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30 10:0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复习课: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世纪中后期:西欧滋生现代社会的胚胎。
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演变催生了冲破精神禁锢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加速了社会的进化。
17-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又催生了振聋发聩的启蒙运动,理性力量鞭挞了旧制度的僵尸,引爆了大革命的惊雷,勾勒出新社会的愿景。英法美革命开启社会转型的大幕,助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1860年代前后,在工业化和民主思潮双重合力下促发中东欧、北美、东北亚的革命和改革浪潮,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广阔的空间得以确立。
一、15—16世纪冲突精神禁锢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前提:中世纪中后期西欧的新变化
一、15—16世纪冲突精神禁锢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前提:中世纪中后期西欧的新变化
中古西欧城市自治曾用过各式各样的政府组织方案,也发明过几乎一切可以想象得出的组合形式,如直接或间接选举制、有限选举权和普选权制、等级代表制、比例代表制、轮流任职制等。由此( )
A 推动近代欧洲民主宪政的产生 B 为城市独立发展奠定基础
C 打断中世纪发展进程 D 巩固了中世纪封建等级制
A
13世纪后半期, 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A
一、西欧近代社会的出现与发展
(一)前提:中世纪中后期西欧的新变化
(二)孕育:15-16世纪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人性的回归
宗教改革——信仰的觉醒
科学革命——科学的思维
冲突教会的束缚,培育启蒙思想的出现。
1、文艺复兴(14-17世纪初)
原因:意大利的商业国家—古典文化——人文巨匠
资本主义萌芽——天主教会的束缚与腐败
表现:
实质: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需要
文艺复兴的发生
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 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 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A
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该学者主张
A. 人性解放 B. 政治启蒙 C. 禁欲主义 D. 与上帝对话
A
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A. 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B. 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
C. 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 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D
2、宗教改革(16世纪)
(1)原因:罗马教廷的堕落——资本主义发展——赎罪卷
德意志四分五裂——“教皇的奶牛”
(2)马丁路德派与加尔文派
路德主张: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因信称义);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反对教皇,主张君权至上;④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宗教改革精神:对权威的蔑视、对自由的追求、多元信仰共存、
(4)影响: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宗教改革的发生
1536年在亨利八世主导下,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解散岁入在200磅以下的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财产。与此同时,修道院所拥有的圣职候选人举荐权收回到国王。以上举措的主要影响(  )
A. 构建了英国的民族意识 B. 强化了国王的专制王权
C. 推动了新教思想的传播 D.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或猪圈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有上帝存在。……至于教堂的建造、装饰和风格都无关重要。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旨在冲突封建专制制度 B. 构建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C. 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的信仰 D. 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
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  )
A. 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B. 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 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D. 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D
3、科学革命(16世纪)
原因:
科学精神:挑战天主教会的束缚,对自然的科学认识
科学思维: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联系: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 启蒙运动的发生
D
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目的是( )
A. 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B. 推动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C. 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D. 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三)降生:资本主义制度
原因: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束缚
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政治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权力制衡
影响:思想解放 +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资产阶级革命+民族独立
C
美国总统托马斯 · 杰斐逊(1743—1826年)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杰斐逊所强调的是 ( )
A. 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B. 美国革命受法国革命的影响
C. 法国启蒙思想对美国的深远影响 D. 美国和法国有着共同的利
1、惊雷之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三)降生:资本主义制度
原因:
启蒙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封建专制的阻碍
表现: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
2、资产阶级革命
《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人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原则。这些原则来源于( )
A “人民主权”学说 B“三权分立”学说
C 社会契约论 D “天赋人权”学说
D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指出,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议会议员的选举应是自由的,向国王请愿是人民的权利,这里的“人民”是城乡资产阶级。《权利法案》创造了“一国两君”的体制。这反映了《权利法案》( )
A 保守性和革命性的双重特征
B 是以成文宪法方式公布于世的
C 使王权与议会权力趋向平衡
D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A
(三)降生:资本主义制度
原因:
启蒙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封建专制的阻碍
表现: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
2、资产阶级革命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美国共和联邦制= 共和制+联邦制
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利益收买等方式在议会中形成了一个“国王之友”派,并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
A. 议会主权的原则尚未确立 B. 责任内阁制遭遇重创和危机
C. 国王有责任平息党派之争 D. 君主立宪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D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就总统的任期更改(由“任期七年”改为只要“行为良好,继续任职”)进行投票,华盛顿投了赞成票。有代表提议,将立法机构推翻总统否决的比例由34降至23,华盛顿投了反对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
A. 华盛顿在宪法制订中发挥重要作用
B. 华盛顿主张建立强大的行政部门
C. 总统职权问题成为制宪会议争论的焦点
D. 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尖锐
B
(三)降生:资本主义制度
原因:
启蒙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封建专制的阻碍
表现: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
2、资产阶级革命
3、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美国共和联邦制= 共和制+联邦制
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4、资本主义的拓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
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统一
日本明治维新
18世纪中期以来的工业革命
为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1861年,面临空前危机的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体。这说明农奴制改革 ( )
A. 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B. 不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动了俄国工业化进程 D. 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导火索
C
德意志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其中的代表只是各邦君主的代言人。帝国议会虽然经普选产生,但权力极其有限。这反映德意志帝国 ( )
A. 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B. 代议制民主的完善
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 遵循了共和制原则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