。
14.没有生态赤字的省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山西 D.河北
15.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易地扶贫搬迁是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区域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区域,并通过改善安
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拓展增收渠道来帮助贫困人口逐步致富。据此完成 16~17 题。
16.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正确理解是( )
A.“水土”是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B.资源和环境不能满足人口生存需要
C.“养不起”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多 D.经济水平低导致其环境人口容量小
17.易地扶贫搬迁对安置区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人口老龄化 B.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加大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下面为我国两城市图,读图完成 18~19 小题。
18.图中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和河流、资源丰富 B.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C.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
19.②城市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示意图”且功能区分布合理。读图,完成 20~21 题。
第 2 页 共 4 页
20.图示城市功能区中,最可能为住宅区的是( )
A.a B.b C.c D.d
21.该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
A.正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下图示意某城市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读图回答 22~23 问题。
22.在图中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 工业区 D. 文化区
23.图中丁处距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却较高,其最可能的原
因是( )
A.地表崎岖,有一定坡度 B.气候条件好,降水丰富
C.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D.大量重工业集聚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现存地坑院多建于清末、民国初年,是人们在黄土地上利用镢创肩挑建造而成。下图示意地坑院景观。据此完成 24~25 题。
地坑院的修建反映了当地( )
A. 经济贫困 B. 交通闭塞
C. 土层深厚 D. 干旱少雨
与地上四合院相比,地坑院具有( )
①冬暖夏凉 ②抗震性好
③采光条件好 ④建设耗费资金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徽派建筑主要分布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等地区,山谷里梯田层层、炊烟袅 袅、民居紧依。其民居是农民就地取材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依山就势,构思精巧,
以马头墙最有特色。马头墙又称“风火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
间,往往高出屋顶 1-2 米,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下图示意马头墙及徽派建筑景观。据此完成 26~27 题。
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是( )
A. 以高原为主,夏季多强对流天气 B. 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而均匀
C. 多低山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 D. 河流众多,结冰期短
马头墙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
A. 祈福 B. 防火 C. 防风 D. 防水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
例超过 85%。新疆棉花种植区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区(如下
图所示)。每到收获季节,新疆的棉田会迎来数十万“拾花客”,他们从河南、山东、湖北等省来到新疆采摘棉花。近年来,前
往新疆的“拾花客”数量明显减少。据此完成 28~30 题。
28.与长江中下游棉区相比,新疆棉区种植棉花的优势自
第 3 页 共 4 页
然条件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地势低平 C.黑土深厚肥沃 D.光照充足
29.影响新疆棉花种植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30.“拾花客”数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机械化采棉模式的推广 B.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C.高产品种的大规模种植 D.东部人口老龄化严重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巴西位于南美洲,总人口约 2.13 亿(2020 年),下图示意巴西人口分布和甲地气候降水图。
(1)据图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特点。(6 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甲地人口稀少主要的自然 原因。(7 分)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下图示意某城市规划简图,X、Y、Z 属于城市三大功能区。(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角度,列出功能区 X、Y、Z 的
名称。(6 分)
(2)现拟在 a、b、c、d 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仓储式 超市,请选出最佳地点,并简述理由。(6 分)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 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示意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含预测)。
(1)据图指出 1990~2030 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所处阶段及 该阶段城镇化特点。(5 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 理意义。(4 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 分)
飞牛牧场是台湾最受欢迎的文创牧场,地处台湾省西北部苗栗县,牧场以自然而富于创意的牧场
景观、牧场运物、牧场活动体验、牧场餐饮、牧场商品、牧场住宿、牧场解说、会务服务等项目为特色,为游客营造了一处宁静、舒适、创意、自然、美丽而又欢乐的休闲娱乐场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支撑文创农业得以发展的决定因素。(3 分)
2.台湾飞牛牧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 分)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