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及教材对比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及教材对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6-06 20:2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目录课 标 分 析1学 情 分 析2教 材 对 比345教 学 目 标教学重难点课标分析课 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
1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要着重要意义。
2 本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用“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课标分析3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绕地轴自转、绕太阳公转、随太阳参与银河系的运动等。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并且,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
4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从成因分析,这些地理现象相当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自然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学情分析已有储备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课标要求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存在问题
空间感、动态感不强;归纳概括能力不强解决方法:提供素材、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差距差距教材对比(湘教、人教、中图)教材对比(湘教、人教、中图)教材对比(湘教、人教、中图)教材对比(湘教、人教、中图)教材对比教材对比内容知识调理活动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学会对应太阳高度简图与日照图。
3、至少说出3种正午太阳高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昼弧、夜弧;晨线、昏线;昼半球、夜半球;极昼、极夜。
5、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图解法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及相关文字内容,学会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2、※通过分析“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回归线)示意”3个图,分别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3、运用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及相应的地理现象,更好地理解相关规律。
4、在日照图中,能够判读出晨线、昏线、昼长时数、夜长时数。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学习,增强对地球母亲的热爱。
2、树立地球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
3、通过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学习,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成因。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成因。知识框架(地球运动)知识框架(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欢迎批评指正!再见!知识梳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90°;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H直射知识梳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日影为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计算楼距: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知识梳理昼弧夜弧
昼半球夜半球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热 带南 温 带北 温 带北寒带南寒带23.5°N23.5°S66.5°N66.5°S天 文 特 征气 候 特 征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四季分明终年严寒终年严寒五带的划分知识梳理日照侧视示意图A ●例:读左图,回答:
1.A地昼长为
小时。
B地夜长为
小时
2.A地日出时间为 。八八时B ●四模拟动画教材活动 注:纬度差是指太阳直射点与所求A地的纬度之差。以赤道为界,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图的对比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