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二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二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6-06 21: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一、教学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zxxk
三、教法学法设计zxxk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1)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
(2)电磁学中承上启下的一章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学情分析
(1)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对磁场、磁通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2)在初中物理中已经学习了一些感应电流的知识
(3)有一定的电学实验操作基础
难点: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2)会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答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zxxk
(1)体会电和磁之间的联系,感悟自然的对称与和谐
(2)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粗略了解电磁感应到发电机再到今天的电气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认识科学对社会进步的价值三、教法学法设计1、教法分析
(1)观察法
(2)实验探究法
(3)归纳总结法
2、学法分析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体验亲自动手设计获得实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小组合作的力量,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整体思路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总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全部过程。
在提出问题—动手设计—观察描述—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亲自动手设计获得实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小组合作的力量,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节课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四、教学过程设计(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
(2)提出问题: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四、教学过程设计(二)教学过程
2、新课教学
(1)启发猜想:
①“切割”就一定有感应电流吗?
②非要切割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吗?
③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2)设计实验:
①实验初步目标:都有哪些方式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②观察实验器材,小组商讨可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方案
③实验最终目标:寻找“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到底是什么?四、教学过程设计(二)教学过程
2、新课教学
(3)交流实验操作方案: zxxk
①所选实验器材
②实验操作方案
(4)交流反馈:
①展示实验记录,论述实验结果
②引导学生思考所做实验的共同特点
③播放动画
(5)归纳总结: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四、教学过程设计(二)教学过程
2、新课教学
(6)反思应用:
演示一: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理解“只要”很重要
演示二:线圈与磁场平行,通断电瞬间——理解“穿过”很重要
演示三:线圈穿过磁场——切割不一定有电流
总结: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根本在于穿过闭合回路磁通量是否变化四、教学过程设计(二)教学过程
2、新课教学zxxk
(7)板书设计:
第二节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一、实验探究:1、B不变,S变,?变,I有
?变,I有
2、S不变,B变,?变,I有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发生变化,
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四、教学过程设计(二)教学过程
3、教学反思
(1)我的收获——知识、方法、感受
(2)我的疑惑——新发现、有待研究
4、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及巩固练习
5、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物理规律为主旋律,“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过课堂教学过程,结合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设计着重突出了提出问题——动手设计——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几个探究要素,使学生达到“要学——学会——会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