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家独特的婚丧习俗——哭嫁和跳丧 。
2、通过比较古今的婚俗演变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审美 。
3、尊重与理解异族文化,“传承文化,我亦有责” 。
【教学重点】
了解土家独特的婚丧习俗——哭嫁和跳丧 。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古今的婚俗演变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审美 。
【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创建人文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小组合作,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生发理解,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
【课时】1课时
【授课过程】
一、导入
(板书“红与白”)同学们,让我们先来看几组照片(小视频先后展示几张哭嫁和跳丧的照片,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视频之后)其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办喜事和丧事时特殊的习俗,这个少数民族就是土家。好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金克剑的《红与白》。
二、展示目标
1、了解土家独特的婚丧习俗——哭嫁和跳丧 。
2、通过比较古今的婚俗演变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审美 。
3、尊重与理解异族文化,“传承文化,我亦有责” 。
三、研读课文
1、土家的哭嫁歌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内容:哭父母、哭哥嫂、哭姊妹、哭骂媒人、哭开脸、哭上头、哭辞祖宗、哭上轿……
特点:(1)时间长短不一
(2)多即兴而作,也有固定歌词
(3)节奏因句式而变,曲调因地而异
(4)向以“嗡”“蛮”“啊呀呀” “了了呐”为衬字
2、哭嫁歌有什么具体作用?
(1)追忆父母情
(2)感谢养育恩
(3)诉说别离苦
(4)宣泄心中忿
(5)托兄嫂照护父母
(6)教女儿处事做人
(7)诙谐娱乐
(8)祈福
3、推断哭嫁的由来
(1)“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独立生活的开始
(2)抢婚的痛苦
(3)对封建包办婚姻的不满
(4)封建土司的“初夜权” ……
4、 “跳丧” 包含哪些程序?
(1)绕棺歌舞
(2)队形歌舞
(3)过“奈何桥”
(4)唱丧歌“伴亡”
(5)“送亡人”
5、 跳丧舞的歌词内容 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内容:(1)叙事长诗(2)神话故事 (3)民间传说(4)历史演义等
作用:(1)让后辈追忆先人、体验艰辛、 歌颂功勋、赞美伟业……
(2)娱神,送亡人上天堂
(3)充满人世哲理,引人深思
(4)劝人行孝行善,净化心灵
(5)慰生者,冲淡死别的痛苦
5、思考讨论“跳丧” 的文化含义。
这就是土家人,即使面对死亡也要笑,也要歌之舞之,让亡灵在快乐中飞升,悼念在歌舞中飘溢,离别在超脱中激荡。撒尔嗬是笑对生死的歌舞,土家族是笑对生死的民族。
四、审美与思考
(一)在对土家人的哭嫁与跳丧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为学生播放跳丧和哭嫁歌的音频,配以相应内容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一下土家与众不同的婚丧习俗。
(二)幻灯展示古今婚俗演变,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结合本课所学假想一下自己的婚礼,并说说理由。
(四)“文化传承,我亦有责”,让学生思考传承民俗文化,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怎样做。
五、结束语
正如刚刚同学们说的那样,对于文化传承,我们要秉承着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国优秀民俗文化的重任,时刻铭记“文化传承,我亦有责”。