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随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54分。)
1.(2022·随县)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根据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可知,从秦半两钱到唐朝的开元通宝最后到北宋时期的纸币拓片,我国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我国商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 与题干货币演变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视频经济繁荣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022·随县)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历朝特别注重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大一统王朝
B.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唐朝开创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
D.元朝确立行省制,君主专制到顶峰
【答案】B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故 B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西周实行分封制,但是西周不是建立大一统王朝, A 表述错误;
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 C 表述错误;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到顶峰,故 D 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等知识,重点掌握分封制、郡县制、科举制、行省制度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2022·随县)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不久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唐朝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建立行省。对上述措施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西域在西汉正式归属中央 B.唐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理
C.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单一 D.历代政府重视新疆的治理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建立行省”可见,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并不是单一的,有平定叛乱、有抗击外来侵略等,故 C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选项ABD 不是符合题干材料,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中国古代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4.(2022·随县)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知识结构图中横线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先锋与主力是学生和工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BC,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5.(2022·随县)邓小平曾说:“在历史上,这次会议之前,我们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C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中“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可以判断,“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6.(2022·随县)“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华北八路军乘着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参与作战的八路军有105个团约20万人。”这场“战役”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武汉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D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 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击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团大战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百团大战的目的、作战目标、结果以及意义等知识。
7.(2022·随县)下图是新中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完成三大改造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由图片“1949年﹣195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了农业发展。 A 符合题意;
选项 BCD 在时间上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注意题干图示的正确解读。
8.(2022·随县)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中国古代文明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 A 项正确;
古印度文明有佛教、种姓制度,排除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汉谟拉比法典》等,排除C;
中国文明没有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排除D 。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9.(2022·随县)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史实 结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 1868年,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 彻底废除了旧制度 D 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日本明治维新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没有彻底废除旧制度。 D 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选项 D 符合题意;
ABC 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排除选项 ABC 。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实与结论的正确搭配的相关史实。
10.(2022·随县)某国际组织的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该国际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共体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据“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国际组织是联合国,选项 B 符合题意;
选项 ACD 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非选择题(共计20分。)
11.(2022·随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医圣”张仲景】
材料一:《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和平使者”郑和】
材料二: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铁人”王进喜】
材料三: 王进喜(1923—1970)
(1)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看待问题的方法相似?“‘治未病’理论”对应对新冠疫情有何借鉴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3)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我国哪一油田?他是我国哪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4)综上所述,请谈谈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答案】(1)思想家:老子。借鉴:要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2)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背景: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3)油田:大庆油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4)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张仲景:救死扶伤的人文关怀;心系黎民的仁爱之心。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敢坚毅的个人品质。王进喜: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老子的主张;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看待问题的方法相似。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利于战胜新冠疫情。
(2)结合材料二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依据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是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我国大庆油田。他是我国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4)综上所述可知,他们身上所体现出 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张仲景:救死扶伤的人文关怀;心系黎民的仁爱之心。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敢坚毅的个人品质。王进喜: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故答案为:(1) 思想家:老子。借鉴:要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2) 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背景: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3) 油田:大庆油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4) 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张仲景:救死扶伤的人文关怀;心系黎民的仁爱之心。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敢坚毅的个人品质。王进喜: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点评】 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老子的思想观点、“治未病”理论的现实意义、郑和下西洋、铁人王进喜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2.(2022·随县)王老师以“历史时代主旋律”为主题设计了探究性学习内容。请你帮小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探究一:看图说史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探究二:史料解读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探究三:历史感悟小明课后按照王老师的要求搜集材料,感悟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自李东燕《人类命运共同体》
(1)王老师让小明探究: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行。你能帮小明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图,说说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2)结合探究二中的史料和所学知识,请帮小明分析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以及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小明根据探究二的材料,给20世纪40、50年代的世界拟定了一个时代主题,以下选项中最为恰当的是( )。
A.团结与共赢 B.合作到对抗 C.多极化趋势
(3)结合探究三中的材料,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怎样的时代主题。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请你帮小明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解释:认为地球是圆的或“地圆说”。变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冲突。选项:B
(3)主题:和平与发展。建议略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偏偏向西航行的原因是由于地圆学说的盛行,哥伦布认为地区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图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结合探究二中的史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所以逐渐走向联合。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由于二战后,没有了共同的敌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美国企图称霸全球,美苏在政治方面的竞争,导致美苏关系由友好合作转为对抗,故根给20世纪40、50年代的世界拟定了一个时代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B 合作到对抗。
(3)结合探究三中的材料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世界各国应该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解释:认为地球是圆的或“地圆说”。变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 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冲突。选项:B
(3)和平与发展;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世界各国应该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历史意义、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20世纪40、50年代世界的时代主题、当今世界的主题、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3.(2022·随县)阅读下列四幅图片,按要求写一段历史小短文。
请你从上面4幅图片中任意选取1幅或2幅图片,依据该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规律或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有据,表述成文并在60字以上。)
【答案】示例一:图片一和图片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动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把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可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推动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开启改革开放的思想动力。
示例二:图片三。美丽乡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巨变的时代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富裕农民开始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见,美丽乡村建设反映出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变,彻底摆脱了贫困,迈入全面小康的新时代。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 选择图片一和图片二,提炼观点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的中央领导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的成就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北省随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54分。)
1.(2022·随县)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2.(2022·随县)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历朝特别注重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大一统王朝
B.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唐朝开创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
D.元朝确立行省制,君主专制到顶峰
3.(2022·随县)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不久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唐朝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建立行省。对上述措施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西域在西汉正式归属中央 B.唐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理
C.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单一 D.历代政府重视新疆的治理
4.(2022·随县)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知识结构图中横线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2022·随县)邓小平曾说:“在历史上,这次会议之前,我们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2022·随县)“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华北八路军乘着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参与作战的八路军有105个团约20万人。”这场“战役”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武汉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7.(2022·随县)下图是新中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完成三大改造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2022·随县)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中国古代文明
9.(2022·随县)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史实 结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 1868年,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 彻底废除了旧制度 D 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A.A B.B C.C D.D
10.(2022·随县)某国际组织的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该国际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共体
二、非选择题(共计20分。)
11.(2022·随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医圣”张仲景】
材料一:《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和平使者”郑和】
材料二: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铁人”王进喜】
材料三: 王进喜(1923—1970)
(1)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看待问题的方法相似?“‘治未病’理论”对应对新冠疫情有何借鉴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3)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我国哪一油田?他是我国哪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4)综上所述,请谈谈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12.(2022·随县)王老师以“历史时代主旋律”为主题设计了探究性学习内容。请你帮小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探究一:看图说史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探究二:史料解读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探究三:历史感悟小明课后按照王老师的要求搜集材料,感悟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自李东燕《人类命运共同体》
(1)王老师让小明探究: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行。你能帮小明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吗?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图,说说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2)结合探究二中的史料和所学知识,请帮小明分析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以及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小明根据探究二的材料,给20世纪40、50年代的世界拟定了一个时代主题,以下选项中最为恰当的是( )。
A.团结与共赢 B.合作到对抗 C.多极化趋势
(3)结合探究三中的材料,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怎样的时代主题。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请你帮小明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13.(2022·随县)阅读下列四幅图片,按要求写一段历史小短文。
请你从上面4幅图片中任意选取1幅或2幅图片,依据该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规律或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有据,表述成文并在6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 根据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可知,从秦半两钱到唐朝的开元通宝最后到北宋时期的纸币拓片,我国货币的演变反映了我国商业的繁荣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 与题干货币演变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视频经济繁荣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B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故 B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西周实行分封制,但是西周不是建立大一统王朝, A 表述错误;
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 C 表述错误;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到顶峰,故 D 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等知识,重点掌握分封制、郡县制、科举制、行省制度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建立行省”可见,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并不是单一的,有平定叛乱、有抗击外来侵略等,故 C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选项ABD 不是符合题干材料,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中国古代对新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4.【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先锋与主力是学生和工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BC,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5.【答案】C
【知识点】遵义会议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中“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可以判断,“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6.【答案】D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 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击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 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团大战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百团大战的目的、作战目标、结果以及意义等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 由图片“1949年﹣195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了农业发展。 A 符合题意;
选项 BCD 在时间上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注意题干图示的正确解读。
8.【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可知,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 A 项正确;
古印度文明有佛教、种姓制度,排除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汉谟拉比法典》等,排除C;
中国文明没有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排除D 。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日本明治维新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没有彻底废除旧制度。 D 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选项 D 符合题意;
ABC 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排除选项 ABC 。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实与结论的正确搭配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其首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据“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国际组织是联合国,选项 B 符合题意;
选项 ACD 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1.【答案】(1)思想家:老子。借鉴:要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2)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背景: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3)油田:大庆油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4)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张仲景:救死扶伤的人文关怀;心系黎民的仁爱之心。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敢坚毅的个人品质。王进喜: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老子的主张;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看待问题的方法相似。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利于战胜新冠疫情。
(2)结合材料二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依据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是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我国大庆油田。他是我国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4)综上所述可知,他们身上所体现出 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张仲景:救死扶伤的人文关怀;心系黎民的仁爱之心。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敢坚毅的个人品质。王进喜: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故答案为:(1) 思想家:老子。借鉴:要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2) 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背景: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3) 油田:大庆油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4) 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张仲景:救死扶伤的人文关怀;心系黎民的仁爱之心。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敢坚毅的个人品质。王进喜: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点评】 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老子的思想观点、“治未病”理论的现实意义、郑和下西洋、铁人王进喜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2.【答案】(1)解释:认为地球是圆的或“地圆说”。变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冲突。选项:B
(3)主题:和平与发展。建议略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偏偏向西航行的原因是由于地圆学说的盛行,哥伦布认为地区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依据探究一中的航行图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结合探究二中的史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所以逐渐走向联合。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由于二战后,没有了共同的敌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美国企图称霸全球,美苏在政治方面的竞争,导致美苏关系由友好合作转为对抗,故根给20世纪40、50年代的世界拟定了一个时代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B 合作到对抗。
(3)结合探究三中的材料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世界各国应该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 解释:认为地球是圆的或“地圆说”。变化: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 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冲突。选项:B
(3)和平与发展;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世界各国应该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历史意义、美苏两国二战中能“友好合作”的主要原因、战后“冷战”出现的原因、20世纪40、50年代世界的时代主题、当今世界的主题、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3.【答案】示例一:图片一和图片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思想动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把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可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推动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开启改革开放的思想动力。
示例二:图片三。美丽乡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巨变的时代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富裕农民开始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见,美丽乡村建设反映出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变,彻底摆脱了贫困,迈入全面小康的新时代。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 选择图片一和图片二,提炼观点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的中央领导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的成就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